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女主就无敌[快穿](262)
张雪晴细细品尝着村民们为她准备的鱼汤饭。
那鱼汤色泽乳白,香气扑鼻,鱼肉鲜嫩,米饭也是格外的香甜软糯。
两者完美融合,每一口都是极致的享受。
张雪晴一口气喝完一碗,放下勺子,由衷地赞叹道。
“这鱼汤饭,真可谓是人间美味,鲜美至极,不仅暖胃,更暖心。”
里正闻言,连忙躬身行礼,憨厚地笑道。
“陛下,这都是托了您的福分。是您英明决策,提出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让咱们大树村的老百姓有了好法子,这才有了今日餐桌上这道鲜美的鱼汤饭啊!”
张雪晴笑道。
“里正此言差矣,朕不过是出了个主意罢了,真正将这一切变为现实的,还是你们大树村的村民们。你们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朕最想看到的。大树村的人,都是好样的!”
她顿了顿,继续笑着道。
“里正啊,你说这鱼汤饭这么好吃,朕回了宫,可怎么吃得惯那些御膳房的菜呢?怕是要天天念叨着大树村的鱼汤饭,馋得睡不着觉了。”
里正一听,憨厚的脸上顿时绽开了更大的笑容,他拍着胸脯保证道。
“陛下放心,若是您真馋了,咱们大树村上下,随时候着给您送鱼汤饭进宫!不过,到时候您可别嫌弃咱们手艺粗糙,比不上宫里的精细活儿。”
这话一出,周围的村民们都笑了,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张雪晴指着里正笑道。
“里正啊里正,你这哪里是粗糙,简直是质朴中的极致美味啊!”
里正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憨笑着挠头。
周围的村民们则是纷纷附和,欢声笑语一片。
*
翌日清晨。
张雪晴睡了个香甜的好觉,起身拉开窗帘,站在玻璃窗前,望向远处那片生机勃勃的桑基鱼塘。
作为安乐国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大叔村早已人人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玻璃房子。
晨光中,鱼塘波光粼粼,与四周郁郁葱葱的桑林相映成趣。
距离她登基为帝,已匆匆过去一年时光。
在这一年里,张雪晴引领着安乐国,从战乱与废墟中走出来,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秩序。
农田得以重耕,商业贸易逐渐复苏。
百姓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脸上重新洋溢起了久违的笑容。
但她深知,虽然安乐国已渐入正轨,但安乐国要真正走向强盛,还需不断开拓进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她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派遣使团远赴海外,寻找更加高产的农作物,并借此机会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安乐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张雪晴深知“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尽管安乐国目前粮食产量稳定,足够自给自足,但自然界变幻莫测,历史上多次大灾之年的教训历历在目。
任何一次灾难,都可能对安乐国的粮食供应造成致命打击。
她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
海外,有个大饱满、耐储存且营养丰富的土豆;还有亩产量极高、且极其耐旱的红薯;还有产量惊人、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的玉米。
有了这些,以后安乐国的粮食作物,即便遇上大灾大难之年,也不会害怕了。
而且,海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水果和蔬菜,要是都能带回来,对于民以食为天的安乐国,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
更别提海外贸易对国内经济繁荣的有力推动和重要意义了。
她召见过几位心腹大臣,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大臣们听后,无不赞叹陛下的远见卓识,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张雪晴进一步提出,这次海外之行,不仅有官方派遣的使团,更希望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
要激发民间的热情与活力,鼓励有志之士自发组织,共同参与这场跨越海洋的探索与贸易之旅。
她相信,民间的智慧与创造力是无穷的,只有让每个人都成为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安乐国才能真正迎来辉煌的明天。
这也是她此次来安乐城的原因。
安乐城处于沿海地区,经济强盛,出海经验丰富,参与到这次的海外之旅,最合适不过。
很快,一系列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从选拔使团成员到筹备船只物资,从制定海外贸易政策到宣传动员民间力量。
消息很快传遍了安乐国的每一个角落,民间反响热烈。
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响应女帝的号召。
他们中有的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有的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安乐国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工匠们加班加点,打造更加坚固、适合远航的船只。
商人们则积极筹备货物,准备将安乐国的特色商品带到海外。
而那些经验丰富的水手和探险家们,更是摩拳擦掌,渴望在广阔的海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一时间,安乐国内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人人都在谈论着将到来的海外之旅。
*
航海船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而同时,安乐城的其他建设也依旧在飞速发展。
桑基鱼塘不仅滋养了丰富的鱼产与蚕丝,更带动了整个江南乃至全国的丝绸产业蓬勃发展。
鱼塘边缘,一排排桑树挺拔而立,枝叶繁茂,翠绿欲滴,宛如绿色的绸带环绕着水面。
春风拂过,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古老传说与丰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