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126)+番外
一直到了冬日,张倾都在练兵,她没有等来朝廷的任何信息,就知道海州应该是被蛮子围城了。
海州一面靠海,余下三面是大山,地理上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张倾一开始就选定的是海州。
而山的那边分别是泗州,徐州和沂州,徐州和沂州都在蛮子手中,泗州应该已经沦陷了。
因为两次的胜利,老百姓对张倾的军队很是信服,尤其是第一次海州城外,无论男女老少都参与了战斗。
让他们对写着‘张’字旗的军队更加有归属感。城中但凡有血性的青年都报名参军了。
张倾利用第一个世界的所见,制定了完善的拥军政策,潜移默化的改变军士在民间的地位。
比如‘拥军,护军,军属特别待遇。’同时也进行了一次人才选拔。
不过三千多人的海州府,无论男女,选出了三百多堪堪能用的行政人才。。
在这些人里,思想腐旧,被程朱理学荼毒的人被淘汰在外。
幸运的是这里是本就是一座废弃的城,那些世家官家,能跑的早就去了江北,留下的也都在上一次的牵羊礼后的战争中所剩无几了。
现在的基本都是穷苦百姓。
他们在乎的只是家园可否保住,能否吃饱喝足,余下的都不太重要。现在多了一个什么时候能成为张家军。
所以整个海州从上到下战意十足,无论老少,都多了一丝彪悍之气。
一直到了开春,蛮子才来查看,发现城头极为安静,没有卫兵,只有张家的旗帜在寒风中飘荡。
海州府里的后院里,张倾看着发芽而出的红薯秧苗,心中无比满足。
被围困的这几个月,霍安和老兵负责训练兵士,朱六回负责海上来回运货,闲暇之余海上捕鱼,丰富海州的餐桌。
张倾在辛苦搭建的三个琉璃房里培育出了密密麻麻的秧苗。
红薯有限,张倾用的是笨办法,一开始是把红薯上的嫩芽处理好了后,等秧苗生长茂盛后就选取长势良好的水平扦插。
如此反复几回,也算乐观了。
“小主子,朱六回的船队回来了!”北归兴奋的跑了过来。
朱六回在入冬前开着十几条船离开后,就没有音讯了,虽然城里的物资还算充裕,张倾偶尔也带着军队去城外山里打猎。
但大家心中都还是有些忐忑的,如今船队回来了,心中的不安也就放下了。
朱六回的船队除了带来了大量的战略物资,还有一船的纺织机,朱六回说这是南方新出的纺织机,性能很是好。
“这一船,全是你给我的那些种子种的东西,红薯玉米长的不错,老子的岛上土地肥沃,尤其是那红薯亩产竟然高到三千斤。”
朱六回说完有些可惜,当初留着的种子本就不多,他们按照张倾留下的方法,育苗长成后再剪苗平插,才将将种了两亩地。
玉米也是有些惊喜的,土豆就差点意思了,只能切芽,按张倾的话就是育种了。
“初代国公爷还教种地嘛?”朱六回俊朗的面孔上满是怀疑。
张倾瞟他一眼,这人看似成年,其实骨子里想的东西都很与常人不同,好在是个重义气的人。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张倾找到新成立的农业部门,把朱六回带过来的三个人交给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岁以上的老农民。
海州城内其实没有耕地,有的是园林还有废弃的私宅。
“你从一开始就把这三千多老百姓集中在一处,分房居住。是不是就打的把其他宅地都变成耕地的打算。”
朱六回同张倾走在大街上,四处空地都被开垦,每个人都热火朝天忙的不亦乐乎。
老太太们俩人一组抬着一大桶熬好的热汤,吆喝着干活的人歇息一下。
孩童们更在后面捡刚翻地而出的石头和草根,偶尔发现不认识人鼠蚁惊叹兴奋的大叫。
老叟们也都扛着锄头,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
加上每次训练完,霍安就带着军队加入,大家吃一锅饭,干一件事儿,几乎事半功倍。
人人脸上有微笑,个个脸上有期盼。
春风吹在朱六回有些粗糙的脸上,阳光暖洋洋的洒落而下,他很喜欢这样的感觉,觉得这就是他心中向往的地方,梦里向往的生活。
张倾看他有些湿润的眼眶,想了想才说:
“百姓所求的不过是吃饱穿暖,家人平安罢了,这天下兴亡百姓都苦。我只是想按照我心中所想,给他们一个安稳有尊严的生活。”
第110章 将军在上延年益寿31
朱六回看着张倾又长高了许多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街角,他才猛然转醒,湿润的目光露出一丝坚定。
这样的人,是容易成为光的人,并不刻意出现,却让人无法忽视,她所做的每一件看上去都很平常,却都让人感觉到安心。
似乎有她在,一切的困难绝境都是不足为道的小意外。他想一直看着她,看她到底能走多远。
。。。
在所有种子都种下之后的第二日,城外的马蹄阵阵,战鼓齐响。
蛮子终于在靠着抢掠中原物资,熬过寒冬后,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毕竟蛮子是第一个提出‘中华一统’的王朝。
作为蛮子杀鸡敬候的鸡,张倾早就知道,自己的海州会成为蛮子的首要目标。
所以看见城外乌压压的蛮子骑兵时候,她丝毫没有意外,这一次蛮子出动的都是精锐,目测至少八千人。
“楼上的张家小娘皮,一冬天有没有饿瘦啊!”
“宋人这些没有脊骨的东西,能否满足于你啊,若是愿意打开城门,我家威猛的汉子任由你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