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好命知青(89)

作者: 时离月浅 阅读记录

就连当事人小王同志在听了着长长的一串聘礼单后,也露出了无比震惊的目光。

她没想到张家会拿出这么大的诚意来,更没想到同有两个儿子的张母竟会偏心她至此。

幸福来的太突然,她感动的红了眼眶。

其实这些东西张老大早在相看时就跟已经她承诺过了,只是那时的她看中的事张老大那个人,根本就没去在意这些。

关于刚李嫂子说的那些关于别家分家时的糟心事,她其实一点也不担心,她了解张老幺的为人,更信任自己要嫁的人绝不会让她陷于两难的困境。

况且她嫁的本来就是张老大这个人,其他东西对她而言本也没那么重要,在她看来,什么洗衣机,电视机那些都没有一个知冷知暖的人来的实在。

无论张老大是贫还是富,她要嫁的永远都是那个在年少时温暖了她整个寒冬的张大哥。

张老大和小王同志的婚事定在八月十五阖家团圆的那天。

一大早,唐心月就作为介绍人去到了张家帮忙。

两层楼的小洋房,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偌大的棚子搭在院子里,在摆上从各家借来的大桌和凳子,一个现成的酒席就成了。

带着贺礼的张家的亲戚和村里的乡亲们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想在第一时间给新人送上真挚的祝福。

鞭炮声起,笑声喧天,兴高采烈的新郎,含羞的新娘,幸福洋溢在新人的脸上,大家你推我搡新娘被撞向新郎怀里,人们起哄,欢呼,小小的整蛊把气氛推向高潮,淳朴的笑声让婚礼变得有了味道。

唐心月牵着新人去到堂屋给张母敬茶,见证人站在一旁高呼:“一拜天地…….”

新人面朝门外缓缓一拜,

“二拜高堂……”

新人转身向张母郑重一拜。

“妈,您喝茶。”

“唉唉唉,好孩子,起来,都起来。”

张母笑着起身虚扶了俩人一把,从新人进门到现在她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喝了新人敬的茶,张母笑盈盈地从兜里掏出两个大红包递到了小王同志的手里。

周围看热闹的人看着两封厚厚的红包,终于是相信了张家人对小王同志的喜欢。

“夫妻对拜…….”

随着见证人的呼喊声,两位新人相对而站,新娘红着脸微微弯下了身,新朗被众人起哄着深深鞠了一躬。

起哄声越老越大,两新人都不好意思地要起身,可因动作不一致,“嗖”一下抬头的张老幺“咚”地一声就撞到了缓缓抬头的小王同志。

“哎呦……你个傻小子,看把你媳妇撞的。”

张大娘站在两新人身边,一边嗔了张老大一嘴,一边替新娘抱不平。

张老大害羞地挠了挠头,周围的哄笑声此起彼伏,张老幺站在人群的最前面笑的嘴都合不上,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张老大和小王同志礼成。

仪式完后,唐心月就带着小王同志去到新房换了身衣裳。

裁剪合体的连衣裙,高高挽起的秀发,漂亮的新娘跟在帅气的新郎后面害羞的向众人敬酒。

人们举杯共饮,对一对新人表示祝贺。

“来来来,上菜了哦,小心,小心………”

来帮忙的嫂子婶子们端着香喷喷的热菜穿梭在各个席间,嘴里招呼着手里忙碌着,此时的张家院子一片热火朝天喜气欢腾。

酒喝足,饭吃饱,接下来就是撵媒人的最后环节。

唐心月手里被塞满了拴满大红花大猪腿子和鸡鸭鱼肉,张家人带着新娘子将她撵至门外,寓意着这家人以后都不再需要媒人上门。

喜笑颜开的唐心月眉眼含笑,人比花娇,嘴里遵照之前张大娘交给自己的那些话,一边往外走,一边重复,“祝一对新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这辈子都不用我唐媒人再登门。”

第一次当媒人,唐心月脸上带着娇羞,她沉浸在方林村这种朴实的风俗习惯中,内心对站在门口不断把她往外撵的行人充满了真挚的祝福。

“媒人走,媒人走,从此新人福气有…….”

“媒人走,媒人走,从此新人共白首……”

随着朗朗上口的歌谣,唐心月被众人哄笑着送出了张家门前的小路。

按照方林村的习俗,作为媒人的她接下来就不能再参加张老大和小王同志的闹婚环节了。

和江北山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脸上仍带着意犹未尽的喜悦。

“喜欢这种形式吗?”江北山缓缓开口,“你要喜欢,我们以后也办个一样的。”

就像张老大他们这样,请很多很多的亲戚朋友,见证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直白的话回荡着耳边,唐心月红着脸没有回答,初秋的风轻轻拂在她的脸上,也拂动那颗很久没有动过的心。

第 52 章

自从那晚从张老大家参加完婚礼婚礼回来后, 唐心月和江北山就开启了各自忙碌的互不打扰模式。

对江北山那晚说的话,唐心月也只当是他喝醉酒后的胡言乱语。

心里没期待,自然就不会有失望, 这是唐心月对自己的警告,也是给前世的交待。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 在俩人各自奔走在挣钱路上时,江北山却突然失踪了。

对, 失踪!

起先在他一整晚都没回来时,唐心月还以为他是在茶厂加班,因为之前江北山也时常有加班到第二天一早才回来的情况。

她没当回事,直到第二天, 第三天……江北山一直都没有回来, 这下她才慌慌忙忙地找到了牛建国。

“没见过, 我刚从琼市回来。”牛建国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大胆猜测,“他会不会去市里考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