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呵~看谁舍弃谁(快穿)(91)
回到家,吃过饭,招来冯妈和陈莲,“冯妈,小莲,下月我要回津门生活,你们要留意新工作了。”冯妈和陈莲都是地道的本地人,家人都在,不可能随她离开。
“啊?”冯妈大惊。“太太,你怎么就要去津门生活了?”
“厌了上海!”
说着,言希就迈步上楼。
冯妈和陈莲是佣人,她通知她们决定即可,无需得到她们的同意。
冯妈和陈莲面面相觑,为未来的日子担忧起来。
工作,哪是好找的。
接下来的日子,言希赶着把手上的翻译任务完成,又把入股的股票抛售,不方便带走的昂贵物件陆陆续续寄存到银行保险柜。
时间很快来到7月。
言希一点也不拖拉,给冯妈和陈莲结算了工资,还多给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就让她们离开。而她自个关好门窗,提起行礼箱也离开。
先坐火车去津门,在从津门转去延安。
明上是她独身一人,实际上有刘鹏同志在暗中护送。
到了延安。
看着简朴但热闹的街道,有种时空错位的错觉。
与上海的灯红酒绿,差了太多。
“言希同志,延安欢迎你!”一身补丁军装的中年男人笑容可掬。
言希看向现身的刘鹏。
刘鹏立刻介绍,“这是彭振兴彭旅长。”
言希笑着伸手与彭振兴相握,“彭旅长好,我新来乍到,请多多指教!”
“好说!”彭振兴点头。
刘鹏继续介绍:“这位是闫雪峰闫政委!这位是……”
每介绍一人,言希就与之握手,认了人。
一阵寒暄客气,就说到正事,言希被领到制药厂。
“言希同志,你给我们的盘尼西林和磺胺都做出来了,因为原料和工艺,产量有限。”彭振兴拿着盘尼西林和磺胺给言希看,满脸的高兴。
量虽少,但总归是有了,再也不用为了两盒盘尼西林让同志们冒危险去取。
“言希同志,你要制哪种药?需要什么原料?工艺有什么需求?”彭振华问。
“我先改进盘尼西林,把产量提上来。明天我把需要的东西列个清单。”本子上的方子是土法,确保他们能做出来。
她还有工业方子,品质更好。
“言希同志,那拜托你了。”彭振华激动得很。
产量大了,还能拿出去换需要的东西回来。
言希笑笑,随他们参观了全厂,又各处走走,晚饭时间才回去。
晚饭主食是馒头,有蘑菇炖鸡、腊肉炒白菜以及炖土豆。
言希脸上带笑,随大家举筷。
可以预想,以后日常的吃食绝对比这个差不少。
毕竟,这餐算是她的接风宴,肯定做了好的。
好的就这个标准,日常可想而知!
心中没有失望,GCM条件的艰辛她是知道的。
她有心理准备。
饭后,被名叫苏玉的女卫生员领到分配的住所。
“你就是新来的制药专家言希吧,我是卫生员袁蔷薇。”在水缸前洗杯子的年轻女子笑着打招呼。
“袁蔷薇同志你好,我是言希!”言希笑。
“同住这里还有陈小红和姚彩霞,我们四人都是卫生员,陈小红和姚彩霞近来值夜班。”苏玉介绍道。
“我长你们十几二十岁,你们唤我一声言姨就好!我就唤你们小玉、蔷薇。”言希主动拉近关系。
“言姨!”苏玉和袁蔷薇同声道。
三人相视,都笑了。
言希的屋子是右边那间。
这是一农家小院,并排的三间屋,墙体是泥丕,屋顶是灰瓦。右边搭了一厨房。
院子是用篱笆围起来,院中有两口水缸,两根竹竿搭的晾衣架。
“言姨,缺什么就过来找我。”苏玉叮嘱道。
言希点头。
“厨房有热水,可以打来洗澡。柜上暖水壶的水是今早烧的,陶瓷杯也洗干净了,放心喝。”苏玉交代。
言希再次点头。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苏玉说完就离开。
言希目送她离开,才细细打量屋子。
屋子约二十平方,地上是泥土,好在平整。
离门一米靠右一脸盆架,架上的木盆盛着清澈见底的凉水,一干毛巾搭在架子横杆,架子下放着一木桶。
正对门一张不到1米的四方桌配两条板凳,桌上摆着一煤油灯和一盒火柴。靠左墙一两层木碗柜,柜上摆着一暖水壶和一瓷杯。再就是一张木床,床上摆着折迭整齐的被子和枕头。
再就没有了。
真够简陋的,好在干净。
看得出,被好生打扫过。
在木盆洗了手,用毛巾擦干,走到碗柜前,打开一看,就一油纸包着的绿茶。
拿下暖水壶给陶瓷杯到满水,这才坐到条凳,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水。
好一会后,才提起脸盆架下的木桶去厨房打水洗澡。
出去洗衣服时,苏玉也在洗衣服。
袁蔷薇一会也提着脏衣服出来。
三人说着闲话,洗着各自的衣服。
这经历,言希第一次体验。
晾好衣服回屋,言希在煤油灯的烛光下写下所需的清单。
……
次日洗漱完毕!
言希问还在洗漱的苏玉,“水去哪里打?”
那两缸水昨晚洗衣服用得差不多,剩下也就够洗漱。
“言姨,我和蔷薇她们平日会给士兵们缝补衣服和做鞋,他们轮着给我们打水砍柴。”苏玉吐出口中泡沫才回。
“这样啊!”
言希回屋。
待大家都洗漱好,才一起去吃早饭。
言希已经了解到了,这里是吃大锅饭的。当然,有条件可自己开小灶改善一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