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书院在古代(146)
于铁吃着吃着就想起了家里的婆娘,她还没吃到这么油水充足的饭菜,家里这些年都在供小孙孙上学堂,哪里的油水吃进肚子里头。
于铁一边想一边扒拉着碗里的饭菜进嘴里,吃完后,嘴巴一抹,将碗送到了收碗处。
他放下的时候,眼神依依不舍地看着,他老汉还是头一回用白瓷的碗吃饭嘞。
收碗的下人一看,笑了,“老汉,不用舍不得,晚上还能继续用,只要没人故意偷藏摔碎,这碗是够的。”
于铁收回了手,稍有局促地问道:“请问这位管事大人,这儿还缺人洗碗刷碟吗?”
那下人吓了一跳,脸色有些变了,转过头左看右看,见大家都在专心吃饭聊条,才对于铁说道,“老汉别胡说,我不是什么管事大人,老汉随口叫一声便是,这里确实需要点洗碗刷碟的帮工。”
下人愿意告诉老汉无非是老汉叫到了他心坎里,哪有下人不愿意高升成管事的,还有就是人确实多,餐餐要用,挤不出人手去干这个活。
“好好,谢谢,谢谢,我叫我老婆子过来试试。”于铁笑了,深深的皱纹舒展,眉宇之间的愁苦好像消失了一些。
收碗的那人上下扫视了于老汉一眼,“要手脚麻利的,过来试试,如果没过,包一餐饭就回去吧。”
他说的这些,是小食堂里众所周知的事情,每次的结尾都是帮工们洗碗收拾。
这次来的帮工不全,小食堂里有好些帮工听说是修路的活,就直接选休假不来了,等着书院重新开院。
于铁再次谢谢下人,准备转身去找杜学子帮帮忙。
“诶,老汉等等,我去问问,要几个人,别着急走。”那下人想了想,找谁不是找,多找几个,他们就不用既要做这也要做那了,累得要死。
于铁顺从地等在原地,看着下人急匆匆地找胡莲莲说这件事。
不一会儿,那人就带着一脸笑意回来了,“要三四个手脚麻利,不占便宜,不闹事的妇人。”
“诶诶,谢谢谢谢。”于铁嘴笨,只能一个劲地道谢,说不出别的。
下人摆摆手,“快去吧。”
于铁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光是这饭菜,白来这干活也是值得的。
他抓紧时间想快点找到杜晃,还避开了别人问询的目光。
发生在收碗处的事情,在力役里悄悄传开了,都在说于老头耍心机,巴结人。
杜晃填完自己的五脏庙,只觉得嘴巴发腻,想去找个小师弟要杯薄荷水,解解腻。恰巧碰见了一心想找自己的于铁。
他耐下自己的性子,“老翁,何事寻在下?”问的那是彬彬有礼,如若春风。
“老汉是想找杜学子写封信回去,报报平安。能不能麻烦杜学子写写?”于铁问得拘谨,一双浑浊的眼睛期盼地凝视着杜晃。
写信啊,没纸没笔的,写什么信,报什么平安,杜晃眼里划过一丝不耐烦,刚想开口拒绝,余光瞟见林槐夏好像往这个方向走过来。
他赶紧换了一句话,“老翁,不着急,明日在写,在下今日没带笔墨,明日帮老翁写。”
于铁连连道谢,搞得杜晃有点尴尬,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家一直在朝他拜谢,别人看过来的视线着实让他不好受。
杜晃一番劝说,终于把兴奋又激动的于铁劝走了,换做是往常,他直接一走了之,哪里还会站这里,让人看笑话。
“这老汉不是今天早上说要帮你那一个吗,找你什么事?”游承安好奇地问道。
杜晃在游承安面前没什么好装的了,直接说道:“他让我帮忙写信,报平安。这都什么事啊!”
游承安点点头,若有所思,“写信报平安挺好的,说明一切平安,还有人惦念。”他忽然话锋一转,“要不,我也给表叔写点书院趣事,看看他对我们学子来修路是个什么看法?”
杜晃讶异,“写给表叔?为什么?”
游承安一笑,“我表叔是今年的进士,让他看看作为书院学子也是不容易的,多要点银两,买点吃的补身体。从今天看来修路可不轻松。”
一番话说得杜晃都心动了,今天中午吃的都是什么啊,要不是他实在饿极了,哪里吃得下这些饭菜,又油又腻。
不如,他也写封信,讲讲?
“今晚回去我就写。”杜晃下定决心,好歹卖卖惨,看在他这么惨的份上,说不定他爹就愿意让他从青山书院离开了。
游承安看着杜晃眼睛转啊转的,就知道这小子在打什么坏主意,他来的时间尚短,但也知道了杜晃的大名。
坚持不懈地挑衅,坚持不懈地从副院长这里找骂,真的就,蛮一言难尽的。
“你还有什么事吗,没什么事,我们就走吧。”游承安朝杜晃打着眼色,副院长来了。
杜晃一脸不解,游承安是眼睛有什么毛病吗,抽疯了?
他一手挥开了游承安伸过来的手,“眼睛不好使了就去看病,在我这里眨什么,我还想再休息休息。”
游承安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救不了这个没眼色的家伙了。
“你们在这里啊,力役已经回去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林槐夏轻轻柔柔的嗓音从杜晃的身后传来。
杜晃下意识挂起假笑,刹那间明白了刚才游承安的神色,我真该死。
“副院长,我们正要回去呢。”游承安正色回答,毫无心虚之感。
杜晃转身,“是的,副院长。”
“嗯?”林槐夏轻挑起眉尖,“我刚才怎么听到你们在谈论写信呢?”
游承安和杜晃相互对视一眼,杜晃比较心虚,所以他先开口了,“我这不是和承安聊起力役们从定江县里的各个地方过来,要不要帮队里家远的力役们,偶尔写点信,说说修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