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薄情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197)

作者:圆只 阅读记录

外孙女已经等不及了, 尽管京兆府对她多加关照, 可她身在潮湿阴暗的监牢中,她的伤腿怎么受得了。

待进了清凉殿面见天颜,安平公主一大把年纪, 向皇帝哭诉外孙女已然受到教训,从今往后她必会亲自教导,令她改过自新。

说到底天家也是家,这都是谢家的家事, 那两个下人事后也都得了补偿,她的小燕拾哪有那么坏的心思。

她只是骄纵了一些, 手上没个轻重啊。

安平公主一生骄傲勇武,此时却泪如雨下,一边以手帕抹泪,一边用眼神暗示谢流忱赶紧也为妹妹求个情。

谢流忱如她所愿开口了。

他将一切和盘托出。

谢燕拾这些年仗着贵族身份,从不将在她之下的人当成一回事,做过的坏事称不上大恶大奸,可若是一桩桩一件件地送到京兆府审理,她这辈子都别想刑满归来。

安平公主目瞪口呆。

谢流忱说完谢燕拾的事,紧接着便提起了崔韵时被谢燕拾设计断臂一事。

这件事京城里早已传开,皇帝也有所耳闻,还当他是要为爱妻讨个公道,正要说那就依你,即刻将谢燕拾发配往午周,不得拖延。

她还没说话,谢流忱就道,这件事事发没多久,他便知晓事情真相,帮着妹妹隐瞒此事多年,不仅包庇二妹妹的罪行,更是将证据全部销毁。

他身为刑部侍郎,知法犯法,罪上加罪;他身为长兄,不曾教导好妹妹,使她不将旁人当作人,只以自己为尊,才会至今日的地步。

崔家六女嫁于他为妻,他不曾善待过她,不曾教导妹妹该敬重长嫂,不曾阻止过一回妹妹对她的欺辱,甚至还推波助澜,让妹妹更加没有顾忌。

崔韵时的死不是什么阴差阳错,归根结底,全都是他造成的。

谢流忱叩首触地,道,他才是罪过最大的那人,谢燕拾要被罚去午周矿山做苦役,他更该获罪受罚。

他的一切恶行,需让全天下都知晓。

皇帝失语,而后下了决断,将他贬为工部九品主事。

此事同样不知为何,详详细细地流传到了市井之间。

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最开始传这话的人那日就在清凉殿,连殿中哪块地砖是新补上的都知晓。

百姓痛骂这对兄妹丧尽天良,不将平民当人看待。

无人信谢流忱会突然良心发现,自陈罪行。

若是真有良心,怎的从前不会发作,偏偏在这一日发作。

必是有鬼魂作祟,上了他的身,以他之口说出真相,伸张正义。

这样的人在朝中还一向风评极好,谁会知晓他狠心到将发妻都害死了。

也不知他在刑部这些年,手上过了多少冤假错案。

更不知朝堂上有多少官员和他一样人面兽心,要都是这样的官来治理国家,大晋怕是要完了。

于是朝堂上众人为了与谢流忱撇清关系,证明自己可不是他那等下作之人,纷纷上奏要求彻查谢流忱经手的所有案件,找出冤枉受屈之人,还他们一个清白。

御史台接手此事,花了三个多月核查,却没发现半点纰漏,不管怎么查,都只能看出谢流忱确实断案如神、政绩出色。

若非自陈己过,待老迈的刑部尚书过两年致仕,谢流忱不到而立之年,便要坐上刑部尚书的位置。

众官员又纷纷感慨,幸好天佑大晋,才让谢流忱的真面目暴露出来。

否则让这等面善心恶之人做到一部之首,大晋的吏治岂不是从头就要开始烂了?

似你我这般的清流良臣,才是本朝的中流砥柱。

一朝秋风起,落花无数。

这个曾经年轻有为、前途无限的能臣的名声,已如落在地上的残花,任谁都能踩上一脚,将它踏进泥里,再狠狠地唾上一口。

而关于清凉殿那一日发生的事,裴若望知道的比寻常百姓更多,因为陆盈章在朝为官,给他转述了不少细节。

谢流忱在圣上面前说他包庇谢燕拾的罪行后,圣上大怒。

她怒的不是他做了这样的事,而是他居然把这种事当众说出来。

皇帝身边不结党营私,办事牢靠且只忠于她的臣子本就没有几个,结果现在得用的这个还在说疯话。

皇帝当即叫他住口,若是心中过意不去,就回去对着他妻子的牌位反省,别将今日说的话往外漏半个字。

她再给他三个月的假,好好想想往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她自然是想保下他的,当初他闹着要从宗室中除名,皇帝都睁只眼闭只眼随他去了。

她才不知道什么不仁不义不孝,她只知道,当初挑起二、四皇姐争斗,为她扫平登基之路的是谢流忱,在玉州顶着被杀的风险,和当地豪族对着干,硬要查被盗官银的也是他。

她只管手下的人好不好用,才不想管他私德如何。

这么多年以来,谁能忧她之忧,解她身为帝王的难处和困愁,她就要谁风风光光,扶摇直上。

可是皇帝前脚要帮谢流忱摆平这些,后脚卫国公就跟泥鳅一样忽然溜进清凉殿来。

他不知何时到的,说是本要来面见圣上,打老远就听见谢流忱自爆罪行。

卫国公与谢流忱不睦久矣,立刻搬出祖宗礼法等一堆大道理,直言必须重罚他。

皇帝暂压了此事,结果第二日上朝,卫国公的党羽就很不识相地上奏,弄得满朝官员都知道谢流忱的所作所为。

这下皇帝不罚也不行了,咬着牙说,就拿谢流忱在曲州解决疫病之患时立的大功和此次相抵,将他连贬数级,罚去工部做一个小小主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