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欢久安(152)

作者: 良晤非遥 阅读记录

再次睁眼时,已身处宜华殿中,床边有一人正在低头施针,谢宜眯眼辨认那人的模样,“奚大夫?”

奚濯见她醒来,起身作揖道:“陛下。”

谢宜嗓子有些干哑,轻轻咳了几声,有宫女上前扶她坐起,端来一盏温水,是芙蕖。

谢宜浅饮了几口温水,嗓子舒服了一些,“奚大夫不必多礼,坐吧。”

“谢陛下。”

奚濯取下扎在她腕上的银针,“陛下的高热已退下去了,这几日天凉,切不可再吹冷风受寒了。”

谢宜看着腕上那极小的针眼,她从前就是在雪地里待上几个时辰都极少生病,如今连凉风也吹不得了,落了个病弱之症。

似是看出谢宜的郁闷,奚濯宽慰说道:“陛下重伤失血过多,肝肾精血亏损,不免会体弱乏力,但只要细细精养,不劳心费神,终是可以恢复如初的。”

谢宜极浅一笑,朝他微微颔首。

宫女将奚濯送出殿外,迎面遇上温雁,“殿下。”

温雁方才应付完朝上的那些大臣,脸上略显疲色,问奚濯:“如何?”

奚濯:“同那些医师诊断的一样,陛下的身体损伤严重,但并非不可逆转,小心静养,几个月或是几年,慢慢的,总是能恢复的。”

“殿下不用过于忧心。”

奚濯虽如此说,却也没让他宽心半分。

鸟飞

宜华殿内,谢宜换好伤口处的药,由宫女服侍着穿好衣裳。

芙蕖端来一盅撇去浮油的鸡汤:“陛下,这是黄芪鸡汤,您用一些吧。”

鸡汤总比苦药要好喝些,可谢宜实在没胃口,只喝了小半盅。

谢宜擦了擦嘴角,说道:“芙蕖,你已是女官,不用来宜华殿伺候的。”

芙蕖欠身道:“奴婢伴于陛下身侧多年,侍候得会更顺心些,陛下许奴婢再伺候您吧。”

谢宜不再说什么,自她醒后的两日,朝臣便得了消息,上了些求见的折子,她这几日没精神搭理他们,但总不能一直晾着。

“去勤政殿吧。”

才刚入秋,天气并不冷,只是起风了,谢宜还是披了件厚实的斗篷。

勤政殿内,来的大都是些老臣。

“参见陛下。”

“陛下万安。”

“都起来吧。”谢宜坐于椅上,说道:“这几日朕身体不适,朝中事务皆有昱王和太傅处理,并无大事或是不可决断的,诸位数次上折子想要见朕,所谓何事?”

有大臣起身略显沉痛道:“陛下亲征,大胜而归,却于战场受了重伤,自回京以来臣等都不曾见过陛下,实在是忧心陛下啊。”

谢宜冷淡道:“是么?”

“是,如今得见陛下无恙,臣便心安了。”也不知他是怎么看着谢宜病弱苍白的样子,说出‘无恙’来的。

这些老臣扎根朝堂多年,自然是不希望昱王独揽大权的,可谢宜登基,他们以为女帝软弱,无法制衡昱王,便慢慢倾向于对昱王那边示好。

但此次同周国交战,谢宜却在他们的意料之外,让他们又不免动摇起了心思。

另一大臣说道:“陛下,如今边境已平,您登基大半年了,也已年近二十,是否该选定一位皇后了。”

“你说什么?”谢宜冷声道,“你记得朕登基半年,却不记得先帝去世多久吗?”

“臣不敢。”那大臣跪地说道,“臣是为陛下着想,有关陛下与昱王的流言蜚语,实在有损陛下清誉,若是册立一位皇后,可平息流言啊。”

谢宜皱着眉,怒火中烧,只觉一阵恶心:“你们可真能操心啊。与周国战事方歇,靖国元气大伤,边境战死了多少士兵,你们却视若无物,是吗?!”

殿中,伏地叩头跪了一片,却仍有人说道:“陛下,臣等所忧虑之事关乎国本,如今昱王独大,陛下您又病弱,若是不立后留嗣,或是过继嗣子,往后要是……”

谢宜嘲讽冷笑:“方才不还言朕‘无恙’么,怎么现在听你说的话,朕又快死了……”

谢宜站起身,面色阴沉,抬手一指刚才说话的大臣:“你。”

她手指一扫:“你们。”

“不用妄图以为能够揣测明白我的心思。”谢宜的声音极冷,“我倒是清楚你们在想什么,不顾国情民命,费尽心力想着巩固自己的权势,好得很!”

砰一声,茶盏在地上碎开,瓷片四散。

“都滚下去!”

谢宜双手撑着桌面,急急呼吸着,抬手攥紧了心口处的布料,猝然吐出一口血来。

……

太医来把了脉,她是一时急火攻心才会吐血,便开了一副舒气养心的药方。

药方一张迭一张,一日里数不清的苦药喝下去,谢宜觉得自己的味觉和嗅觉都被折磨得衰弱了。

她捧着药碗,久久没有喝下。

温雁打开食盒,香甜的气味冲散了药味,柔声道:“这是城中点心坊新制的蜜饯果子,同御膳房的味道很不一样的。”

谢宜深吸一口气,不间断地将药喝尽,而后捻了枚蜜饯含在嘴里。

温雁叮嘱道:“这些点心很甜,要少用一些。”

谢宜轻轻应了声,转而问:“那些大臣呢?”

“不过二十廷杖,要不了他们的性命。”温雁声音平淡,“打完了,就让人给抬出宫,送回府去。”

谢宜轻吁一声,靠在软枕上,又拿起一枚蜜饯放进嘴里:“既然不做正事,打一顿也好。”

“这就消气了。”温雁拿帕子给她擦净手。

“朝堂上的这些心思并不少见,今日虽气极了吐血,但吐出那口血后,反倒是松快了些,所以啊……”谢宜用手指点了点他的手背,朝他笑笑,“你也不要板着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