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旁观日常(53)

作者: 怀忧公子 阅读记录

李春华虽然有点意见,但还是如了刘芳的意,小名嘛,土一点也没什么。

大名还是陶大贵给取得,这个没读过书的汉子,肚子里没啥墨水,但是凭着对儿子的期望,给取了两个一般的名字,大的叫陶学章,小的叫陶学棋。

有了三个儿子的人就是不一样,兴奋劲不减当年啊。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的。

☆、二狗子

陶大贵自然是欢喜极了,虽然媳妇儿这一胎没有闺女,但是一胎生了两个儿子,这在他们流水村,也是独一份啊,有面不说,也省了媳妇儿不少事了。

陶大贵看着刘芳正在喂两个儿子奶,心里软的不行,他的媳妇儿,他的孩子。

双胞胎的出生,喜了家里一众人,但是二狗子有点郁闷,感觉家里人都不疼他了,虽然他也知道要疼弟弟们,可是心里仍然感觉委屈。

对于二狗子的小性,陶大贵和李春华他们自然感觉到了,但是都不以为意,小孩子嘛,忘性大,过两天就好了,也没怎么管。

刘芳是不知道的,她要做双月子,现在还呆在屋里呢,二狗子成天上蹿下跳的,她哪里发现的了,再说了,她自个儿觉得自己还蛮公平的,三个儿子中她也没有明显偏爱哪一个。

“大贵啊,要吃饭了,你去看一下二狗子,咋现在还没回来呢?”以往这时候早就回家等着开饭了,今天这时候还没回来,李春华心里很不踏实。

“行,娘,我现在就去。”陶大贵应了一声,就把手中的大扫把放在院墙靠着,就出门找人去了。

这一找不得了,愣是找遍了整个村子都没见着人,这下可把陶大贵给急着了。

跑回来一说,刘芳和李春华也急了,李春华后悔不已,早知道就不该这么不把二狗子的小性子当回事。

家里就刘芳留守,其他人都出去找人,这下把村里人都惊动了,也跟着四处找人,今天村子没见到生人,倒也排除了被人拐走的可能性,准是孩子贪玩,去哪里玩了。

不找不知道,王小娥的儿子吴大河也不见了,这小子比二狗子大一岁,两人玩得比较好,时常呆在一起。

找了大概半个时辰,有娃说今儿下午在山脚下见过两小子,说手里都拿着弹弓,在打鸟呢。

见过就好,众人都有目标了,没准跑山上去了。

一伙子人又跟着上了山,边走边喊,按理说以两小孩的脚力,应该不会走多远。

二狗子现在简直后悔死了,他不该不听爹娘的话,偷偷跑上山的,现在落到这么个大坑里爬都爬不出去,呜呜呜,好想爹,好想娘,好想姥姥姥爷。

“二狗子,你别哭了。你看我都没哭。”吴大河虽然也害怕,但是毕竟养的皮实,又有小伙伴二狗子陪着,一时倒不哭,反倒安慰起二狗子了。

“土狗哥哥,我想我爹了,我好饿,想吃饭了。”

以往这个时候,他早就吃了饭了,现在落到坑里,吃不到饭不说,没准晚上还会被姥姥说的夜猫子给叼走吃了,呜呜呜,他不想被叼走。

一时水漫金山,“我要爹,我要娘,我不要被叼走吃肉肉。”哭得直打嗝,嗓门还蛮大的。

许是被二狗子感染了,吴大河也开始哭了,两人的声音合在一起,倒比大喊大叫有音量,陶大贵他们就顺着这个声音找过来,发现两娃掉在这个废弃的陷阱里,身上倒没啥事,提起的心顿时就落了。

二狗子耳力比较好,听见他爹的声音了,赶紧答应了一声,爹来了。

看见陶大贵的第一眼,又哭了。

“爹,你咋现在才来呢,二狗子又累又饿。”扬起一张哭唧唧的小脸。

这还带倒打一耙的,陶大贵无奈,想责备但看着那张和媳妇儿有六分相似的小脸,又默默咽了回去,儿子这么害怕,哭得他很心疼。

刘芳在家里也是急的不行,看着陶大贵怀里哭着睡着的二狗子,也没把人吵醒,找到人就好,真是个熊孩子。

刘芳也是一阵后怕,得亏是还有两个儿子,要是只有二狗子一个娃,那二狗子出点啥事,那她可能就晚景凄凉了。

头天晚上没啥事,他睡过去了,但第二天早上,二狗子就不好了,他受到了来自爹娘、姥姥姥爷、大伯大伯母以及大舅三舅等人的责备与告诫,甚至还得了十天的禁闭,真是要小儿命了。

刘芳和陶大贵没有打儿子的习惯,但是这一次还是要让二狗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行,不管二狗子怎么撒娇耍赖,都没能逃脱禁闭的惩罚,好在,二狗子虽然皮了点,但是还是知道错了,性子也改了不少。

儿子五岁了,刘芳觉得可以开始培养了,便决定先教孩子认字。

她的规划很简单,她的每一个儿子,至少要识字且要写一手好字,还要学会打算盘,至少这账房的活计还是要会的,另外还必须懂点律法,嗯,还要会做家里家外的活,不管怎么说,自己要有能力养活自己。

至于,具体要怎么培养,那还要看儿子的天分,哪一方面有天赋,有兴趣,她也愿意支持。

刘芳在培养儿子这方面还是决定要下一点苦力,只有儿子好了,有点能力了,品德好了,她以后才能好。

等二狗子从一□□爬字写到有点好看的字时,刘芳的另外两个儿子也到了进学的时候了,这两年外面可不太平,就是流水村也搬来了五六家逃荒的人家。

都是北边来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少,多数是带着孩子的壮年夫妻,带来的消息可不乐观,北边彻底乱了,好多地方都在打仗,年景也不好,能逃的都逃了,听说现在不准逃了,逮到一个都要杀头。

肯定不准逃啊,人要是都跑了,那些当官的掌权的赋税、兵丁从哪里来啊!

世道这么乱,就连江安镇也有点不安稳了,刘芳也就没让二狗子去镇上的私塾读书了,二狗子,哦,不,陶学文,这孩子现在不准人家叫小名,现在都是在自家教一教两个蠢弟弟。

他念书有天分,爹娘也愿意供,但是现在外面乱,娘说不能去念书了,他也就不去了,现在朝廷没了,又不能考功名,不念就不念吧。

陶学文每天除了教弟弟认字,还要跟着陶大贵下地干活,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刘芳情愿儿子现在累一点,多学点本事,也不愿意他有一天,出点什么事……

至少刘芳的苦心没有白费,这孩子不管是自身的素质还是农家汉子的活计,都已经很不错了,要不是他实在不愿意学她的绣花手艺,她还真要让儿子男女兼修。

作者有话要说:

☆、故人

“小花,你怎么在这?”

刘永金刚从马记杂货铺出来就看见有一个人很像王小花,他有点疑惑的追了上去,一瞧,还真是。

“永金哥,你也在这里?”王小花眼睛有了雾气,他乡遇故知般,十分惊喜。

刘永金看王小花和以往不太一样了,人白了胖了一点,好看了不少,虽然穿了一身有点褪色的棉布裙,但是还是有点动人。

“嗯,我们家搬到这边已经好些年了。这么多年,你还好吧!”多年,他还是有点惦记王小花,怕她过得不好。

王小花神色委屈,吞吞吐吐的,没说话,勉强笑了一下,道了别,打算走了。

刘永金一看王小花这样,就知道小花这几年过得不怎么样,也是,她那个家原本就对她很差。刘永金没让人走,把人拦下了。

“小花,你什么时候来的?”

王小花有些黯然,“永金哥,我一个月前就逃荒到这里了。”

“逃荒?小花怎么只有你一个人?你,嗯,你成家了吧!”应该成家了吧,他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

王小花眼泪终于留下来了,有些凄楚,“永金哥,你家刚搬走,我爹就把我卖给了付瘸子,生了一个孩子也没留住,南下逃荒一家子人都死完了。我一路讨饭过来,总算捡了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