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书院在古代(206)
一行四人,就这么骑着马,被林清和亲自送到了县城粮仓门口处。
林清和送过去的时候,百姓已经陆续推着堆满新粮的板车,来到了粮仓门口,沉默地排成长长一条黑色的队伍。
此刻薄雾未消,林清和眼里的困意还清晰可见,他已经好久没有起这么早了,如果不是为了答应好的承诺,他现在应该在床上睡得昏天黑地,弥补这一段时间研究玻璃,琉璃熬的夜。
林清和放下手,早知道他就不去炫了,后悔了。
看守粮仓的衙役透过早晨的雾气,看见林清和一行人朦胧的身影,吹了一夜冷风麻木僵硬的脸带上了喜色,殷勤地将桌椅摆开,上面还放着笔墨纸砚。
白大人果然可靠,真的叫来了学子帮忙,哟,这还有林院长呢,稳了稳了。
衙役想到白琅月下命令时冰冷的神色,赶紧走过去,“林院长,来早了来早了,还未到交班收粮时间,,吃过早点没?”
林清和见人三分笑,“客气客气,已经吃过了,来早点百姓就能回去得早点。”
衙役嘿嘿笑着,“那就好那就好,东西我已经备齐了,看看还缺什么,我马上准备。”
林清和带着游承安四人过去,“毕竟是你们四人干活,来看看还缺些什么,早点说。”
黎惊雪醒来得晚,早点也没有好好吃,揣了两个小食堂做的包子,还没来得及吃就被叫走了。
他走的顺序在秋宜年身后,落座的位置也在秋宜年的边上,看着桌上备好的纸墨笔砚什么都不缺,就跟林清和说了一声,准备吃包子。
包子咬下去的瞬间,诱人的油脂香味霸道地在空气四处放浪,侵入呼吸之间。
咕咚!
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
黎惊雪见状,加快了干饭的速度。
“嘿嘿,这包子还怪香的,林院长你们在哪买的,下值之后我也去买。”衙役不好意思地朝临林清和问道。
显然,衙役的问题也是周围受到诱惑百姓的问题。
娘嘞,这包子,太香了吧!
排队的位置不自觉地向林清和他们靠近了几厘米。
“书院小食堂里做的,不是买的。”林清和挺挺胸膛,对,就是我们青山小食堂特-供,外面想买也没有。
衙役显然想到了书院交流时的盛况,“青山什么时候再开一次书院交流会啊,林院长,上次吃的烧烤什么的没有吃够啊,有没有打算开放小食堂,让我们外面的人进去吃一两次?”
那时吃完天天想,时间久了好一点,但是现在一闻香味又被勾起来了,着实是心痒难耐。
你说这,好吃的怎么在一座书院里面,不是在外面开酒楼客栈,能天天吃到,太可惜了。
“小食堂人手不够,如果够了,应该会出来开一个。”林清和觉得这位衙役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
之前卖冰棍的时候他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奈何人手太少。
唉,如果青山一开始不是个逼格高的科举书院就好了,那样他就可以想招收什么学子就招收什么学子,开一个青山职业技术学院。
专门让学子们学习各种技术,学成就能用,就像韭菜,一茬又一茬投入到定江县的基础建设当中。
白日上值的衙役来了,和夜晚的衙役交接后,便打开了粮仓。
林清和好奇地望了进去,空空如也,不过,地面居然是水泥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铺的。
衙役们打开门之后,从仓库内拿出了专门收粮的麻布袋,每一个袋子能装的重量一致,还有四个专门工具,呈漏斗状,但尖锐的接口处特意延长了长度,末端还有一个刚刚好的盖子。
收到够数的粮食就会用盖子将接口合上,剩余的粮食就会让百姓自行带回去,这样的情况往往甚少发生。
衙役将一块长而宽的木板放在秋宜年四人前方一米处,接着将漏洞工具的架子分别放在四人的面前,最后放上了漏斗。
林清和饶有兴致地看着衙役的动作,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收粮的场景,他们家中往往是将粮食装袋后直接称重,经过官府的检验后直接送入官府的粮仓。
“开始收粮,前面四个上来装袋。”衙役出声喊人。
百姓闻声而动,推着板车沉默乖巧地来到衙役的面前,搬着装满粮食的袋子,一袋袋堆积在木板上。
“姓名,哪个村子的粮?”秋宜年看着前任留下的字迹,询问面前的黑瘦干巴的老汉。
“于家村,于壮铁,是于家村的村长,代表于家村来交今年的粮收。”于壮铁回答得清晰有条理,双眼精亮,快速觑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衙役,小心地问了一句,“官爷,怎么今年登记的人是个半大小子?”
秋宜年正在登记于家村的信息,没回答。
衙役面色凶狠,“什么半大小子,那是我们大人从青山书院请来的学子,专门为我们登记的,瞎打听什么,赶紧弄!”
于壮铁讪讪,立马指挥着带来的壮年汉子倒粮装新袋。
“不碍事,衙役大哥,之前我和同窗们去于家村卖过肥皂,村民很热情。”秋宜年出声解围。
“哎呀,还有这事,你们还去了下面卖肥皂,卖得怎么样?”衙役一听,收回了凶狠的神情,笑眯眯地问道。
“卖完了,于村长这袋够了,下一袋。以后说不定师弟师妹们还要去卖肥皂。”秋宜年记着数,看着情况。
“是嘞,小书生,这几天还真有学子来我们那又开始卖肥皂了,就是没像你们之前一样,带那么多的东西来卖,只有肥皂,肥皂好啊,一文钱一个。”于壮铁笑呵呵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