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琅华不再懿症(119)+番外

作者:熹匣君 阅读记录

锦溪终于忍不住了,这娴嫔娘娘说话怎么顾头不顾腚的。

“娴嫔娘娘,太后娘娘和先帝的过往岂是您能议论的,您若再口出狂言,恐怕延禧宫就不是禁足两个月了。”

青樱住了嘴,只一笔一画地抄着着佛经,再不说话了。

锦溪姑姑回到慈宁宫,将佛经和娴嫔问的问题一并转答。

太后觉得娴嫔,真是疯了,年轻的时候不懂事,三十多了说话越来越不讨喜,这么多年,还没人敢说过这些!

自已和先帝的事情,她敢随便议论,仗着她年轻时住在宫里一段时间知道的多是吧。

先帝说她是后宫女状元,没多久,她原本的娘家就下大狱了。

先帝禁足了她,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婢女为了救她血溅当场了。

先帝和她吵架,让她去了甘露寺,她任人欺凌。

姮娖交给敬贵太妃抚养,也是她不得已而为之。

太后娘娘深呼吸,闭上眼睛,一会儿才又睁开“让娴嫔重新写,这心经字迹不端正,锦溪,你不必过去再听她胡言乱语了。”

锦溪姑姑松了一口气,两次去看娴嫔罚写,都把她气的好几天睡不着,她也一把年纪了,实在是受不了!

而延禧宫内,侍奉了两晚笔墨,一直没睡觉的芸枝,眼下的黑眼圈仿佛墨画上去的一样。

“娘娘,咱们真的要重新抄吗,不能把被打回来的这一份重新交上吗?”

青樱摇摇头,心平气和地说:

“太后让我抄佛经,不过是想看我苦苦写字,彻夜通宵罢了,我便写给她看,让她知道,我根本不在乎累不累,她的心思没得逞,赢得自然还是我。”

芸枝还是不解,太后让娘娘罚抄,娘娘乖乖抄了两百遍,到底是谁赢了,但这话她不能说,只能又陪着熬了一夜。

夜晚,菱枝和芸枝躺在大通铺上,看着容珮空了的床铺,脑海里回荡着的全是容珮临死前的咒骂。

两人内心恐惧,抱成了一团。

“芸枝,我害怕,我好想和你离开延禧宫。”菱枝想起来自已曾经为主子传递消息,被皇后娘娘抓到过,心里无比恐慌。

芸枝拍拍菱枝的背,“菱枝,以后主子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先好好思量思量,找机会就逃出去,日子一定会好的。”

两人互相鼓劲儿,一致决定以后主子出去做危险的事情,两个人能躲就躲,躲不了半路找理由也要躲!

第97章 新历史

乾清宫中,皇上看着济州传来的捷报,心中大喜,不愧是他两个最出色的儿子!

永琏和永璜到了济州后,永琏先将济州知府请到衙门,了解了当地有多少受灾百姓,城内的棚户区数量几何,郊区的农户数量几何。

而永璜则暗中到了城郊的赈灾粥棚,观察了三天赈灾现场。

经过永璜观察和询问,这粥棚施粥是从济州仓府出粮,每处粥棚一天应该施粥两次

而自从济州大雪灾以来,头三天还能正常,以后的施粥频率,从一天两次到一天一次再到两天一次,现在几乎到了三天一次。

多下来的赈灾粮去哪儿了?永璜带着这个问题回了府衙。

永琏这边,他发现朝廷已经拨款下来,为灾民重建房舍,初期的登记工作也早已经完成,但重建灾区一事却拖拖拉拉,一堆的建筑材料堆积在外面的大雪里面。

重建灾区的银子去哪儿了?永琏也带着这个问题等永璜回来。

兄弟两个一碰头,好家伙,原来这济州知府是让百姓们自生自灭了啊。

永琏立即上了一道折子,请求治了济州知府的罪,由人押往京城。

皇上也将济州赈灾一事全权交给了两位阿哥。

接下来的日子,永璜亲自监督,灾区的新房舍统一选在平坦的地方,每日的施粥变为一天三次,城内新房舍分为三个片区,所有受灾民众未来都分配到这三个片区。

而这些房屋的修建则从当地找人,灾民知道这些房子未来都是自已住的,自然全力以赴。

永琏又推行以工代赈,灾民建造房屋,还可以得到劳动报酬,这样攒下来的钱,就可以在住进去后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解决了食物和住所,仍旧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

那就是御寒用的棉衣实在是不足,即使京城加班加点的赶工,仍旧有不少体弱的老人和孩子死于寒冷。

永璜和永琏一商议,想起舅舅傅恒正在京郊大营练兵,而准格尔一战的战备仓里,还有不少没有用过的棉衣。

于是两人向皇阿玛请旨,先从京郊大营的战备仓库里挪用一部分棉衣,再让京城和各地织造加班加点,填补京郊大营的空白。

皇上有征伐沙俄的心思,棉衣这种御寒之物是不可或缺的,但眼前,百姓的生命更加重要,他咬牙同意了。

短短三个多月,皇上交代下来的任务,两人不负所托完成了。

这也是两人第一次全程参与到民生建设中来,更深入地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皇室享天下之养,更应造福于天下。

永璜和永琏回京途中,经过天津卫时,在此休整。

天津卫是直隶总督的驻地,自古繁华,又有海河河运,自从皇上去年重新开了几处通商口岸,就将天津也纳了进去。

因此天津的繁华更上一层楼,偶尔有拿了通牒的洋人在市井街头采买,永璜和永琏总觉得新奇。

两人坐在高楼之上,看着楼下的市集和人生百态,相酌甚欢。

突然,两人见一个蓝眼睛高鼻梁身材高大的洋人,在楼下叫卖着什么,因为语言不通,来来往往的百姓基本上都不感兴趣,只指点着他的长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