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书院在古代(168)
由于课业探讨的关系,齐华清和齐希月两人一向疏远的关系,变得亲密了。
齐华清下意识脱口而出,“怎么不招,青山书院已经有了,我还教了。”
齐华清说的是,他教了最新一个月进入青山书院的蒙童,居然还轮了两次,他何德何能啊!
因为他平翘舌不分,拼音折磨了他很长一段时间。
“小堂兄,那你说……”齐希月欲言未尽。
齐华清顿时大惊,手上的动作停下了,上下打量着齐希月,仿佛从未见过她一样,“你怎么这么想不开,要是我现在能离开青山,我高低得在县里最好的酒楼开上两桌庆祝庆祝。”
青山书院,怎么能有人想不开要进去呢?齐华清大为不解。
齐希月无语,这是什么堂兄,“有就行,其他的你别管了。”
看来青山书院五花八门的讲学没有把小堂兄缺心眼的毛病纠正。
齐华清无言,算了,不识好人心,想来就来,来到就能见识到青山的可怕之处了,现在说得再多都没有用,还是做课业吧。
他转念一想,齐希月来了也好,以后花先生布置下来的课业,他再也不用抓耳挠腮那么久了,还能她自己亲身体会一下青山书院的厉害。
齐华清思及此,心情莫名畅快极了,好哇,终于有人能尝到他的苦了。
他哪里知道,齐希月在未来的一个月内,缠上他了,专门看着他做课业,还跟着他出门采风。
齐华清不是一个人出门采风,他还约了一圈在县城熟悉的同窗,左丘栾、杜晃、宋离风、游承安,黎惊雪几位。
秋宜年没能约出来,他对农忙深有体会,在林清和布置下来的那一天夜晚,他就已经将文章的雏形写出来了。秋宜年现在的重点是做钱先生的课业,出门去摆摊换点做生意的心得。
眼看着蹭秋宜年是无缘了,齐华清只好带着一个小尾巴出门赴约了。
齐希月的心情显然极好,能和齐华清一起出去游玩。
他们几个约好在县城门口见面,在晨光微曦,露水沾满野草的早晨出发。
一出城门,他们就看见了伫立在城门口右侧高大的功德碑,上面刻满了修路捐款的善人名字。
“白银一万两,临川府定江县梧桐巷杜氏商行捐赠,商行商铺位于……”左丘栾看着功德碑一字一句地念叨着,眼神不住地往杜晃那边飘去,你小子,行啊,家里居然还有这种传播商行的手段,连商行具体-位置在哪里都刻上了。
左丘栾逐渐停下念叨,专心找着自家的名字,他娘给他说了,他们家也捐了大笔的银子修路,有五千两呢!
想到娘亲肉痛的眼神,左丘栾也心疼了,那可是五千两啊,就为了送他去修路,他拿来做个什么生意不比他去修路强。
捐赠的名单不长,左丘栾没一会儿就找到了娘亲的名字,只能说,和其他人一样平平无奇,远不如杜晃家那般。
这一瞬间,左丘栾把杜晃视作了自己经商路上最大的对手。
正常人哪里能想得到用功德碑打招牌这种事啊!
杜晃只觉得尴尬,面上无光,“左丘栾,别念了,赶紧出发,课业要紧!”
左丘栾的目光从高大的功德碑上收回,“行,我们走。”无所畏惧,反正功德碑的用法他是清楚了,如果有下一次还有功德碑,他一定不会放过。
黎惊雪看着他们两人的眼神,一言难尽。
“诶,你们看出县城的官道是用水泥修的,可是我记得我们没有人修出县城啊?”宋离风惊奇地望向地面。
刚才他们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功德碑上,还真是没有注意到地面的变化。
况且他们几个正当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记忆力没有问题。
这路,究竟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
--------------------
第92章
这说起来是白琅月的锅,他想着县城里的路是修好了,县城城门口的路必须得修一下,不然,门口的功德碑放着显得很没有说服力。
因此,在修功德碑的时候,顺手把城门口的官道一块修了,一直修到现在也没有结束。
在力役们放回家的情况下,剩余的官道都是由县衙的衙役和小吏们一起修建,所以这就造成了县衙人手紧缺,白琅月处理政务,怨气加身。
齐华清他们一路顺着已经修好的官道往前,别说,水泥路就是好走,马蹄声声清脆,跟在身后时也没有尘土飞扬,空气清新美好。
既然是出来采风,齐华清等人也不着急,骑着马在官道上慢悠悠地走着,欣赏着难得的夏日景色。
此时出城门的人也很多,因着农忙时节,城里有地的人家倾巢出动,推着板车和农具,在这其中的齐华清等人格格不入,而进入县城的百姓寥寥无几。
“修路?”游承安耳尖,听见了百姓人群中的耳语,他的声音也被一众同窗好友听见了,抬眼看着他。
游承安努努嘴,眼神往下,暗示他们听听百姓的声音。
这也是采风的一种形式。
好在,大家经历了书院内的各种组队模式,对彼此有默契,明白了游承安此时的暗示,皆沉默不语,凝心静气听起了百姓们的低声交谈。
“这路修得好啊,板车推得又轻又快,一点不费劲。今年拉新粮回来能松快点了。”
“是啊,新上任的县令大人可是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啊,真想这条路能一直修到田边。”
“美得你,现在就不错了。”
“听说这修路的材料是从林家新建的什么水泥坊弄出来的,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