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养男人只是一种生活[快穿](124)+番外

作者: 旅隼 阅读记录

——凭什么?

你求挑衅,可我凭什么满足你?

……

……

“邀请函?”几日后,陈理盯着由穆伦送来的非常具有“诚意”的纸片上写的字,有些意外地扬了扬眉,“陛下,教学成果已接近完满,诚邀您前来欣赏一二。”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自己让穆伦教的是李振玉的表演课吧?

表演的成果?他来欣赏一二?

欣赏什么?舞台剧么?

第70章

原钧求见时, 愕然发现陈理已经走了,他问张公公陛下的去处,张公公神情也不是很好看, 显然他也不知道。

负责陛下出行的两人都不知道陈理的踪迹, 正当两人面面相觑的时候, 终于收到了音信。

上面写了陈理此刻的位置, 是很简单的三个字:

万和斋。

……

万和斋的“送酒”已经轰轰烈烈进行六日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活动, 竟能持续如此长一段时间,并在此期间,一直保持着如此高的热度。……第二日舞台架起来后,第三日的开头,一个谁都没有意想到的节目便被端了上来。

何老板不知道从哪请来了一位新魔术师,学着穆伦那日做的那样,将故事揉在魔术里表演了。

虽然这位魔术师她的魔术表演等手法没有穆伦熟练,但是,讲起故事时,感染力却是一等一的。

她讲述的是一个战场的故事。

如今是和平年代, 战争的消息已经几近消亡, 除了一些文人会做些诗词来缅怀外, 单单针对普通人来说,他们离那个灰尘滚滚的时代,已经太远太远了。

而故事向来追求新颖性,越是稀少的故事,便越吸引人来听。

何况……

这个故事实在是太上头了。

故事的主角是位出生武学世家的小少爷, 他从小便在如此家庭里耳濡目染,爱上了耍枪弄棍, 奈何天赋不佳,不管怎样练习,也总是被批评姿势不对,发力不对,力量不够等等;逐渐地,他武学上的失败就传遍了整个江湖,所有人都在嘲笑他,讥讽他,说他是一个连枪都举不动的废物,就连已经与他订了婚的妻子也这样认为,准备来年初春之时便来将与他的婚约退去。

而主角对这一切负面评价与待遇都保持忍耐的态度,很少反驳,也很少怨愤。

观众只能看见这样一件一件一件的事,不断的在他身上发生着,感受从刚开始不以为意,到感到有些不平,甚至最后变得有些义愤。不断有人在下面喊他骂回去——茶馆并不是一个高雅的地方,尤其大家都喝了一杯烈酒后——但这样的呼声统统没有得到回应。

等大家对这件事的忍耐力达到极限时,故事才终于来到一个转折点。

边境战争爆发了!

朝廷开始强制征兵,向来与朝廷关系不好的江湖人士便成为了前几批被征兵的人,而主角的父亲此时已经年迈了,对于未知的战场,他产生了犹豫,就在这个时候,主角说,他可以替父出征。

观众一阵哗然,然而,主角补了下一句话,但这件事的前提是,他们必须向他道歉。

向来处于强势地位的“家长们”自然不肯。

但不道歉,就不出发。

大不了等到时候交不出人来,大家一起鱼死网破。

于是,那一晚的鸡飞狗跳之后,每一个曾经讥讽过他的人,全被压着向他道了歉!

当然有人在疑惑,这么大一个家族,就非得主角顶替名额前去出征吗?但故事都已经压抑到了那种地步,逻辑和理智早就被扔到一旁了,何况,故事最开始就是拿来听的,而不是拿来思考的……总之,在道歉之后,主角主动向“未婚妻”一方送去了解除婚约的书信,同样没做任何解释,只是表明事实。

至此,主角便正式来到了另一个残酷的新世界。

而在观众眼里,一个真正在江湖长大,够意气,也够纯粹的少年形象,也正式立了起来。

来到军营后,主角的武力值依旧没有上升,但他的战友却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指挥。

主角具有极高的指挥天赋,在军营待了不到一年,就能带起一支有两百骑兵的队伍,以他为中心的,敌方对他的悬赏也在以恐怖的速度突飞猛进,每次听见悬赏令上涨一个梯度时,观众台就忍不住响起连绵不绝的掌声。

这位“魔术师”其实更像一位“说书人”,她将每个剧情点完美地拆分,串联,用感觉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准确说,全程她在做的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让观众产生一个提问:

“然后呢?”

在这样的疑问下,主角的队伍从二百人变成八百人,都是精悍的骑兵。

他们在主角的指挥下深入敌营,直取首级,沉重的精准打击毁灭了他们的信心,最终更是成功歼灭敌军接近十万人,追得他们是连回头不敢了。这一天是主角最辉煌的一天,也是现场欢呼声最大的一天,同时,这是故事开讲的第四日,也是送酒活动的第六日。

不管是为了酒而来的,还是为了故事而来的人,均在这一天得到了满足。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离开,明日大概率不会再有这么多人来的时候……

一直摆在桌面的那一坛酒却突然被人提起。

与此同时,这个故事有关的最后一段,真正的结尾也被她徐徐道来。

击溃了敌军的主角在热烈庆祝后,重新得到了朝廷传唤,朝廷希望他能来到京城,进官僚体系,成为一名真正的,能掌管全军的“将军”,在长久的犹豫后,主角答应了。那一晚,他准备独自回到京城,而那时,他的战友们,却为他带来了一坛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