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200)+番外
“回头给本太子带两框梨子走,总觉得你家的这梨子甜一些。这样一看,那狗太监的屋子也不怎么好了。”
太子悻悻的开口。
张倾道:“听闻那屋子建的颇为清雅,河水环绕?”
朱厚照到底不是几年前没有城府的少年郎了。
思索了片刻就开口道:
“算了,这宅子还是归我吧!”
自古只有皇家才能用引河水入宅子,张倾不过是一个四品少詹事。
自己本意是让他得些好处的,如果得了这宅子,当年那些弹劾李广的折子就要冲着张倾去了。
太子的事情没办成,暗恨自己有些冲动了。
于是脸上就有些意兴阑珊。
朱厚照伸手摘了一个梨子,不顾身边太监惊异的表情,在自己的衣袖上擦了擦,就‘咔嚓’咬了一口。
“我手上还有许多宅子和皇庄,回头你挑选一个符合的拿去。你这宅子现在还行,若是以后成亲了,怕是不够用喽。”
说道这里,朱厚照心中越发的不得劲,口中的梨子都不甜了。
“殿下说的宁外一件事儿是?”张倾问道。
朱厚照咽下梨子,勾着张倾的脖子满脸兴奋的开口。
“三年一次的藩国的正旦朝贡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174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47
天朝对附属国实行的是朝贡制度,朝廷对来朝贡的属国,不动武力,以安他们的心。
也可以理解为朝贡贸易,就是附属的藩国进贡当地特产,朝廷回赠,一来一去之间,就完成了一次资源兑换。
这个制度是在太祖时期就出现的,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个国家前来。
发展到现在,制度完善,海外来的藩国,有指定的港口登录,提刑司的提举接待、校勘、检查。
从这些人踏入朝廷的领土这一刻开始,他们所有人的费用都由朝廷负责。
朝廷把这些附属国分为,北虏、东夷、西夷、南夷四个方位。
等这些附属国的使臣从四面八方到了京城,就有礼部下面的鸿胪寺是负责这些人接待。
“倾哥儿,我和你讲,这些藩人可好玩了,长的奇奇怪怪,语言也不一样。”
朱厚照说起新奇的东西,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光彩。
张倾把手背在身后,徐徐开口,“这次朝廷打算回什么给他们?”
朱厚照随意 道:
“还能有什么,这么些年来,这些人也学的精明了,随便拿些我们没见过的东西,就说是祥瑞珍宝,换取我们的盐、茶、丝绸这些价值颇高的物品。”
“户部如何了?”张倾问道
朱厚照说起这些繁琐的事儿,兴趣缺缺。
“户部天天同父皇说没钱,国库空虚,可是正旦朝贡是关乎朝廷颜面的事儿,没钱也得挤出钱来。”
说到这里,朱厚照的眉眼生动起来。
“他们特别损,把兵部开销给压缩了。我外祖父气的脸都绿了,下朝后差点把户部尚书给揍了。”
张倾抿嘴,整个王朝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薄来厚往的怪圈。
加上成祖年间下西洋后,实行的是禁海,民间对外的贸易几乎停滞。
太祖的朝贡制度虽然是扬了国威,但也阻断了民间的经济发展。
经济上讲究有来有往,朝贡,违背了经济上的等价交换原则。
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或许已经成了大患,只是还没有展现出来。
“太子,您在西山有山有地吗?”张倾突然开口。
太子思考片刻,摇了摇头,有些嫌弃。
“西山太偏僻了,荒无人烟的,地里也种不出什么作物来。”
现在是夏末,朝贡的人已经陆续的开始往天朝来了,等到年底时候,皇上会设宴款待。
该封赏的封赏,该警告的警告。
“咱们得把西山的地拿下来,我有用处!”
朱厚照一听张倾这么说,顿时把手中的梨丢给旁边的小太监。
“倾哥儿,我们要干大事儿了吗?”
朱厚照本来无趣的眸子,此刻灵动非凡,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张倾微微点头。
朱厚照胡乱的在衣衫上把有些黏糊糊的梨汁儿擦了一把。
“明天清晨我坐马车来接你,我们一同去西山!”
说完火急火燎的就出门了,刚好在门口遇见了提着一堆东西的朱氏。
朱厚照停下打了个招呼,“婶子,您怎么买了这多老母鸡啊!”
朱氏本来笑着的脸色顿时一僵,胡乱的说道:
“最近身子不得劲儿,要补补才行。”
朱厚照抬起眼睛,目光快速的从朱氏圆润肥胖的身体上扫过。
“多给倾哥儿补一补,他太瘦了,光长个子不长肉。”
说完,人就大步离开了,身后追着好好几个人。
朱氏进门没看到闺女,抬头就透过书房开着的窗户看见闺女正在写写画画。
放到嘴边的话也就压了下去,转身去了厨房。
朱氏一直坚持到现在没请下人,就是怕人多眼杂,张倾的身份容易暴露。
朱诚大大咧咧,为人憨厚,外面有什么跑腿的大事儿,他就能办了。
朱氏一边杀鸡,一边想起当年回乡的时候,自己大哥大嫂的交代。
朱诚年纪也大了,闺女考试的时候,跟着下注挣了不少银钱。
大哥大嫂底气也足了,就想让朱诚在京中寻一家亲事儿。
小门小户的闺女就可以。
又想着这些年,好多人明里暗里打听倾哥儿的婚事儿。
每一次都如同刀子一样割在她心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