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噩梦惊袭(1872)

作者:温柔劝睡师 阅读记录

“我们……我们才是那些老人的食物?”翁成林一时间都要哭出来了,他本能的想要摘下这血孝带,丢得越远越好,可他又不敢,表情十分纠结。

李白捧起手中的木匣子,这也是孙长老专门交给自己的,今夜的寄死窑一定会出事,而破解的关键就在这匣子之中。

小心的打开木匣,里面是一只红布袋,布袋里面装着的是一种灰白色的粉末。

“这不会是骨灰吧?”栾立辉算是这些人中表现比较好的,如今还能保持理性思考。

只见李白用手捏起一点,就朝着脸移动,翁成林眼睛都直了,胃里一阵恶心,他以为李白会尝一下。

不过好在李白只是放在鼻子下轻轻嗅了嗅,随后也跟着松了口气,“不是骨灰,是香灰。”

“香灰也有辟邪的功效,有种说法叫敬香通鬼神,用敬香燃剩的香灰可以隔绝阴阳,在人与鬼之间划出一道界限。”

大家听到香灰这么有用,也不管能不能用上,反正每个人都分了一些,有备无患。

而在盒子底部,李白还找到了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好像是某种经文。

很显然,这就是那所谓的注生娘娘咒了。

“这纸是……”尧舜禹眼神一顿,类似的纸他不久前刚见过。

李白收起纸,小心的放入衣服口袋里,这纸是一张日记纸,就是第一夜被注生娘娘掳走的绘画老师的那本日记,她有印象。

在尧舜禹的提醒下,李白也穿上了属于自己的那身衣服,那是一身全黑的衣服,和孙长老她们一样的衣服,但好在没有布鞋。

一行人不再耽搁,趁着夜色就向后山进发。

路上李白再次和众人强调了寄死窑的禁忌。

原本他们还以为寄死窑位置隐蔽,找起来也要花费一番功夫,可事情比他们想的简单得多,后山有一处峭壁,峭壁下松散排列着几十个洞口,洞口规格都差不多,洞口外有砖块垒出的墙,只有最上面留有一丢丢的豁口。

夜里有风刮过树梢,发出类似人悲鸣的声音。

翁成林乍着胆子看向豁口处,那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到,可翁成林就是感觉里面有东西,有一双不怀好意的眼睛在盯着他看。

洞口上面有字,都是一些姓氏,看来也对应了洞中老人的归属。

“每个人都去找对应自己姓氏的寄死窑,记住我之前说的话,小心一些,都不会有事的。”

尧舜禹几人不再犹豫,纷纷去岩壁下寻找,而李白则留在外面。

待几人离开后,她蹲下身,取出那张日记纸,片刻后一阵很轻的诵经声慢慢传了出来。

诵经声与风声纠缠在一起,为虚无的夜色镀上了一层不安定的基调。

第1665章 当心身后

“大家不要有多余的动作,把自己携带的物品看管好,按照之前所讲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希望一切顺利。”

嘱咐完最后一句话,尧舜禹等六人分开,今夜的任务也在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没有心急,尧舜禹先远远的在山壁附近走了一圈,随后才走向上方写有尧字的洞口,他控制着距离,在一个安全的位置停下脚步。

洞口被一座砖墙挡住,只有最上方留有一道豁口,这座砖墙所用的砖就和他身上的那块一样。

视线凝视着豁口处,那里一片黑,看久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跟着旋转,如同一个漩涡要将他吞噬。

尧舜禹果断收回了视线,他取出手机,打开摄像头对准洞口,然后将画面放大,再放大,这一次他终于看清了,在那处豁口后的黑暗中藏着一双血红色的眼睛。

“找到了……”

尧舜禹松了口气,洞内有问题是一定的,这点他很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他真正担心的是洞内是空的。

收起手机,尧舜禹走到洞窟前,距离近了,一些细节也就瞧得更清楚了,眼前的这个洞是直接开在山壁上,而且里面的空间看样子也不是很小,想要在坚硬的山壁上挖出这样一个洞可不容易。

随着视线移动,尧舜禹注意到了更关键的东西,在洞的边缘留有一道道刮蹭的痕迹,就像是用锋利的爪子一点点挖掘出来的。

他脑海中瞬间想起李白曾经说过的,那些在地下泥人尸体中孵化出来的怪婴。

那些怪婴也拥有锋利的爪子,如果不是张援朝舍命盯住了路,李白必定会被怪婴挖肠破肚。

不再犹豫,尧舜禹将身上携带的物件一一取出,先是食盒,然后是墓砖,手摸到腰间系的布袋子时,他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摘下,那里面是满满一袋子香灰。

按照规矩,他需要先对洞窟行叩拜礼,随后送上食盒,接着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将墓砖垒上去。

这墓砖在此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瓦罐砖,寄死窑中的老人死掉后,这处洞窟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老人的坟,又因为这坟口小肚大,形似瓦罐,故又称之为瓦罐坟。

在仔细将接下来的动作想了一遍后,尧舜禹动了,他跪了下来,对着洞口毕恭毕敬的开始叩头。

就在第一个头磕下去后,还不等抬起,洞内突然传出一道声音,那是……那是一道苍老的声音,即便竭力压抑着,也在不断颤抖,“娃啊,你……你怎么又来了?不是不让你再来看娘了吗?”

“家里米缸里还有多少粮食啊,可不敢再糟蹋了。”

“娘知道今年大旱家里早就吃干了余粮,就连来年的粮种都没剩下,娘老了,没用了,哎,要不是带着娘这个累赘,你们一家也不必勒紧了腰带过日子。”

上一篇: 他没那么喜欢我 下一篇: 怪谈玩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