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她五行缺德(527)
同时,他也发自内心地觉得先帝才是真正玩弄人心的高手。
因为他后面要走的路,在先帝把传位诏书给他的时候,就已经预言过。
这些年来,左相的仕途其实是相当顺利的。
这和他的能力有关,也和先帝对昭元帝的了解有关。
他走的每一步都恰到好处,极合昭元帝的心意。
景时砚万分震惊地道:“怎么可能?”
左相平静地道:“一切皆有可能。”
他说完从怀里取出一封诏书当众打开:“若有人不信的话,可以前来过目。”
第一个过来看的是景时砚,他认真仔细地看着诏书上的所有细节,越看心越凉。
因为这封诏书是先帝亲笔写的,所有用词造句都是先帝的语气。
最重要的是,诏书上落款的玺印是完整的!
景时砚野心勃勃,他早早就找机会看过玉玺。
他知道玉玺在先帝死后,曾经磕过,有所损毁。
这就意味着,这封诏书是在玉玺损毁前所写,先帝是真的留下了诏书。
皇后却不知道这件事,她大声道:“这封诏书是假的!”
左相问:“皇后为什么觉得诏书是假的?”
皇后回答:“玉玺在多年前就有损坏,盖出来的印章是有缺失的,但是这张诏书上的玺印是完美的。”
“本宫真是没有想到,堂堂左相竟和摄政王沆瀣一气,居然做出假的诏书来!”
左相的唇角微微上扬:“敢问皇后娘娘,玉玺是在什么时候有所损坏的?”
皇后回答:“这个本宫不知道,但是这也不影响你的诏书是假的。”
左相淡声道:“皇后娘娘若是不知道的话,那就由本相来告诉皇后娘娘吧!”
他将诏书拿在手里,沉声道:“玉玺是在先帝大行那一日被磕坏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被磕坏的,应该只有皇上才知道。”
“诏书上的玺印完美无缺,不但不能证明它是假的,相反,更能证明这封诏书是真的。”
皇后的面色微变。
左相又道:“这件事情皇后娘娘若是不信的话,可以去查。”
“玉玺有所损坏可不是什么小事,都有记载。”
皇后自然是不信的,她立即让掌印太监搬来玉玺使用记录和保养记录过来。
第470章 请摄政王登基
皇后拿过来一翻,果然是先帝大行那一日出玉玺出了问题。
皇后的表情十分难看,景时砚的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左相又接着道:“先帝之所以会早做准备,是因为他早早就发现了昭元帝的狼子野心。”
“只是先帝宅心仁厚,不忍对自己的亲弟弟动手。”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昭元帝会对他下死手,还要杀了他唯一的儿子。”
景时砚看着左相道:“我有个疑问,先帝死时,左相虽在京中为官,但是官阶好像不是太高。”
“满朝文武那么多人先帝不选,为何独独选了左相?”
左相轻掀了一下眉道:“这就得说先帝的英明之处了。”
“我当初虽然官阶不高,却是先帝钦点的状元。”
“我与先帝之间,不仅仅是君臣的关系,还是朋友的关系。”
“当年他曾化名胡不忆在京城查访民情,我因缘际会间,和先帝不打不相识。”
他说到这里感慨一声:“初识时我不知他是一国之君,还多次出言冒犯。”
“在我知道他是一国之君之后,我与他相处如初。”
“对他而言,我应该是他唯一的朋友。”
正因为是朋友,所以他这些年来才会怀揣着这样的大秘密,一步一步走到如今。
他和先帝相处的久了,他的心里对先帝有些同情,先帝或许是这个世上最苦逼的皇帝。
景墨晔朝左相看去,这些事情左相之前都没有对他说过。
左相被调进京城后,他们曾打过一些交代,但是左相始终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左相是真的很能装。
景时砚看着左相的表情有些一言难尽,他沉声道:“既然如此,左相之前为何会数次反对摄政王的政令。”
左相看着景时砚的眼神里充满了鄙视:“晋王问出这句话来,足以见得你的格局和能力是有问题的。”
“先帝把我当成是他的朋友,我自也是把先帝当成是朋友的。”
“摄政王虽然十分聪慧,但是他初涉朝政,对于国计民生之事,经验不够丰富。”
“他因为在处理这些事情经验不够丰富,有些政令难免就不够周全,容易生出祸端来。”
“我出身低微,又被外放多年,满朝文臣中,应该没有人比我更懂得老百姓的需要。”
“也不会有人比我更清楚的知道新的政令下达时,下面的官员会如何执行,老百姓如何受益。”
“他的那些政令不妥当,虽是一番好意,但是可能会养出一群贪官,我自然要反对。”
“我先是当朝左相,后才是先帝的托孤之臣。”
“说到这里,我这段日子倒有颇多的感触。”
他说到这里对着景墨晔长长一揖:“我手有先帝诏书之事,摄政王从不知晓。”
“我数次反对摄政王的一些政令,王爷却从未为难过我。”
“且只要我能说出那些政令的弊病与不妥之处,他都会采纳。”
“这一点我十分敬佩,他没有因为他身处高位而不再听取下面的意见。”
“他更没有因为我的意见与他的意见相左,就对我施以打压。”
“实不相瞒,我之前对他并不了解,且京中有很多说他残暴的传闻,我对他是有些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