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书院在古代(95)
“没事没事,游承安,秋宜年你们两个去先生内,找总管拿蒙童们的教材吧,这些教材书本都是外面没有的。你们各自拿一本,再有多的,你们就如数拿回先生院内给总管。”柏季同摇头,面不改色地打发游承安两人去拿教材。
原定的拼音教材和数学教材,造纸坊连夜点着蜡烛开工,终于在蒙学班早上准备开班的时候,赶上了。
两本教材,每本都有三十本的印刷本,本本都是造纸坊每一个人的心血,连闻吉都下场去印刷了。
每个人都被三年开发一次新产品,还有休假迷昏了眼,主要是三年一次的新产品。
一年一次真的令人受不了,不断开发,不断实验,不断失败,次次都压着临近期限交付新产品。
惨,真的惨。
交上教材之后,造纸坊的人在闻吉的通知下,连放三天假,回去睡了个爽。
熬了三天两夜工作,真不是人干的。
一群先生说说笑笑离开了蒙学院,只留下柏先生在这里坐镇大局,管教这群天真的,蒙昧的孩童。
游语梦拿到书的时候,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厉害。终于要开始了,我的书院生活。
哥哥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秋大花和秋小湖的心思来得简单些,她们终于能轻松认字了,同时,有一件事情,令她们十分高兴,那就是,秋大花的双胞胎妹妹也来了书院内。
这意味着,她们逃离了秋家村的掌控,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性命不受其他人干扰。
双胞胎的年龄刚刚好进蒙学班,初初到六岁。
蒙学班的事情告一段落。
林清和放松了一点心神,转而又想起,三天前,胡先生他们提起的书院交流会,七月份,快到了。
没有办法,林清和只好捡起现代九年义务教育的精髓,题海战术,只要做不死,就往死里做。
现在学子的进度基本上都能达到秀才水平,只是缺乏考场的锻炼。
林清和拉着一帮先生,商量着出什么样的题目比较好。
最后商定了,用以往每年历届的秀才考题中混合出题,甚至涉及一部分举人往上的考题。
这一个月的时间,就辛苦一点学子。
于是,青山书院的学子过上了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日子,中间剩下的日子,全在先生们的讲题声中度过。
秀才院的学子们每天往院子外一瞧,就看见蒙学院的后辈,玩的那叫一个开心,心里更加嫉妒了。
他们为什么要受这种苦啊!
刺头的学子为什么不敢出来捣乱,迫于林槐夏的淫-威之下,他们不得不认认真真搞学业。
罗刹鬼的名头可不是听着好听而已。
--------------------
第51章
比他们还要苦的学子不是没有,他们难过的时候,就会去看看秋宜年和游承安这两个冤大头。
繁重的学业之余,还要抽空去蒙学班教学,要做的课业和考核一个都不能少。
也只有这样可怜的,微不足道的对比,令学子们感到安慰了。
这个六月,学子们明显感觉过得很快,时间几乎是从指缝间溜走,转瞬即逝。
近来定江县内,十分热闹,和学子们被学业压垮的样子不同,县内的百姓,可就指着书院交流会赚上一笔了。
想要相看的夫人们也会在这几天,暗中观察,哪个学子合心意,能做个好儿婿。
还有县外闻名而来的商人,书院先生们,做生意的做生意,挖墙脚的挖墙脚。
大家都在议论这次书院交流的头名会是哪一家书院,没有一个人会猜青山书院。
谁人不知,青山书院的先生和学子早已被挖空,四散进入定江县其他书院,剩下的学子和先生,听说都是其他学院不要的歪瓜裂枣。
所以说,这一次的头名,花落谁家,生死难料。
好在,青山书院的科举模拟考场已经在十天之前完工了。
学子们被林清和来了一手身临其境的模拟考试,还花了好大的一笔银钱请衙门里往常负责科举检查的衙役来负责考核的检查。
还真有些学子以为科举提前下场了。
林清和笑而不语,让林府的下人跟着衙役们学习如何应对科举检查,争取下次,他们青山书院自己能负责科举检查这一工作。
可惜,一次两次没有学到精髓,林清和接连请了三次,才摸清了科举检查的流程,以及一些灰色地带。
这仅仅可是一个县城而已。
很快,林清和第四次请了官府的衙役们,约定好时间过来再次负责检查学子。
衙役们自然是非常乐意,有外快可以赚,钱多事少,学子素质高,书院到账快。
林清和快要心疼死青山书院的财政了,差一点点,就要用自己的荷包出血了。
不行,必须要把这个小钱钱给赚回来。
书院财政吃紧,他搞事都不好搞,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的是。
林清和开动自己的小脑袋瓜子,立马就想想到了现有的夏日绝配,奶茶和冰棒。
两样都很好搞定,主要是硝石,他需要大量购买,不知道定江县有没有那么多。
如果没有,林清和决定直接坐船去对面,花个一个时辰的时间去医馆买。
再一次,林清和忘记了自己的水泥作坊,肥皂坊以及玻璃坊,高高兴兴开始制作奶茶和冰棒了。
花了那么一个下午的时间,林清和教会了胡莲莲怎么制作奶茶和冰棒,他久违地在夏天喝到了冰奶茶和甜甜的冰棒。
对于炎热的夏天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消暑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