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174)+番外

作者: 贫穷的三七呀! 阅读记录

就看见朱氏面色有些僵硬的坐在上座,旁边坐了两个穿着锦衣华服的一对男女。

“这位就是张秀才吧!我是蜀中董举人家的管家,董新。”

“哎呦,张娘子喂,您家小秀才长的可真是一表人才,我在这里恭喜张秀才了。”

旁边那个中年妇女眼神上下瞟了张倾一眼,露出满意神色。

张倾微微点头示意,并不打算让她继续说话,对眉间全是不安的朱氏道:

“母亲,县令大人写了举荐信于我,说让去京城的寒山书院就读。”

本来还因为张倾态度有些恼火的董管家,此刻表情有些讪讪的。

旁边搭话的那个中年婆子,正准备高谈阔论的脸瞬间变的有些古怪。

他二人都是董举人家的世仆,董家也算是书香门第,本家在京城也是官身,他们自然知道寒山书院了。

家里的小公子为得寒山书院的荐书,没少求爷爷告奶奶,夫人的嫁妆都是一车一车的往京城本家送去,也无半点音讯。

寒山书院的院长,是先帝时期的太傅徐平之,此人是三代帝师,如今的太子也多由他来教导。

若是入了寒山书院,基本上是半只脚踏入了仕途。

这可不是他们随意能拿捏得乡下小秀才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不妙,接着就听见张倾继续道:

“母亲,儿子这次回来是准备收拾行囊,去往府城,参加乡试。”

张倾的一席话,让举人家的两个仆人低下了高高在上的头颅,院子里的村民并不太清楚乡试的分量。

但他们有自己的智慧,府城的考试肯定比县城的更厉害。

每个人都用了最大的声音夸奖和恭维。

董家的仆人架着自己的马车灰溜溜的离开后,村里的人呆了一会儿,也都散去。

“倾哥儿啊,老娘心里发毛。”朱氏不自觉的搓了搓自己的手。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闺女考上秀才,也算没有辱没相公的一世英名。

可如今她才知道,她要面临问题很多,单单婚事儿,都无法让她招架。

这次只是个举人家,若是到了府城,还会有更高地位的人提亲,她该如何拒绝呢。

“娘,船到桥头自然直。”张倾有些敷衍的安慰道。

她这娘亲本就不需要人安慰,刚才的事情只是发生的突然,她一时半会儿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朱氏有些惆怅,默默的收拾了一些东西,就往后山找张秀才说话去了。

张倾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她的空间里堆满番匪几十年的财物。

里面有成箱的金银,大批的珠宝,还有各种奇珍。

这些钱财可以让母子两人无忧无虑生活几辈子了。

还有十多箱子的书籍,张倾翻看之后,才知道这些都是已经消失的古籍,价值不可限量。

这些东西来路本就不干净,张倾也不欲拿出来给人观看,只是自己用系统慢慢研读。

又收获了许多道理,她不自觉的就想起了自己听过的一句话:

“我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各种故事,行走过无数的路,懂的万般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感慨间她从里面拿出了十多张银票,还有许多没有记号的银锭子。

这些足够让母子两人在府城过的舒服了。

朱氏回来后,看到张倾准备的这些钱财,顿时双眼睁的老大。

她虽然见钱眼开,但也知道有些钱财无法收取的,比如张倾中秀才后,乡绅商户多有人送来钱财。

都被她一一陪着笑容拒绝了,口中直说‘孩子还小,这次是运气,待到下次定然不客气。’

那些人也无法,本就是锦上添花,别人客气拒绝,也无法强按着牛喝水。

朱氏本就心中烦躁,又看到这一堆东西,立马三五步的冲到张倾面前,拧着她的耳朵叉腰道:

“哪来的这些东西,儿啊,可千万不能走错路了。”

张倾已经习惯,只是小声道:“娘,你还不把这些东西收起来,若要让其他人见了。。。”

朱氏连忙放了张倾的耳朵,有些紧张的把钱财收好,而后就忘了问这些东西的来由。

张倾很满意朱氏这种难得糊涂的性格。

若不然她还要花费功夫编造东西的来历,对于不善言辞的人来说确实有些费劲。

第151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25

三日后,辞别了村人,一架马车,两只狗,又在县城带上了小表哥朱诚。

拿着张县令给的五十两程银,同商队踏上了去蜀中的路。

蜀道难,广庆县到蜀中,至少是二十天的时间。

一路上,商队的领头人知道张倾是去蜀中考试的秀才,就更加的殷勤。

这种殷勤让朱氏很不适应,总觉得这个商人打量他们的眼光让人十分不舒服。

果然路程过半的时候,商队的祝老板对朱氏提出了让张倾当上门女婿的要求。

朱氏本就对张倾的婚事儿心存内疚,如今更是觉得自家的闺女成了一坨肉,什么香的臭的都要上来咬上一口。

当时就骂了那祝老板一顿,方才觉得心中撇的火气散去大半。

而后一家三口,加上两条狗就被商队丢在了荒山野岭。

朱氏心中内疚,也就半天的时间,嘴角长了几个大泡。

朱诚和张倾倒是乐的自在,没有了商队的束缚,两人赶路什么的都是随心所欲。

白日里带着两只狗在路边的林子猎一些野兔野鸡之类的小野味,晚上让它们轮流守夜,很是快活。

朱氏渐渐的也察觉出好处来了,就收起内疚,只是每每后悔,自己骂祝老板的时候没有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