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203)+番外
弘治皇帝看着自己儿子诚实的模样,欣慰的同时又有些担忧。
张倾这样有十八个心思的人,若是控制不住,未来可就是大患了!
但愿,他能像对自己承诺的那般!
皇帝看着儿子兴致勃勃的拨弄着炉子,“确实是好东西!”
“父皇,这种东西,现在只有儿臣手里有,定价也是儿臣说了算。”
弘治皇帝看着儿子喜笑颜开的表情,心情松快了一下,接着就听见自己的儿子继续道:
“藩国的朝贡马上就要到了,以往都是郑王叔统领,礼部负责,这次儿臣想要负责。”
太子说完,对着皇上行了标准的君臣大礼。
弘治皇帝看着越发出息 的儿子,心中感慨不已。
接着就让人宣了几位阁老过来,显摆的宣布了这个决定。
几位阁老吃惊的同时也都没有反对,太子不在玩乐,热衷国事儿,不管如何,他们都要表现出激动和支持。
其实朝贡都是有祖制的,按着规矩把流程走一遍就好。
太子出面也正好表示了对众藩国的重视。
。。。。。。
太子和张倾整日的泡在鸿胪寺,一群人把太子围在中间,恭维的话不绝于耳,等到人都下去后。
太子嘚瑟的扫一眼一脸震惊的唐寅,对着张倾道:
“当年从庆广县回来,我就学了藏语,后来遇到个德里苏丹的和尚挺有意思的,我就又学了梵语。”
朱厚照昂头挺胸,俊俏的脸上全是不可一世。
张倾觉得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刚才她听了。
这个小太子,回回文(阿拉伯语),蒙古语,佛郎机语,都是十分流利。
基本的日常对话完全没有问题。
“小爷小时候,也是天才的,若不是生在皇家,定然也是能中个功名的。”
太子越说越得意,唐寅的嘴角抽抽了好几回,他觉得自己够狂妄的了。
他科举结束后,虽然中了进士,排名靠后,上次的事儿也算是污点。
他和徐三思没有部门要,吏部也没人搭理他们,两人一寻思就送礼呗。
钱财花的比别人多,最后一个放到了钦天监当个八品小官,一个派道鸿胪寺也是个末流小官员。
两人轮休的时候,喝酒时,很是羡慕张倾的升迁速度。
从六品一下到正四品,普通人至少需要十几年甚至一辈子,这小子竟然用了半年多。
詹事府的少詹事,妥妥的未来天子近臣啊!
据说太子同张倾关系十分好,对他很是信任,花了十万两下注的的事情,都被御史弹劾了。
至少今日当他看到太子的时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当年大理寺监牢里土财主家的傻儿子已经颇有储君风范了。
朱厚照察觉唐寅自从在大牢里呆过之后,人就有些不机灵了。
也不搭理老是发呆的人,而是凑到张倾身边,笑眯眯的开口。
“你现在是状元,你说我要不要也去科举,同天下的学子比一比,没准我也能那个状元呢。这样我俩都是状元郎了。”
————————————————
历史上,这大兄弟,确实会这么多语言,甚至更多~~~~~
第177章 首辅大人名流千古50
朱厚照似乎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很好,摩拳擦掌的模样,已经在计划可行性了。
张倾并不给他泼凉水,少年人想法多些很正常。
“太子想好了怎么做了吗?”
等到太子的心思过去后,张倾才开口问道。
一说这个,太子的眼睛里又全是色彩。
“茶叶,瓷器,糖,丝绸,银钱,全部只给十分之一,余下的就用香皂和无烟煤弥补,最多给点纱线。”
朱厚照咂吧了一下嘴,十分开心,“无烟煤两百文一个,香皂一两银子一块呢。”
张倾见他把规则用的明明白白的,“那若是有人不要该如何?”
朱厚照脸上顿时就变了,沉声道:
“祖宗规矩,赐给你东西是恩德,还想挑三拣四的,成何体统。”
他这句话,就把要挑刺儿的文官的嘴一并给封住了。
唐寅不赞同的开口道:
“殿下,朝贡不能光看这些蝇头小利的,我泱泱大国的气度不能丢失。”
唐寅见太子和张倾不说话,于是就继续开口道:
“自立国以来,朝贡就是我们对外展示实力的唯一机会,让那些蛮夷治国臣服和感受朝廷态度,‘礼之用,和为贵’的态度!”
唐寅侃侃而谈,越说越激动。
“朝贡是一种手段,一种教化万方的手段,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手段!万不可胡来啊!”
“唐大人所言有理,正如此,我们就更要多了解一些藩国的情况,知己知彼嘛!”
太子嘴角挂着笑微微颔首。
唐寅隐隐有些自得,他觉得自己说服了太子,心中有着十分的成就感
张倾和太子又坐在一起,开始翻阅书籍。
尤其是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还有当初的郑和的航海日记,细细的查找翻阅。
“佛郎机的特产竟然是猫眼儿石,祖母绿也是石头,玉米好吃吗?铁铜这么多呢?”
“哎呦,倭寇境内竟然有好几座银山?铜矿这次多来点。”
“爪哇目前是朝廷的地盘,竟然有金矿,倾哥儿。。。。”
朱厚照本来高亢的声音压的极低,凑在张倾的耳边,呼吸打在她的脖子和耳畔。
张倾不用看,就能感受到他灼灼的目光,微微点头。
朱厚照就默契的把爪哇的小薄册子收入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