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196)+番外

作者: 贫穷的三七呀! 阅读记录

当皇上要把太子交给张倾这个新科状元教导的时候,他们是集体反对的。

但皇上很少有如此坚定的时候,尤其对于太子的教养问题,更是固执的很。

几人算得上是当朝最有学问的人了。

之前教导太子的时候,三不五时的就要去皇上面前哭诉一次,才能让性情乖张的太子听话两三天。

除了小时候,他们何时见过如此乖巧聪颖的储君。

“你们说的那个纺纱机,真有功效?”弘治帝问道。

朱厚照听到皇帝这个问题,立马来了精神,俊俏的脸上全是光彩。

“父皇,这是儿臣和张倾一同研究的犁耙,比传统的犁地熟读要快上一杯,但更节省力气。若是没有牛马的百姓,用人力也可拉得动。”

朱厚照没有回答皇帝的往问题,而是显摆的指着黄牛身后的犁耙开口介绍。

“当真?”

弘治皇帝声音里带着疑惑。

朱厚照已经习惯自己亲爹无时无刻在质疑他了,快步走到放在阴凉处的案牍上。

拿过自己亲自记录的纸张,略微有些得色的交给了弘治皇帝。

“都在上面了!”

说完任性的把头扭到一边,正好对上张倾澄澈的目光。

朱厚照的俊脸一红,自己刚才幼稚的举动似乎被张倾尽落眼底了。

“你们都看看?”

弘治皇帝虽然是问句,但已经把东西都递了出去。

颇有一股,迫不及待显摆的意思。

几个阁老接过后,巨都仔细看了看,从第一章的图纸构造,在到后面详细记录使用技巧,还有所谓的数据对比。

都十分清晰简介的成列出来了。

这种对比,哪怕是刚上一年学堂的稚童也能看懂一二了。

本来还想说太子‘玩物丧志’的谢迁闭上了嘴。

李东阳是三人中最为圆滑的,开口道:

“此物甚秒,此乃天下黎民之福,朝廷之幸。”

脾气最火爆的李建,也都说不出个好歹来。

虽说是炎炎夏日,但弘治皇帝心中此刻如同饮了琼浆玉液一般舒爽。

他的儿子,已经许多年无人夸奖过了。

“你们二人刚才说的那什么纺织机,带我们去瞧瞧。”弘治皇帝不用朱厚照撺掇,好心情的开口道。

于是一行人顶着烈日,浩浩荡荡的往工部赶去。

等到了工部,几人盯着一架纺纱机大眼瞪小眼,还是朱厚照看出了这帮人不食人间烟火。

学着自己父皇,微微叹口气,然后指着旁边的一架差不多的机器。

“传统的纺纱机是这样的,纱锭是横着的,所以一次只能一根纱线或者棉线。”

看着皇上和阁老几人还是懵懂,朱厚照觉得自己的优越感快要压制不住了。

努力的控制上扬的嘴角,板着脸继续道:

“这个就是我们的新发明,把纱锭竖着,可以放八个,一次就就可以有八根纱线了。”

一群人仔细看了看,似懂非懂。

“现在是八个纱锭,孤同张倾研究过了,轴承改进的话,最多可以放到一百个。”

朱厚照心中的得意啊,若不是怕这几位说他轻狂,他早就放声大笑了。

等到匠人把两家机器同时运作之后,皇上和阁老们就看的更明了了。

弘治皇帝面色带着不正常的红润,微微眯起的双眼显示着此刻的好心情。

正当他要开口说话的时候,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现场顿时乱做一团,朱厚照脸上的得意之色还没敛下,就看见如山一样的父皇在他面前倒下。

他推开众人,扶着佝偻这腰的弘治皇帝。

“父皇!”

到底是被保护的很好的少年人,此刻声音里带着哭腔。

张倾站在远处,并没有上前,只是看着李广慌忙的给弘治皇帝喂下了一颗丸药,眉头微微皱起。

。。。。。。

第171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44

距离上次皇帝吐血的事情,过去了半个多月,朱厚照日日在皇帝跟前侍疾。

张倾无事儿,就回到了翰林院。

自从上次徐大学士说话之后,有些翰林们也都私底下悄悄的写了策论。

他们有些泄气的发现,他们对题目的理解,确实比不上一个小娃娃。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里面全是探花、榜眼、状元。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当朝的文人骨头又比较硬,还算得上文风清正。

科举每三年一次,翰林院也每三年清理出一批人。

三年一考核,留下的叫‘留馆’, 其他的都得出去各部任职了。

所以,能留在翰林院的,几乎都是读书人中最为顶尖之人。

这帮人最牛的人闭上了嘴巴,其他的那些人也就不会捕风捉影的触霉头了。

谁人不知新科状元张倾同太子关系悱恻,而太子是铁打的下一任帝王。

张倾面对众人的笑脸依旧宠辱不惊,一一回礼过后,就进入了藏书阁,继续翻阅未读完的书籍。

“张修撰,宫里来人了。”

张倾出去,正好看见一个太监,手中拿着明黄的圣旨,见张倾出来,面上没有多少表情。

听得太监独有的尖细声音传来。

“翰林院修撰张倾接旨!”

极为隐晦和短暂的呼吸声后,等众人都跪下,就听得太监继续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翰林院修撰张倾,天资聪颖,才华过人,认命张倾为詹事府少詹事。。。”

太监扯着嗓子念完了圣旨,整暇以待的打量着跪地的翰林院众人的反应。

羡慕,嫉妒,愤恨,郁闷。。。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