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鹤秘案录(29)

作者: 佩灵 阅读记录

最后红鹤将她带到僻静之处,姜莘微微摇头道:“没有。”

“你且看仔细了?”红鹤脸色惊变:“真没有?”

“我确认。”姜莘低下眼,忧形于色:“他绝不在这人群里。”

此时衙役也将班翀从县衙带到此处,红鹤又让他上前仔细地看一遍。

“可有你昨夜梦里见到的人?”她低声地问道。

班翀微微摇头:“我的梦境很不清晰,但如果说感觉,这里并没有和梦境中身形与神韵相似的人。”

“你指的是怎样的身形和神韵?”红鹤疑惑道。

“矮小,瘦弱的一个男人。苍白?”班翀犹豫地说:“抱歉,鹤儿,我想了大半天,只记起来这些,其他实在是记不起来。”

红鹤心中一惊,班翀嘴里所说的人不就是姜莘先前形容过的白骅吗?她看向毛虎:“在你们到达妙音坊之前,可有人从这里离开过?”

“有的,早上在附近巡逻的不良到妙音坊后就带着那老鸨和账房清点了人数,确实有两名客人天没亮就走了。”毛虎精干地说:“我的人马正在城中打探,希望明天就能将这两名男客带回来。”

“让他们散去吧,除非此案已破,否则一个月内不允他们出城。”红鹤挥挥手,言语间颇为失落。

“眼看这天也晚了,坊门将闭,姜小娘子稍后还要为县衙画师描述白骅的相貌。她说自己想先在这里住一晚。”巫柯走来说道:“明日再送她回东坊去。”

红鹤点点头:“我来安排,此刻你还是尽快回府见你的新娘子去得好。”

“我娘子今日会做一桌好菜。”巫柯兴匆匆地走了。

“我知会老鸨先给你一间客房,今夜妙音坊会有不良值守,明日待城中坊门打开,再送你回东坊去。”红鹤道。

姜莘点点头,她看起来很失落。

“祁芙不会枉死。”红鹤说。

“谢谢你。”那美丽的女子低声说道。

红鹤将她安顿好之后,又骑马回了县衙,班翀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一言不发。两人刚刚踏入县衙,大雨突然滂沱而至,天空电闪雷鸣,一道明亮的闪电似乎就在两人的眼前劈下。

“好险。”班翀在一旁低声说道。

那一夜的闪电雷鸣,似乎要将新会县的天空都给劈开。红鹤并未合眼,她听着雨声,点燃油灯,伏案将新会县发生的凶案修书快马发往了州府告知乐文青。然后拿着在祁芙床下发现的那只金钗反复推演了无数遍,人死在床上,而当日所带的金钗却在床下,看她衣衫完整并凌乱,想来死前并未和谁搏斗过。

也许她是被人从床下挪动到床上的。

她翻来覆去地推敲,困意渐渐来袭,红鹤就在书案前的软塌上睡了过去。直到第二日清晨,红鹤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猛然起身,感觉到背脊的每一块骨头都在咯吱地着响。

“仵作范社在外求见红鹤小娘子。”

红鹤打开门,范社面无表情地站在门外,不过他好像永远都是一副表情。

“范先生,如此着急,可是有何发现?”

“这是从祁芙肚子里发现的东西。”他将手中一团油纸包裹着的白色的碎片。

“这是,蜂蜡?”红鹤问。

“没错。”范社将油纸收了回去:“这也是杀害祁芙的凶器。”

“蜂蜡是被医者用来制作丸药。先生的意思是,有人事先将毒药封在了丸药当中?”

范社面露赞赏的神色,说道:“没错,不过我依然在死者肠胃中找到了这些未来得及溶解的碎片,碎片上的确有剧毒。这些蜂蜡从服用下去到溶解,至少也要一个时辰。”

“这么说,祁芙亥时在后花园练琴那会儿,就已服下了毒药,等她回到寝房子时才毒发。”

“确然是如此的。”

“小姐,有事……”婢女苗儿急匆匆地跑来。

“是班公子又出事了?”红鹤问。

“不是不是。”苗儿结结巴巴地回答:“巫大人在外面着急要见你。”

“我阿耶许了他十日的婚假,他这又是来做甚?”她低头扯了扯被压皱的衣衫,走了出去。

巫柯站在书房里,见到红鹤即刻说道:“不良来报,妙音坊又死人。”

红鹤看着他:“死的是谁?”

“姜莘。”

窗外一声雷鸣轰过,红鹤紧紧捏住手中折扇,问道:“可知人是如何没的?”

“被人刎颈。”巫柯平静地说道:“昨天夜里有不良看守妙音坊,看来那白骅依然在妙音坊内并未被我们找出来。”

第三卷 第七章

姜莘着一袭白绸薄衫死在床上,绿色的丝绸床褥已然被鲜血浸透,她的面孔朝下,露出颈项上那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范社手戴兽皮手套,先行检查了尸身。在一旁红鹤则面色阴郁,沉默不语。

“姜娘子昨晚可曾在你见过什么人?”

“姜小娘子从后花园回来后就一直呆在厢房中,只是用了些茶水罢了。要说见,她回房之后只见过伺候她的婢女。”月娘哭丧着脸说:“一天死一个,我这坊中的生意还要怎么做下去?”

“将她叫过来问话。”巫柯沉声说道。

那怯生生的女子走进厢房,身子抖得像筛糠。

“你不必害怕。”巫柯柔声说道:“我们问什么,你回答就是。”

“奴婢飞儿,是昨晚侍奉姜小娘子的婢女。”

“昨晚你见过几次姜小娘子?”

“回公人话,奴婢一直守在厢房门外,娘子说自己没有胃口用饭,所以奴婢只见过小娘子两次,第一次进房送茶水,第二次进去伺候小娘子梳洗灭灯。”飞儿哭哭啼啼地说:“公人,奴婢可没那胆子杀人。”

上一篇: 何处合成愁 下一篇: 捡到个苗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