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妻(114)

作者: 松间月明 阅读记录

“王爷……”遭到拒绝的紫衣女子眉心一凛,心中陡然生出了不安。

“出去吧,王爷不用你们伺候。”见楚王面色不虞,承德神色凝重地开口赶人。

紫衣女子还想再说什么,音音却焦急地拉住了她的手,暗暗地摇了摇头。

二人屈膝行了一礼,讪讪地退了出去。

等她们走远之后,承德也紧随其后走出了帐篷。

楚王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沉声说道:“捏肩。”

“是。”谢凝柔声应下,动作轻柔地揉捏起他僵硬的肩膀。

柔若无骨的小手在肩头不轻不重地揉着,香甜的桃花香气飘入鼻息,楚王缓缓闭上双眼,沉浸在这片刻的安宁之中。

不知揉了多久,直到夜色深沉,她按得手臂酸痛,楚王也没有开口喊停。

看着烛台上微弱的烛光,谢凝蹙眉唤道:“殿下,夜深了,您该就寝了。”

楚王这才缓缓睁眼,嗓音慵懒地说道:“你留下伺候。”

谢凝被这一句“留下伺候”惊得魂不附体,她颤抖着缩回手,差一点就跌坐在了榻上。

巨大的惊吓过后,她扑簌起身,不安地跪在了地上。“奴婢卑贱之躯,不能伺候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楚王眉心一蹙,不悦地低声斥责道:“你想到哪去了……”

谢凝心弦一紧,惶恐地抬起头来,却见楚王漠然开口:“本王不是色令智昏之人,不过是借你打发她们。你留下伺候茶水,夜里就歇在这软榻上。”

听了楚王的解释,谢凝苍白的脸上这才恢复了一丝血色。

想到自己会错了意,她顿时生出了强烈的羞赧,涨红了脸羞惭地点了点头。

时序近秋,不同于白日的燥热,夜里晚风吹拂,送来了一丝清凉。

伺候楚王歇下后,谢凝躺在窄小的软榻上,却始终无法入睡。

许是她辗转反侧的声响惊动了楚王,黑暗中,楚王疏淡的嗓音飘入了她的耳中。

“还不睡?”

谢凝身子一僵,不安地轻声答道:“奴婢这就睡。”

和陌生男子同宿一屋,她的心得有多大才能安然入睡?楚王显然无法体会她的心事,就算知道了大概也只会嘲笑她自作多情。

他是天潢贵胄,多的是来投怀送抱的绝色佳人,如何会看得上她这副残败之躯?

即便明白这个道理,她的心中仍不免焦虑难安。

“睡吧,明日还要赶路。”许是知道她心事重重,楚王轻声叹息道。

“是。”谢凝应了一声,翻身面向窗外。她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可即便如此她仍是了无睡意。

即便她不再翻动,可那一抹极其轻浅的叹息还是清晰地落入了楚王耳中。

“睡不着?”楚王陡然睁开双眼,迎着淡淡的月光看向了躺在软榻上的她。

即便身怀六甲,她的腰肢仍然如少女般纤细。

“吵到殿下了吗?对不起……”谢凝歉疚地说着,暗夜之中她的嗓音分外轻柔,让人不觉心生怜惜。

“既然睡不着,那就说会儿话吧!”楚王敛去纷乱的思绪,嗓音低沉地问道,“去了江夏之后可有什么盘算?”

谢凝心中一惊,缓缓睁开眼眸,谨慎地答道:“奴婢没有别的想法,但凭殿下差遣。”

“是吗?”楚王轻哼一声,不以为然地挑眉道:“不想嫁人了?”

谢凝听得后背一僵,沉默片刻后,语气坚定地答道:“不想。”

“为何?”听了她的回答,楚王深感意外。

谢凝不紧不慢地说道:“奴婢既然已经卖身为奴,这辈子就没想过再嫁。”

“只是为奴罢了,本王不会干预你的婚嫁之事。”

即便楚王说得干脆,谢凝却也不为所动,只怅然说道:“我只想好好地将这孩子拉扯大,好让他报答殿下的救命之恩。”

也许是怕楚王觉得她的话太过冠冕堂皇,她不得不情真意切地补充道:“只要殿下能容下我们母子,我愿意一辈子留在殿下身边伺候。”

第066章 垂怜

次日一早, 谢凝从楚王房中走出来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了站在廊下的姐妹二人。

她正要回屋梳洗,经过她们身边时, 紫衣少女轻蔑地讽刺道:“玉盏姑娘真是本事过人, 怀着身子都能让王爷念念不忘,真是叫人佩服。”

听出了她话语中的讥讽,音音不安地扯了扯她的衣袖,轻声阻止道:“婉婉, 别说了……”

说罢, 她低声下气地向谢凝致歉:“玉盏姐姐,婉婉心直口快, 你别和她一般见识。”

谢凝本就不想生事,不过是神色不明地看了她一眼,就沉默地从她们身边绕了过去。

可她刚走开,身后就传来了一声不屑的轻哼:“狐媚子, 装什么清高!不过是用些下九流的手段罢了。”

若是在从前, 有人敢这么诋毁她,她定要和那人掰扯清楚。可现在的她孤苦无依,这二人又是端庆帝的耳目, 便是再怎么委屈, 她也不敢多事, 只能默默忍下。

见她对自己视若无睹, 婉婉越发气恼, 认定她孤傲狂妄、目中无人。在她走后许久还义愤填膺地和音音私下抱怨。

另一头, 简单的梳洗过后, 谢凝挽起秀发,任劳任怨地回到楚王屋里伺候。

她其实并不会伺候人, 就连帮楚王更衣都显得笨手笨脚。

“你怎么伺候的,连衣衫都不会穿?”

面对楚王的质疑,谢凝两颊一红,尴尬地解释道:“我只伺候过我家姑娘。”

这倒是个完美的借口,一个只伺候过女子的奴婢不会帮男子穿衣实在是合情合理无可挑剔,就连楚王都被她堵得哑口无言。片刻后,他眉心一拧,不悦地斥责道:“那就学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