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惨死重生,全皇朝跪下叫祖宗(317)

作者: 素手摘星 阅读记录

宫里春夏秋冬的供应,都是提前一两月抵达,照理说夏季的供应还未到时间,不该这么忙的。

段平昌就知道女儿会问,对她说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内织染局那边又追加了一批条子,我这也是临时凑了数给送到。”

临时?

明曦微微蹙眉,“都是送的什么?”

“内织染局管的就是那些布匹之类的,不过这回要的是绫纱薄缎居多。”

“这都是做夏装的用的。”明曦有些不解。

“是啊,不过徐掌印那边什么口风也不漏,我这里也不好深打听,不过徐掌印叮嘱我一句,闲事莫问。”

明曦微微颔首,“我知道了。”

既然是送进宫里的,必然是跟宫里有关系。

前段日子东宫之争才刚刚落下帷幕,豫王外放,端王领兵,凡是跟宫里有关的事情,必然是慎言谨行。

“曦曦,不会有什么事情吧?”段平昌很是担心的问道。

他一个经商的,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了解。

“您只需拿到内织染局的官方条子,只要是合法的,都没关系。”明曦笑道,'“其他的您不用担心。”

段平昌微微松口气,“你自己也当心些,我总觉得不太对劲。”

段思睿在一旁仔细听着,听到这一句就看向姐姐,“姐,咱们家做这一笔生意,会不会跟上回一样被人盯上?”

明曦笑着看着弟弟,“做什么生意,遇到心术不正的人,都容易被盯上。不过,爹爹背后还有我,你放心,别人想要下手也得再三思量。”

段思睿轻轻点头,所以他得变得强大起来,不能一直给姐姐添麻烦。

一家人吃了顿饭,明曦送段思睿离开,看着马车渐渐远去,弟弟还伸出脑袋对着他摆手,眼眶不由微微一红。

没有血缘关系又怎么样,这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弟弟。

明曦辞别爹娘回了伯府,才知道段宁决定留京考庶吉士。

对于这个决定,姜氏自然是不高兴的,留在京城真的是日日瞧着心头发梗。

但是定远伯很高兴,有出息的儿子留京,如果能考中庶吉士,那更是锦上添花。

留京与外放各有利弊,明曦意外的是段宁怎么改了主意,之前他跟自己提过一回是想要外放的。

明曦知道他的心结,嫡母视他不能说是眼中钉,那也是一粒沙。外放出去后,他们这对嫡母庶子都能缓一口气,距离远了,关系反倒是会和缓很多。

她看着李妈妈问道:“怎么好端端的又要留京?可是府里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妈妈接过姑娘宽下的外衣递给降香,又拿过新衣给她换上,这才说道:“听说是老太爷的意思,不过昨儿个二少爷去拜见过老太爷。”

明曦微微颔首,“我去见二哥。”

明曦去了段宁的院子,段宁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桌上沏了一壶茶,瞧着她进来,便笑道:“我就知道大妹妹肯定要来,正好,请你喝茶。”

明曦看着段宁一脸平静的神色,先是微微松口气,也笑着说道:“那就叨扰二哥了。”

第281章 不会又憋什么坏吧

段明曦在段宁对面坐下,看着他轻声说道:“二哥,我听说你要考庶吉士。”

段宁给明曦斟茶,他低头笑,“这一套山里青的茶具还是大妹妹送我的,你送我之前,我这里从未有这样贵重的器具。”

明曦微微蹙眉,这跟她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之前我在松山读书,姨娘小产差点丧命,是大妹妹主持公道救了我姨娘一命,清音如今在府里过的日子轻松自在,也不像以前那样小心谨慎,日日担忧,我知道都是大妹妹的庇护。”

“二哥,你说这些就见外了。”

“怎么是见外,我是真心感激你。如今我高中,别人会说伯府教养庶子用心,夸赞嫡母宽厚大度,连庶子都有了出息。”

明曦听到这句隐隐有些明白了。

“但是没有人知道,在大妹妹没有回府之前,人人都说我姨娘恃宠生娇,唯独我知道,姨娘日日担心受怕,怕她失宠我们兄妹就被嫡母踩进泥潭。

姨娘每日盛装打扮,爱惜容颜,肉不肯多吃一口,怕腰肢粗了,饭要数着米粒下肚,点心糖食更是碰都不碰。”

明曦静静听着,她知道段宁这些话肯定是憋心里很久了。

段宁仰头望天,“其实嫡母并不是心肠狠毒之人,不然我也不会能一直读书。只是……”

明曦知道,到底是意难平。

因为姜氏生的段愉虽然封了世子,但是不是读书的料子,如今坐在了郎中的位置上,还要每日勤学苦读。

年少时偷的懒,只要他还愿意前进一步,终有一日还是要补上的。

段琪还小,姜氏也不舍得小儿子太吃苦,所以段宁这个庶子,如果读书太出色,对她的两个儿子便是压制。

她怎么会高兴?

只能想着法子阻挠,偏偏姜氏这个人,心眼比针鼻小,却又没有十分狠毒的手段,一个杨姨娘就让她费尽心力。

也正是这样,段宁对姜氏的观感十分复杂。

既恼恨嫡母的不够大度,又庆幸嫡母并非十分恶毒之人。

明曦想到这里看着段宁,“若是将来二哥娶妻生子之后,你对嫡庶会一碗水端平吗?”

段宁一愣。

明曦笑,“即便是二哥哥是庶出,我想将来你对待嫡庶的孩子,心里也会有倾向的。”

如果段宁将来娶的妻子家世不错,那么对方不会任由他嫡庶不分。

“大哥与三弟都是嫡出,为何世子之位落在大哥头上?因为他是嫡长子。”明曦看着段宁,“二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礼制之下自有规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然岂不是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