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117)+番外

作者: 贫穷的三七呀! 阅读记录

抬头之时,发现众人也都看着她。

“这些东西还有多少,我全要了,你们有什么条件?”张倾对那两个白人说道。

那两个白人对视一眼,澄澈的眸子一亮,“这里是哪里,你既会我们家乡的话,定然知道我们要如何回去。”

张倾点了点头。

走的的时候不光带走了这些东西,还带走了这对白人兄妹同他们手上的航海图。

二把手站在简陋的港口看着远去的大船,“老大,就这样让他们走了?”

朱六回有些怅然的盯着甲板上那黑衣小丫头,“以后别叫我老大了。”

二把手大惊,“那,那,我岂不是是老三了。”

朱六回嗤笑一声,想着小丫头留给他们的八帆船还有交给他的任务。

这张家的小丫头可真是对他朱某人放心的很呐。不过看着停在那里十几艘八帆船,心中又觉得服气。

才这样的年纪,做事儿既周全又大气,凭的是什么呢?朱六回百思不得其解。

“可是老大,不,老二,那什么红薯之类的,现在种真的可以吗?这可马上就中秋了?”已经退居二把手的老三怀疑的问道。

朱六回摸了摸下巴满不在乎道:

“管它呢,这岛上同咱们北方不同,四季如春,水稻种的勤快点,能种三次了。”

她给了方法,我们就按部就班的来,反正就那么点子东西,种坏了,她手里不还有一些嘛。”

老三见朱六回话虽这么说,但还是把那小丫头留下的几张种植方法的纸,小心的折叠放在袖筒里。

船上的河伯也看着面前的土豆和红薯还有玉米,眼睛瞪的极大。

“小主子,您说的可是真的?这些东西不光能吃,亩产还是极高的?”

张倾抿嘴回忆了一下,点了点头,现代的她没有关注过,在大清的时候,福建的一个官员上供了红薯这东西。

说是能亩产千斤,甚至还有折子说是万斤,那时她极为好奇,就找了史书和农书研究了许久。

原来红薯,土豆,玉米,花生这几样东西,在明朝的时候就传了过来,每到灾荒年间都是用来当救济粮食。

后来更是成了老百姓的主食,才得以有了所谓的盛世。

张倾收回思绪,轻声道:“只是听这两人口述,但也能信上一二。”

就见河伯拿着一个 红薯泪流满面,“若是三十多年前,有了这东西,我们何至于在边关苦寒之地挨饿受冻啊。”

张倾见河伯面露哀伤,想来是忆起了那些故去的同袍们,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安慰。

“土豆和红薯不怎么挑地方,沙地即可,耐旱好活,产量极高。想来往后百姓都能果腹了。”

沉浸在悲伤的河伯被人劝了下去。

郭福儿如同小兔子一般,小步小步的过来,这些天她无时无刻的不缠着张倾。

但只默默的待在她身边,不该说话的时候一句也不多说。

就是时不时的扯一扯张倾的衣袖,得了张倾的眼神,就回一个羞涩甜美的笑容。

看的霍安眉头越皱越紧。

第102章 将军在上延年益寿23

几日后,张倾带着霍安、郭福儿从明州港下船。河伯带着李海子一行人继续南下去泉州。

张倾没有让河伯带走那些粮种,朱六回的那个岛屿四季如春,可以尝试现在种植。

但泉州夏季炎热,冬季干燥寒冷,还不如自己拿回山庄,建了琉璃坊后,亲自培育。

明州离宁安的距离不远,直接走陆路即可。

三人要了一辆马车,不疾不徐的往回赶,而远在宁安公主府的长公主拿着手上的信件,手都在颤抖。

她抬眼看向自己的奶嬷嬷,眼中泪花闪动,“嬷嬷,我可是在做梦吗?”

奶嬷嬷垂目没有看长公主手中的信件,但长公主是她自小看大的,现在能让长公主如此激动失控的,除了北地的人,还能有谁?

中秋节的前几天,张倾回到了久违的瀑布山庄,等候多时的长公主见到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

母女相见自然是诉说不完的衷肠和思念,也就无人去打扰。

张倾一一同强叔几人见面,关心了他们的身体后,又去演武场看了新来的五百小崽子。

一个个的憋红了脸,正举着十多斤的长矛,同霍安他们那时候一样,但凡有动作不标准的,或者腿肚子打抖的。

老兵们都是毫不留情的抽上去,口中骂骂咧咧道:

“小崽子,天天给你吃好的,穿好的,活不用你们干,这点子小事儿都干不来,不如回十三巷去,换路边的乞丐都比你们有用。”

小崽子们气的腮帮子都鼓起来了,但动作更标准了。

张倾发现了自己的几个老兵们微微颔首,就转身离开了。

同霍安两人换好了灰色的训练服,钻进了桃花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桃花山上的野果飘香,野兔野鸡被霍霍久了,也还是满山到处跑。

两人追踪着痕迹,一天后,在远处听到了虎啸。

对视一眼后,两人快循着吼叫声音快速穿梭过去,果然在一处山谷,看到了十几个如同野人般的少年郎,在同两头猛虎厮杀。

少年郎们分工协作,有在远处拉弓瞄准随时放冷箭的,也有在中间吸引干扰老虎视线的。

近处拿着匕首搏斗的几人显然已经受了伤,一个闪身的功夫,其中一头猛虎扑向一个少年郎。

利爪直直的要把人压在身下,眼见着张大的腥臭虎口就要朝头颅咬下,四处的箭矢快速没入老虎身体。

老虎吃痛欲要发狂,而近处的其他两个少年,一个骑着老虎的背部,用手快速抱住老虎的脖子,匕首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