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快穿:我才不当冤种!(68)
可是小方很高兴,她不喜欢学习,也以为要语文好作文好才能写小说。
可是李多乐却告诉她阅读量也很重要,毕竟有的人学历不高但是热爱阅读,也能写出很多人读的作品。
一鸣惊人是少数。
大多数普通人的努力程度还用不到拼天赋。
如此一说小方也觉得自己平时看小说都看出其中的一些套路了,于是决定试一试。
第61章 逃离赡养(六)
当然,李多乐提醒她悄悄地试,最好仔细钻研并且保持耐心,不要让太多人知道。
不然只会得到冷嘲热讽,会被嘲笑异想天开的。
即使不能作为职业,作为爱好,也能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丝生机。
李多乐离开工厂回到家的时候,秦母准备了很丰盛的一桌菜,说是想要给她庆祝升学。
本来秦母是想要摆几桌的,但是想来想去,除了孩子父亲那边等于没有,自己这边也和亲戚没什么来往。
原本是很高兴热闹的事情,但是没有人可以分享,秦母有些不开心。
原本也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分享,但是别人家里也有考生,她也不能笑的太开心。
女儿从工厂回来没什么变化,挣钱难这件事是她从小就知道的。
自己的妈妈起早贪黑,小时候的秦多乐只能蜷缩在摊位下面的空位中睡觉。
原本以为女儿上了大学,自己了了一桩心事,没想到因为突发疾病而早早离开。
李多乐觉得自己应该带着母亲去医院做体检了。
一向只想着攒钱的秦母完全不想把钱花在体检上,在她看来,不检查就没病,也就用不着花钱。
把钱留着做什么不好,要拿去花掉。
最后还是李多乐声泪俱下,说自己要去京市放心不下妈妈,一定要确认体检没事才行。
为了让女儿安心,秦母只好答应了。
然后就检查出一堆小毛病,总的来说就是太过操劳,不过秦母还挺开心的,没有什么大毛病,因此也没花什么钱。
李多乐见到结果之后就觉得更奇怪了,为什么秦母会在秦多乐大二的时候突然去世,是什么急症会让人没有任何预兆就离开了。
没有检查出什么,李多乐只能看一步走一步,不过她还是想将秦母带到京市去,两个人生活总有些照应。
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母亲时,秦母的反应是惊讶,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女儿这么多年和自己风雨中来去,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孩子。
没想到女儿去别的城市读书还要带着自己这个老母亲,她一边觉得担忧,一边觉得欣慰。
不过女儿的说法有一点提醒了她,如果女儿以后留在京市,那么她在江市始终隔得远,可如果女儿要回江市,到时候自己把这边的人际和生意都抛下了,再回来也什么都荒废了。
“你确定你到时候留在京市?万一你以后想要回来呢?”
秦母的意思是,等秦多乐毕业,如果能留在京市,到时候自己带着钱去帮扶女儿。如果女儿要回江市,自己也能帮上忙。
如果自己现在就去的话,是不是太早了。
自己手里的东西,认识的人熟悉的地方,总不能说走就走了。
于是李多乐只好先给自己的母亲打好预防针,说自己以后可能还想出国留学。
此话一出,秦母也开始认真思考了。
如果要留学的话,秦母也不会觉得不可思议。
她认识的人中就有孩子出国的。
在江市,她最开始的工友家里就有孩子成绩好一直读到博士,因为是临近的国家费用比较低,又有奖金,所以家里没添多少负担。
之后她也听说自己工作过的一个厂里,老板的儿子姑娘都送出国了,不过是自费,花费很多,而且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才把人送出去的。
所以秦母对学习深造和留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她想如果自己卖房子说不定供得起女儿的。
不过李多乐的计划并不是要让秦母卖房子。
在她看来留学是一项消费行为,并不适合投资。
如果不是奖学金,那么大多数自费的学生的学费都不便宜的。
砸锅卖铁把孩子送出国,指望孩子出国镀金之后找工作把留学成本挣回来的家长,可以说是在赌博了。
李多乐选择出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不遇见王大仁。
那位素未谋面但是今后会给秦多乐的一生蒙上阴影的人,李多乐觉得远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这种人不讲道理,也没有羞耻心,极度自私自利。
为了躲避一个人渣就去国外背井离乡,听起来有些不划算,但是如果他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李多乐的视线中。
李多乐觉得自己会很想刀了他,而杀人犯法,因为憎恨某人就搭上自己的一生是不值得的。
所以李多乐觉得远离会更好。
其实他们都去京市,王大仁可能也不会轻易找到人,不过没有海外保险。
在国内,王大仁万一来个电视寻亲,说不定李多乐就被找到了。
如果是国外,就算找到了,李多乐不回国他也不能怎么样。
首先实现这一切最开始的行动是什么?
要学习好才行,最好好到可以申请奖金,这样拿着奖金出国,对家里负担就会小很多。
于是李多乐又开始了辛苦又充实的学生时期。
说来也好笑,目前为止,她所在的位面都需要她好好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能把书读好就是一条很好的路。
有人总认为读书好的人会死读书,情商低,但是情商是什么?它不同于智商,它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而学习好的人可以通过观察总结模仿来做到和其他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