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143)+番外

作者: 贫穷的三七呀! 阅读记录

清理完伤口,又给灌了药,而后霍安几乎赤裸的被扎满了银针,张倾才坐在火堆前仔细的熬着小锅的肉粥。

霍安从一开始的面红耳赤,到看着张倾丝毫没有波动的眼神里半点没有女子羞涩之后,面色变的有些苍白起来。

可能人在病中多有些脆弱。

昏睡过去的霍安,口中不停的喊叫着阿爹,阿娘,本来视而不见的张倾,到底还是走到他身边。

就被人死死的抓住手,口中呢喃哀求道:“别抛下我,我很听话的。”

霍安的手很热,因为长期练箭的缘故,指腹和虎口的位置布满的硬茧。

张倾的手也不如其她女子那般柔滑,硬茧只多不少,那却被霍安炙热的大手全部包裹住。

张倾皱眉看他,应该是父母的死亡给他留下太多的阴影了。

让她想起上一世,谢元娘和张长安离开的时候,她心中似乎也有些不舍和波动。

于是有些僵硬的拍了拍霍安的手背,带着安抚。

果然,他就不再说胡话了,而是安静的睡去,只是她的手依旧被抓的死死的。

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这几年,他们一同长大,一同杀敌,一同种地,一同做了许多事儿。

这种不经意的陪伴并不让张倾觉得讨厌,反而很安心和舒服。

当上京城因为寻找张倾都闹翻天的时候,张倾带着已经生龙活虎的霍安往北行了一天一夜。

终于在一处密林,找到了蛮子逃脱出去的皇帝和皇子。

为了节省时间,张倾直接把无关紧要的杀了,只留下蛮子的皇帝和太子打晕后快马加鞭的往上京赶去。

在第五日的清晨,上京城的神庙,里里外外围满了百姓和军士,周边阴寒森森的弓弩整装待发。

蛮子的军士百姓都是见识过弓弩的厉害之处,皆都沉默不语。

“祭拜你们的先祖,告慰他们的亡魂,让他们在天之灵瞧一瞧,他们当初犯下的孽障,都由他们的子孙来还了。”

这场‘牵羊礼’是由朱六回主持的,他看着已经打扮干净的二帝和那些还活着的宋朝贵族,心中百感交集。

“开始行礼!”朱六回的声音随着土喇叭传遍了神庙。

如同当时他们对待二帝和宋朝贵族那般,不过现在是他们为鱼肉罢了!

被俘的蛮子皇帝和太子及其宗室的皇亲国戚,都身披羊裘,袒露上身,每人脖子上都牵着绳子,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朝着神庙行“牵羊礼。

这里蛮人的女子免于此刑法,是张倾特意交代的。

二帝如坐针毡,看来被东方仪和朱六回吓的不轻,到时康柔那些女眷,眼中带着浓的化不开的恨意,恶狠狠的盯着这些曾对他们为所欲为之人。

他们变成如今模样,也无法化解她们心中悲愤,心中觉得解气的同时,又顿觉悲哀。

蛮子的皇室总归是有血性的,他们中有人反抗,只是刚有动作,外围弓箭手的箭矢就贯穿膝盖,随后就被当众瞧断脊梁骨,打碎满口的牙齿,由人拖着完成牵羊礼。

旁边的蛮子士兵和百姓,见此场景都低下了头颅,心中无限的惶恐,几年前同样的地点,他们是多么的振奋,多么的欢欣鼓舞啊!

周围宋人的士兵,一首又一首的洪声高吟着战歌,那滔天的战意压的蛮子皇室和平民都喘不过气来。

他们往日的嚣张和张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和悲哀,有胆子小些的哭嚎着跪倒在地上,抖如筛糠。

张倾面无表情的看这一切,清晨的阳光落在她的身上,银色的面具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张倾觉得一帮男人在冰天雪地如同牲口一般赤身裸体,很是无趣。

“结束后,把把这些人都送到外兴安岭那边种土豆去吧。”这是张倾想了许久才制定下的方案。

这些人死了,太便宜他们了,东方仪在地图上找到那苦寒之地,心中也是震惊。

这是让人苟延残喘啊,很好,这个新主子果然慈悲为怀,很符合墨家的思想。

他一定要让人多盯着一些,外兴安岭那么大,贵族平民和士兵可都要合理均匀的分配好。

第124章 将军在上延年益寿46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始耕牛”,

宁安府,身强体健的圣人身穿麻衣,做农人打扮。正带领着百官,在圣农坛的一亩三分地上松土。

从春节开始,他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北边的消息了。

并不是收不到北边的消息,而是他不知道。

他把北边给了蛮人,张倾那个乱臣贼子同蛮子你死我活,就与他没有关系了。

因为新朝议和过于丧权辱国,加上对北边消息的厌恶,所以上行下效,北边的消息从下面都被掐断。

张倾全面收回失地,解救了皇室的事情,自然也传不到圣人的耳边。

可此刻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很是热闹,惊扰了正拿着锄头的圣人,扭头不悦的看向下面的人。

就见从外面跑来一个宦官,面带古怪的跪地后,磕磕巴巴的开口道:

“启禀圣人。。。”

一句话说完后,脑子也有些短路,不知如何继续下面的话。

秦桧看着圣人越来越阴沉的面色,连忙开口呵斥道:

“有什么事情,不能等圣人忙完再说,非得等到现在。。。”

他的呵斥还没说完 ,就见圣人的瞳孔猛然睁大,秦桧抬头看去的时候,膝盖也一软就跪倒在地上。

“皇、皇上!”

他这一跪,这一喊,让气氛瞬间变的诡异无比。

圣人的父亲和兄弟,被蛮子掳走的二帝,面色阴沉的看着秦桧,软弱无能的帝王,面对自己的臣子终归是硬气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