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同人)甄嬛还在谈恋爱,姐的目标当太后/在甄嬛传广交友,一切为了当太后(329)+番外
“这身份上是不是弱了些?他父亲官职不高,家里的爵位到他这一代也没有了。”
“但是……”
沈眉庄想着弘晙的意思,心里也慢慢清明。
“你哥哥真是没有精明得过他的了。”
沈眉庄嘴角慢慢露出笑容,再也不见之前气急的样子。
“这一步走的妙。”
“而且,听说当时这状元郎,也是个翩翩佳公子,你自幼爱诗书,额娘也怕你嫁到蒙古那些草原上的男儿,不懂你的心思,你聊不到一起去,但这状元郎的文采,想必也能与你过到一起去。”
看着沈眉庄絮絮叨叨,静和的心反而平静下来。
十五岁的少女,自然是对未来的夫婿心有期盼。
可现在的静和,却心里更是对哥哥的话感到激荡。
若是哥哥说的真的能成,自己是真的为大清做出贡献。
若是哥哥说的,只是为了匡骗弘曜哥哥,让自己嫁到江南,那可就……
但想着哥哥的性子,他是骗谁也不会骗弘曜哥哥,想必也不会如此。
想着未来自己所学可以加以运用,静和就难掩高兴。
是啊,哥哥说的对,那一晚,静和像以往一样,看着窗外那一轮孤独的月。
前所未有的,将自己彻底剖开。
是到底想要什么呢?
是真的想要嫁到蒙古,蒙古就象征着自由吗?
还是仅仅为了摆脱额娘的束缚?与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
静和那一晚想了很多很多。
直到蜡烛都燃尽,直到天边露出鱼肚白。
静和突然就想通了。
自己是想要自由,去蒙古却不一定代表的是自由。
自己把自由与蒙古划上了等号,继而将这执念越深。
可是自己真的适合蒙古吗?
比起体质,自己自幼便少骑射,马术不精,也不是很爱那流汗狂奔的感觉。
比起骑马射箭,静和的确更爱读书。
读史书,读策论,观古今,明己志。
可是,静和,也不想被困在后宅一生。
所以比起这些去蒙古好像更自由些。
终是难以两全。
但哥哥却在这时候为自己提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一条静和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第290章 【还看今朝(大结局)】
先于静和的婚事定下的,是胧月的驸马。
胧月公主将下嫁准噶尔。
但说是准噶尔,其实准噶尔的首领和他的几个儿子已死。
准噶尔有实权的那几个也被弘曜纷纷问斩,一方面是怕放虎归山,另一方面也是怕妹妹压不住他们。
其实,如今被推举的这个,是之前准噶尔征服的漠西其他三部中,杜尔伯特部的血脉。
这是个愿意臣服大清的年轻首领。
够识相,又够聪明。
胧月此去,同时大清会在准噶尔驻兵,三千士兵归公主调遣。
战时为兵,闲时为民。
公主手里有人,也更是硬气。
如今,准噶尔被打的,多剩下些老弱妇孺。
有反心的青壮都死在了战场上。
活下来的那些大多不是真心臣服于准噶尔首领,在战场上也是想方设法保全性命的那些。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渴望的是安定的生活。
如今准噶尔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在准噶尔争权的时候。
弘曜对胧月的支持不仅有兵,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支持。
田地,粮食,贸易……
不止如此。
胧月还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位比亲王。
去了那里,又是手握实权。
胧月自是高兴。
她自小认为,自己不输男儿,如今,皇兄给她的权柄可不少。
将来若是自己争气,整个漠西都可以收入囊中。
到时候,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漠西的话语权,在蒙古的崇高地位,自是……
想到这些,胧月浑身就充满了干劲。
此后公主摄政蒙古。
若干年后,人人传诵此朝的故事
少年帝王开创大清盛世,兴农事,开贸易,探西洋,起商业。
英勇善战的弘曦和弘晗二王,开疆扩土,剑指西洋。
弘晴兴水利,展工业,话农桑,兴建的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弘晙除沉疴,变积弊,甘为孤臣,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静安公主掌权漠北,胧月公主权倾漠西,开创一代传奇,巾帼不让须眉。
静和公主办女学,兴文教,办纺织,除女子裹足之弊,除江南兼并藏民之祸端,革江南工商之隐患,其功绩之大,史书载也,实乃女中豪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何为天朝,华夏大地也。
全文完
—————————————————————
全文完结,这个结局,是新生代们齐心协力,各自发挥所长,开创盛世,万国来朝,除积弊,建设华夏大地。
从二月份到现在,这本书也是连载了快半年了,开文时,因为没有存稿,每日绞尽脑汁的写文,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熬夜写,每每凌晨两点睡,生怕有一天懈怠了,自己坚持不下去,写完一章赶快发上,两眼一睁就是码字,两眼一闭就是构思。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也没想到会坚持这么长时间,感谢我亲爱的读者这么长时间的陪伴,要是没有你们,我也无法坚持下来,真的很感谢那些支持我的人,是你们给予了我力量。
这本书,有质疑有支持,每每看到那些差评,也是常常自我怀疑,但是看到那些支持我的人,我就有了继续往下写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