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194)+番外
如果可以,他也能成为赵高,也可以成为英宗时期的王振那样的人。
那个大太监,凭借一己之力,说动帝王御驾亲征,后被瓦剌俘虏一年有余。
导致了本朝历史上最荒唐的事件之一,土木堡之变。
从那之后,朝廷精锐净失,文武人才断层,后来的夺门之变,直接给这个王朝重重的一击。
文官损失过半,中层官员大量流失,基本的政事无人处理,朝廷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
当今皇帝,为何兢兢业业,一刻不敢懈怠,就是为了堵住几十年前的事件给朝廷造成的重创。
身后剧烈的疼痛,刺激着陈嘉平的神经,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在一点一点的流失。
感受到口中已经有了腥甜,他吐出血沫子,用尽力气喊道:
“平出百金,求大人给大太监李广带一句话,平愿散尽家财一见!”
陈嘉平运气好,行刑之人是个贪财的,而大太监李广最大的爱好也是敛财。
负责杖毙的人,先按陈嘉平的吩咐,在他卧室床榻下找到千两银票,才亲自去找皇上贴身太监李广。
大太监李广,原本是个落魄道士,因为弘治皇帝身体每况愈下,就想通过术法改变身体状况。
李广恰巧会些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之术,用来蛊惑皇上。
如今正是得宠的时候,假传诏旨给自己授官,各地官员贿赂不止,擅自夺占民田,垄断贩盐。。。
总之罄竹难书,但一向清明的帝王,对此事置若罔闻,听之任之的态度让李广更是猖狂。
如今他屈尊降贵来到了污秽之地,看着血肉模糊的陈嘉平,嫌弃的捂住口鼻 道:
“说吧!”
陈嘉平吞咽着口中血水,费力的开口。
“望公公看着同为宦官的份儿上,给平指条活路。”
李广看着死狗一般的人,本以为此人有什么了不得之处。
今日在门窗外,他能感受到陈嘉平的野心,长期浸在权谋的帝王怎么会感受不到。
“你可是皇上亲口要杖毙的人,你觉得自己还有活路?”
陈嘉平终于弄清楚原委,他还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暴露了。
松一口气的同时,觉得此时并不是追根究底的时候。
“公公可否上前一步。。。”
——————————————————
大家别急,早晚送走他!
第169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42
天蒙蒙亮的时候,一具血肉模糊,看不清脸面的尸体被丢在了宫人斜。
“听说是太子贴身内侍,也算是风光一时了。”
“泼天的富贵都是用命换的哦。”
埋人的太监,慢吞吞的把土覆盖在裹着尸体的破席子上,表情木然的唏嘘两句。
张倾回来的第二日,就去了礼部报到。
回乡之前,此次科举榜上有名之人,皆都在吏部参加朝考,分配过了。
张倾一甲三人,按例被分配到了翰林院,从六品修撰。
刚到翰林院的第一天,张倾明显感受到气氛不对,但她并不在意。
她已经决定,不结朋党,只当孤臣,回首历代官员,这条路定然走的艰辛。
但张倾不在乎,她心中有了自己道,走的泰然自在。
她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自己认定的事儿,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也定要实现的。
张倾安安静静的等待上官交付工作,无人搭理,她就去藏书阁翻阅典籍。
遇到以前没有翻阅过的书籍,就仔细的拜读,录入系统。
一连半个月,张倾日日按时点卯,就如书阁翻阅永乐大典,沉迷其中。
这日张倾正盘腿坐在透光处,沉浸在永乐大典---农艺卷。
正在系统中看着农具更替,农人日复一日的改进种植方法,日月变换,农事越发的先进。
许多在书中记载的务农之法,竟然在现实中没有得以推广和实施。
由于战乱和文化断层,还有官员们的侧重点都不在此,因此教化也就成了一个摆设。
张倾一边感叹古人的智慧,一边暗自可惜这样好的方法竟然无人推广。
恰巧这时,有人在门口呼喊。
“张修撰,宫里来人了。”
张倾在翰林院众人的艳羡和复杂的眼神中,从容的跟随着来的太监去往宫里行去。
有个官员酸溜溜的鄙夷道:“奸妄小人!”
旁边有人一脸正气的附和,“太子压了十万两赌他为会元,他倒也争气!”
这句话说的隐晦,当初科举舞弊的事儿,可是皇上亲自审理下的判决。
只有张倾被干干净净的摘了出来,一个没有背景的农家小娃娃,连中六元就很让人嫉妒。
考试后,竟然拒绝了各种形式的拉拢,这就让人很是反感了。
大家都在泥潭里,偏偏你要站在岸边不磷不缁,一副干净的模样,高高在上的坐壁观望。
结果就在前几日,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据说张倾科考前同太子来往密切。
太子还在赌坊豪掷十万两压张倾连中三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谣言愈演愈烈,据说已经有言官准备弹劾了。
若流言是真的,张倾这个状元就不是那么实至名归了,何以平天下读书人的怨恨。
翰林院学士是个年俞古稀的老头,三代帝师徐平之,告老归乡后在寒山书院任院长。
前几年太子顽劣,弘治皇帝亲自请了徐平之出山任翰林院大学士。
他专门负责给太子讲学,甄选得用的官员。
“与其在这里指桑骂槐,不若好好看看张修撰会试殿试的答卷,如今你等也是知道题目的了,能写出如此水平的策论之在尽嘲笑之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