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女配又拿了宠文剧本(996)+番外

作者: 纸仙 阅读记录

穗穗的温柔,让她不自觉的多问了些学习上的问题,没想到在褚知青的教导下,杨穗穗同志的改变是如此的巨大。

褚行知从没觉得知青点的女同志这么讨厌过,每隔几天就有人来上门借资料不说,还有那个李梅梅同志,没事就拽着他媳妇问问题,一副要跟他媳妇做手帕交的样子。

可惜在褚行知看来,耽误他们夫妻感情的,都是需要消灭的劲敌。

褚行知也没吱声,知道自己如果强行的让两个人不要来往,穗穗会出现叛逆心。

毕竟是他的小仙女。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褚行知压抑着自己强烈的占有欲,去了几趟县城,托人买了三套高中的课本。

又让家里给邮寄了一些练习题的册子之类的东西。

当这些东西被他拿回来后,褚行知只把里面他看过的对媳妇有用的一些资料挑出来后,就直接去了知青点。

将那些资料跟书籍全部交给了李梅梅管理,说这些是他给村里爱学习的人的资料,谁要借阅都可以,但每人每次只能借阅一本,且最多看两周就必须要归还,然后换着来看书。

知青点的明眼人已经看出来,这是褚行知的小心眼犯了。

不过大家都很感谢褚行知的慷慨解囊,而有了新工作的李梅梅,原本管理这些书还不忙。

可越到后面,大家学习风气都上来了,资料捉襟见肘的时候,李梅梅就开始彻底的忙碌了起来,反而再也没有时间去找穗穗问问题了。

解决了李梅梅连带着其他借书人这么个大麻烦后,褚行知终于能够抱着媳妇清静两天了。

村里人也或多或少的从褚行知的行为里感受到了点什么。私下也不是没说过一些酸话。

但说归说,整个村子里没有哪个女人是不羡慕杨穗穗的,有个疼她还不让她干活的丈夫,天天娇娇的不得了。

明明在村里住,却像是古代的大家闺秀似的轻易不出门,那一身皮子简直跟煮熟的鸡蛋清似的,又白又嫩的。

而且整个人就跟那沾了露水的花儿一样俊的不行,皮肤都在发着光。

天天在家学习后,整个人还多了些书卷气,比县城里那些姑娘还像城里人。

孙桂兰也觉得婚后的闺女样子变得更好看了,不是之前不好看,而是那种被雨露滋润过的样子。

她说不出太好听的话,就是觉得现在她闺女跟仙女儿似的,贼漂亮那种,怪不得女婿这么上心。

到了七七年的七八月份了,依旧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杨家村那股学习的风潮就开始有些懈怠了。

有些人甚至觉得,或许这就是一场无望的坚持。

直到,当10月21日,有人从广播上听到了全国要恢复高考的消息的时候,距离考试的时间却只有短短40天不到。

有人看着自己手中依旧坚持拿着的课本,泪流满面。

穗穗这边也算是彻底的松了口气。

她这么认真学习甚至说是废寝忘食,出门也不忘将书本放在怀里,也是想让杨家村的人知道,学习肯定是有用的。

毕竟,原主以前就是漂亮,但实打实的就是个学渣。如果没有必然的目的,又怎么可能会俯下身子学习呢?

在77年之前,都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这些被推荐的人不是真的学习的苗子,而是因为身份。他们有些人甚至连小学都没毕业,就直接到了大学读三年,领上了毕业证。

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公平就不再赘述了,但至少从1977年的10月21日开始,最公平公正的,可以改变命运的道路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为了能成功的进入到这个道路上来,有些人开始拿着课本挑灯夜读,甚至连上工都是请假的。

褚行知索性也直接请了假,关闭了家门,开始跟媳妇一起复习起了功课来。

正好还能名正言顺的在白日里抱着香香媳妇,学习的速度都变快了。

而两个人除了中间出门报名之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给复习上。

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第908章 七零年代,这个村花有点甜51

高考时间是在十二月上旬,夫妻俩早早的就在穗穗考试的学校附近订了宾馆住着。

虽然两个人并没有被分在一个考场,但好歹考场离得并不远。

彼时已经有了自行车的褚行知哪怕是中午的一点点空档也要骑车赶过去,跟媳妇一起吃个午饭,顺便抱一抱媳妇把媳妇送考场之后再回去。

考完试后,穗穗才从过来家里还书本的李梅梅那里知道了,已经跟杨翠萍结婚的邱宏伟出人意料的为了怀孕的媳妇并没有去考试。

但那个明兰的丈夫,那个被人说总是爱写酸诗不干活的男人却偷偷的去县里报了名又去考了试。

甚至在回来被发现后,直接就跟明兰闹了离婚,孩子都不要了。

像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整个花国其实并不少见。

毕竟当巨大的利益来临的时候,才能看出身边的人到底谁是人谁是鬼。

一个月后,高考的成绩以电报的形式下发了下来,褚行知因为要帮穗穗补习功课,加上又是气运之子本身还是个学霸。

所以他直接考了曲村县的第一名,更是M省这一年的高考状元。

而穗穗,作为他的小妻子,则考了曲春县的第三名,毫无意外的被B市的B大给录取了。

不仅如此,整个杨家村几乎包揽了曲春县这次高考中百分之八十的考中大学的名额,不管是知青点的人还是以前上过学的村民......

在77年的年底,这个寒冬时节,杨家村整个都沸腾起来了,甚至,在曲春县以及M省都挂上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