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冰箱穿到古代嫁病娇首辅(631)+番外
实在又实用。
“小妹,我可能要让娘失望了。”温习低垂双眸,目光落在盖碗寒江独钓的图案上,清幽的叹息。
温暖暖心里咯噔了下,连忙问道:“怎么了?”
好一会,温习下定决心似的一五一十如实相告:“娘一心想着替我寻一门好亲事,可不管是好人家的好女儿,还是不好人家的坏闺女,我都不想耽误她们。
你既然回来了,大哥二哥已有子女,爹娘有你们在跟前尽孝,我也算是了无牵挂。
三哥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帮一群是一群,往后的年岁,三哥应该会在各处的村庄,教那些寻常人家的孩童识字算术,尽力让他们往后的人生路好走些。”
温暖暖松了口气,吓死她了!
只是不结婚而已嘛,三哥讲的她还以为他想不开呢。
去各地支教好啊,虽然她做不到这么大公无私,但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人那是充满敬佩!
有些人生来就在罗马,有些人生来就是牛马,她就不同了,她是骡马,还不如牛马呢。
可温习不同,在凌国,生在温家,那是妥妥生来就含着金汤匙的人!他竟然没顾着自己享福,却想着教书育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大到她和三哥这样,思想、眼界、心胸完全不在一个高度。
不过,“三哥,我有个提议,你看行不行?”
温习浅浅笑道:“小妹,你有什么话直接说即可。”
“依靠不了朝廷拨银子,但是可以依靠地方世家大族和富商呀,据我所知,那些富商不全是为富不仁之人,有些富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加注重造福当地的乡里乡亲。
像修路、建桥、打共井等等他们做的最多,不管是出于积福、面子、炫耀或者真心诚意,他们毕竟付出了实打实的银子办了好事呀。
三哥你用温家的名头,到当地府衙,由府台出面聚集当地最富有、最德高望重、最乐善好施的一群人,宣扬此类行善积德的大好事,只有非富即贵且有良知的人才能完成,那些不好的、来路不正的银子不行!”
来路不正的银子也不会说自己来路不正呀,况且真要是那种无恶不作之人,他们来做这些善事的几率微乎其微的小。
“问问他们谁愿意出土地——无需城里,城郊偏远地方也无碍;
谁愿意出砖瓦,谁愿意出粉刷的石灰银子,谁愿意出桌子椅子, 谁愿意出半年、一年、三年的夫子月钱,说出银子的大善人会在书院门口立个功德碑,在他们名字后面刻上捐献的银钱,让过往的人知晓、让书院的学子感恩戴德。”温暖暖也不想这么势利眼,但是这招真的好使。
尤其对于古人。
温习惊得一时半会没开口,怔怔的看着温暖暖。
他的小妹出去一趟,处处都不一样了。
他们温家很好,也会请夫子教女儿读书识字明事理,但是绝对教不出来如今的小妹!
别说温家教不出来,整个凌国也教不出来,爹和大哥二哥说的小妹去的那个地方,他相信确实不在凌国。
“三哥觉得可行吗?”温暖暖拿不准温习的性情,怕清风朗月般的温习看不上她的势利眼做法。
温习认可的颔首,眼里满是赞赏,轻轻笑道:“嗯,可行,小妹说的是。”
第五百六十六章 母猪的产后护理
得到赞扬的温暖暖那是吃了定心丸,干脆将她的想法说出来:“按照三哥说的,夫子其实无需多,两个足够,一个教语文,就是认识字和会写。
另一个教数学,也就是算术,会写会算简单的加减法,以后他们不管做小本生意,或者到城里卖野菜、药材、鸡鸭鹅和蛋之类的,全部用得上,不用担心被别人坑骗了去。”
以往她觉得二十个鸡蛋加二十个鸭蛋,这些不用算都知道是多少,可给庄子上的孩童教算术时才知道根本没那么简单,他们是真的不会。
他们只会数,用手指头数,不够用脚指头数,再不够就麻烦了。
庄子上别说孩童,大人中会数到一百的都是少数,更别说加减法怎么算,他们是真的不懂,因为没人教过。
温习觉得温暖暖说的’语文‘’数学‘新奇又明了,既涵盖了文又有数,且两个夫子,月钱也少。
突然发觉他的想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至少在小妹的一番话后,实现的可能不再是零。
也许,能成功呢?还想继续听小妹的见解,他轻问:“还有么?”
温暖暖换算了下华国二三年级水准,已经开始在看文章和乘除法了,这儿的条件无法和华国比,那就延长一些吧。
“年数不用长,聪慧的一两年愚笨的两三年,常用的字和简单的加减法应该能学的差不多。
纸墨笔砚也不需要,用沙盘或者树枝沾水在书桌上书写就成,一到三年的时间,对于大部分人家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范围了。”
八九岁入学到十一二岁学成,这时候年岁小,基本上帮不了家里什么忙,而学成后才十一二岁,刚好也不耽误。
至于那些连这也无法承受的,就没法了,总有没条件也不创造条件的家长。
温习极为认真的听,听到后面沉吟:“可以,连这都不能提供给儿女的人家,他们的爹娘只会成为拖后腿的阻碍。”
他想过他去村庄哪怕不收束脩,免费教习识字算术,有热心重视的爹娘长辈,自然也有那些认为无用浪费的爹娘长辈。
这个没法更改,只有到后面一代代的意识并发现好处,他们才会主动或被动的去学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