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冰箱穿到古代嫁病娇首辅(527)+番外
温润摇了摇头,叹道:“她不是不懂,她是仗着温家不可能不管她!若是放任她嫁给人家当妾室,堂堂的嫡女成为他人府上妾室,以后谁还会娶你我女儿为正妻?二弟三弟以及整个温家宗族的女儿又有谁会娶为正妻?
她精明着呢!想以此拿捏我们,认为她是爹娘的亲生女儿,我们的亲妹妹,我们不可能不妥协,她唯一漏算的是,我们温家能有今日的地位,就是知道如何取舍。”
不可能什么好处都是一个人得的,既然享受了温家的富贵,自然也不能将温家来之不易的名声踩在脚下。
“她还是生活在温家太顺太好,根本不知道外面人家的日子多苦多难熬,她只看到冷家不好,可爹娘足足陪嫁了五百两银子,在桐城那个小小的地方别说他们五个人,就是十五个人也能衣食住行无忧。
何况那些富贵人家的内宅才是真正的龌龊!那是吃人的地方,她真的以为以她的能力和手段进去后,能活得下去吗?”温文至今不能理解妾室好在哪。
林婉蓉咬牙道:“所以我才非得她嫁去桐城冷家不可,说到底我是自私的,不忍心我囡囡的身体被人作践,更怕我囡囡回来了却没待的地方!”
她确实自私,还是想尽全力护住女儿的身体,让囡囡不至于回不来。
“我只是奇怪,以她的性子,应该会拿着五百两银子过自己的逍遥快活日子,说不定会偷偷返回京城,竟然在小妹回来时还在冷家么?还是因为小妹回来的早?”
第四百七十一章 无法让人尊敬的’小姑子‘
“可归空大师说过,除非她本人放弃,不然很难撼动,她不放弃小妹就回不来,可是她怎么会甘愿放弃?”
“会不会是冷霄也如同我们一样发现了她不是小妹本人,从而苛待了她?”温文合理推测道。
毕竟她和小妹的性子差异确实太大太不同了,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他们家里人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不同,哪怕后来她装作小妹的性子,可他们依然能辨别的出来。
有些东西是没法装的,尤其是在至亲又极为关心的家人面前。
汪水瑶不是很认可,一条条的分析:“不可能吧,冷家出事时冷霄也才十来岁而已,十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小妹对他来说不更像是一个儿时的玩伴吗?甚至记不记得都不一定呢。
娶小妹最大的原因也是冷夫人病重需要冲喜,而我们两家又是早早定亲过了定亲礼的,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还能记住小时候玩伴的性子么?就算不同,完全可以告诉自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变化了。
况且以冷家的家风、冷霄的人品加上爹娘遵守礼节将女儿嫁过去的这份恩情,冷家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苛待她!
我甚是认为、认为就算她偷偷跑了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冷家人也不会去强求她。”
温文一想也对,当年才十岁的冷霄能记得多少?又不是一家人天天在一起能发现很正常,多年未见别说小小年纪的冷霄,就算是他他也不能保证发现的了!
他确实想多了。
只是,冷家没有苛待的话,还能有什么原因?
“她一直很享受温家的生活,我曾经不小心听到她打骂丫鬟时说过,她生在温家是享福的命,这些丫鬟婢女生来是伺候人的命,做苦力活的人低贱的很,可她怎么甘愿放弃这享福的命呢?”
卫微微爽利的眉头蹙起,想到老三送亲回来时说过,冷家是三间砖瓦房还有个大大的院子,三个弟弟年岁不算太小,十来岁的年龄家里家外烧饭洗衣打扫卫生每样都做。
一斤精米才十几文,一斤猪肉三十几文钱,五百两银子在那个家完全吃得好,加上这几个干活的弟弟,嫁过去也无需干什么活呀?去了不说享福,也不至于受苦受累吧。
至于想不开放弃么?
温润直接点明:“因为不是‘享福的温家’了,而是做‘苦力活低贱的冷家’,对于劳苦大众、对于小小桐城偏僻的山脚下,五百两银子是本地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巨额银两,但是对于她来说,也就是几套衣裳几支发簪而已。”
“娘和我们给她准备了不少新衣裳和蓬松的新被褥,好面料也有不少匹,首饰新的旧的按照她的要求全部带去了,按理说在那里无需再添置新衣裳新首饰,这笔银子只需要拿来吃和用,完全足够的。”汪水瑶温温柔柔的轻声道。
其实富有的人家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家甚至连一日三餐都不一定吃得上,我朝相比于刚开国时已经好了许多,但饶是如此,大部分人家别说刺绣面料的衣裳、镶嵌宝石的发簪等等,就连一日三餐顿顿精米白面亦是还没做到。
哪一个家庭不是勤勤恳恳的干活,费尽心力的省下粮食和银两,用于看病、灾荒、洪水、青黄不接......这一系列变故时用上。
她们这样的人家,不是她们自己厉害,而是一代一代人努力而成的,若不步步筹谋,谁敢保证不落到卖儿卖女为奴为婢的地步?
人生在世,不能只顾自己享福不想付出,况且现在享的‘福‘也不是自己挣的家业,而是靠的其他人,又有什么好自得的?
努力将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才是正经事呀。
“大嫂,你不能按照你的想法来想事情,也不能按照你的观念来想她,她在我们家待了这些年,对于彼此品行算得上非常熟悉和了解了。
按照你对她的理解,她是会拿出自己银子买吃的用的人吗?别说给家里人买吃的买用的,就是她买给自己吃的甜嘴小零食,她会拿出来分给其他人一丝半点吗?”温文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