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风云(21)
“你来啦?”
太子刚送走一波人,面上带了几分自得。看见赵言进来,更是添了十分高兴。
“太子殿下百忙之中还见臣弟,是臣弟打扰殿下了。”
赵言很是恭敬地对着太子做了一揖。
如今太子一派的气势如日中天,没有人敢将他不放在眼里。这么些年,赵言在塞北学的许多权谋,记忆最深刻的便是为君之道。
太子对赵言的恭敬很是受用,他伸出一双肥厚的手,将赵言搀起来,面色变得和蔼了一些。
“你新婚燕尔,咱们兄弟原不该说什么见外的话,只是如今朝堂的局势,你也看见了,总有人要在咱们之间使坏,话不说开,总是多了些无缘无故的隔阂。”
太子拉着赵言坐下,有了几分长兄的稳重老成。虽然在兄弟里排行第二,但是自从大皇子病逝,太子便成了名义上的长子。
赵言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为了娶亲一事解释。
他笑了一笑:“殿下何必介意外人说什么。下面的皇弟年龄小了一些,您和隶王也都早已娶妻,独剩下我还未娶妻。所以,父皇将元夏的亲事赐给我也在情理之中。”
听他这样一说,太子的心里送了一松,脸上的笑更加和蔼。
“你能这样想,最好不过了。话说回来,隶王与你也算得上一母同胞,不过他心思深沉,你还得多长个心眼。你别怪皇兄多嘴,这皇室里的兄弟,越是血缘亲近的,越在你背后使刀子。对于他,不可不防。”
赵言听他如此说,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觉得可笑至极。这个太子,当真胆小如鼠。看来,他不在的这些年里,太子对隶王的心理阴影不小。
赵言知道,这次太子私铸钱币的事情,便是隶王的人捅出来的。此事之前,连太子本人也不知道,隶王要他死的心竟到了如此地步。
虽然对他的胆小十分不屑,但赵言还是笑着回道:“殿下的箴言,臣弟谨记于心。”
“日后殿下有需要臣弟的地方,但说无妨,臣弟定为殿下鞍前马后。”
他明白,从他娶了元夏的公主,在太子心里,已将他从政敌的清单里拉了出去,现下这一番拉拢,无非要他听凭差遣。
太子高兴地摆摆手:“别这么客气。你只需要管好你的边防大军,看好兵部的人,别被隶王钻了空子就好。”
赵言点头答应,出来时已经快到晌午。外面又有大臣来见太子,赵言便趁着这个当口,借口离开了。
待回到府中,却见张毕全满面愁容地候在门口。
“殿下可算回来了。”
赵言纳闷:“怎么了?”
张毕全回道:“皇后传话,叫王妃进宫了。”
赵言推门进屋,并没有丝毫犹疑。
“她进宫,你怕什么?”
张毕全紧跟身后:“这是怎么说的?你不怕皇后对她说什么?”
“哦?皇后知道些什么?她能说什么?”
赵言在书柜前挑了一本《资治通鉴》,坐下随意地翻了几页。
“即便她知道了什么,那又如何?一个敌国的公主,在别人的地盘能作出什么风浪?”
“不是这个意思,要是有人加害王妃——”
“不说她是元夏的公主,就算是寻常人,她在宫里的靠山也不会让她陷入危险的境地——算了,你出去吧,什么也不懂。”
赵言摆摆手,不再多说。
凡事要他多解释两句,简直像要他的命。
张毕全看他不耐烦,只好告退,心里想着:真出了什么事,看你怎样着急!
苏锦在往宫里走的路上想了好久,无事不登三宝殿,皇后见她肯定是有事。只是她一介女流之辈,能谈些什么事情?女人之间的事?
胡思乱想了一路,轿子已经停在了皇后的宫门口。
宝宁殿。
适才传话的宫女已经在先进去禀报了。到底是皇后的寝殿,霎时间乌泱泱地出来了一群人,个个都打扮地珠光宝气,一下子苏锦围在了中间,显得浑身素淡的她格格不入。
“到底是美人儿,光是随便挽一个发髻,都比咱们几个光彩照人呢。”
一个女子扭着细腰走在苏锦面前,亲热地牵起了她的手,径往殿内走去。剩下的人也都附和着,随着往进走。
苏锦茫茫然不知所以。
进了大殿,皇后在正中间的榻上靠着,下方摆了几把红木椅子,俱都坐了人,看着比皇后年老一些。
见苏锦进来,皇后只微微端正了身子,笑意盈盈地吩咐人给苏锦安排了座椅。
“今日叫你来,不过是她们闹着要见一见你,都想一睹元夏公主的风采。想来你应该不会怪本宫自作主张吧?”
皇后嘴上带着笑,眼里却没有一点温度。
苏锦笑道:“承娘娘好意,妾身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怪娘娘。”
皇后眼里的几分满意一闪而过。心下想道:此人举止得体,言语大方,是个好苗子。
皇后懒懒地抬起眼皮扫视了一圈坐在下首的众人,笑道:“这些是京城里的名门贵妇,有的还得了诰命的。”
苏锦随着她的手所指的方向,俱将这些人看了一遍。那些被指到的夫人,一一笑着给苏锦行了礼,苏锦亦微笑回应。
皇后的手突然指着一个一个年轻女子停了下来。苏锦顺着那个方向看到那女子正是在门口笑着同她说话的人。
那女子看去身姿窈窕,眉清目秀地,倒不说多美,只是很有一番诗书气质。
皇后瞥了苏锦一眼,才说:“这是镇国公的千金顾若云,打小儿啊就闹着要嫁给睿王呢。如今竟是再也不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