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式书院在古代(164)

作者:一水月 阅读记录

秀才院的学子认为这些都是他们的黑历史,不应该传出去,于是默契地隐藏了这张院报,并贿赂了蒙童不许外泄院报,就算林清和在贴在了墙上又如何。

可惜,他们还是小看了林清和的扩散程度,不出三天,院报已经通过书院的杂役们流露出去了。

学子们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下次旬休的时候了,距离院报传出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月了,只能说,一切都晚了。

这也让学子们深刻认识到了院报的重要性。

第一次院报发布,大获成功。

林清和心情很好地在书院里溜达,看着学子们拿着院报或是愁眉苦脸,或是咬牙切齿,或是哈哈大笑。

算算时间,学子们也该休息好了,新的一波美好传统应该来临。

林清和盘算着应该怎么分配任务给这些学子,已知有三,教导新蒙童拼音算数,出城修路,进入肥皂坊实习。

第一个能保证学子们的学业不被落下,后面两个就很难说了,毕竟,青山书院是一家书院,这些锻炼学子能力的实践活动才是其次的。

巡回科考分县试和院试,县试在每年的二月份,院试在每年的四月份,紧接着便是两年后的乡试。

时间还有,林清和算着时间,想想还是不要选择了,直接全都要了,每一个都磨练到位了,这样学子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不显虚浮。

众位先生听完林清和的想法之后,不免为学子们一丝不忍,可也只是一丝而已,尔后,出谋划策想办法让学子的书院生活过得更加精彩些。

胡先生在内的四位先生,听着以百里先生为首的八位先生畅所欲言,突然就发现,好像这八位先生和林清和的想法差不多,甚至还要疯狂。

就连胡莲莲和小当归也被吸引住了,纷纷开口。

“要不,来点学子给小食堂这里,上次院长你不是说,要把小食堂开出书院,让定江县的百姓有时间也尝一尝吗,学子过来正好可以帮忙。”这是胡莲莲,她已经不是从前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人了。

她还想着青山的小食堂能名扬天下,在县城里打开知名度必不可少。

上次书院交流会的反响不错,现在她出门逛街找食材的时候,都会遇上曾经的食客,前来询问能不能进书院内的小食堂用食,要不就是小食堂的房子呢卖不卖之类的话。

胡莲莲当然不敢轻易回答,只能笑着回绝,说明了情况。

“我也看中了几个学子,能不能来药庐帮帮忙,我亲自带着。”小当归认真地说道,这几个月,好像掏空了林院长的存货了,帮师父带点药童回去,也不错。

这当然不止是小当归的想法,还有李大夫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有天赋的徒弟他哪里会嫌少。

这个想法,林清和要是知道了,巴不得让李大夫过来亲自挑选,要是能在青山书院留下来任教就更好了。

胡先生觉得他们简直有些不可理喻,这样对学子真的好吗,学子不应该以学业为重吗?

他觉得有必要和林启春说一下林清和的胡作非为。

柏先生倒是觉得青山书院这样又活过来了,在定江县的名声也恢复了。

面对胡先生的质疑,林清和笑眯眯地说道,“胡先生,最近学子们的考试成绩,你有关注吗,尤其是策问这一块。”

胡先生冷哼一声,“我还能不知道,学子们在墨义帖经上退步了不少,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竟然退步到如此地步,想必策问与其他科也一样退步了不少。”

林清和没有说话,含笑示意刘先生说话。

刘先生开口解释,笑容满面,“胡先生,你这可就错了,在策问上,学子们扎实了不少,实践活动确实能帮助到学子认识民间疾苦。”

“嗯,对,学子们的算学比往常都好了很多,修路时记工钱用到不少,不错。”白先生目光微亮,显然也为学子的进步高兴。

林清和适时说道,“胡先生,墨义帖经不过是考验学子的记忆力,学子们的底子还在,再经过一两次的考试,肯定很快就能熟记于心。”

考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子们快速记起科举内容。

胡先生点点头,“可以,但是学子的学业还是不能放松,我们青山是书院,重点还是学子的学业。”

“这是当然。”林清和嘴角翘起,“我们书院的目标是建立起一座综合性的书院,需要实践的方向不少,现在我们还是要大胆进行尝试。”

“无论是厨艺还是医药,想要的实践活动学子都会有的。可惜,我们青山的学子还是太少了,要是多一点,我们就可以尝试进行分院专业教学某一个方向了。”

“再过一年,某以为院长的心愿就能实现了。”百里康中肯地评价,出了水泥修路这样的一件事,私以为陛下会再加派人手前来青山书院。

“承先生吉言,那么我们就先试行让秀才院的学子们对新来的蒙童进行教学,每个学子轮流来,,最好是能有一份具体的教案先行,之后就是修路和肥皂了。”林清和轻描淡写地说出决定学子未来水深火热生活的话。

安先生开行地笑了,“修路好哇,我还能再来!”

许平怀无语问苍天,救命,好好在课室内煮茶弹琴下棋不香嘛。

新的计划紧跟在院报之后,学子们经历了两场常规的考试,猛然得知噩耗,真情实意地破防了。

蒋川摊在案桌上,看着黎惊雪头也不抬地修正墨义帖经的错误,“惊雪,你说院长是怎么想的,居然让我们去教导新来的蒙童,拼音我还没怎么明白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