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我推乱步的猫(84)

江户川乱步的推理,就像是面前有个稿子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

“很明显,小鸟游那个警察与响达成了交易。而响也很快查明了案子的真相,所以他才会注意不用小鸟游的身份继续深入调查。”

“为什么这就说明了他已经查明身份了?”

“因为小鸟游警官在北海道,用他的账户登入东京警局资料库,不仅没有权限,而且很容易留下痕迹。恐怕响是这么对小鸟游警官说的——「认识我这张脸的警察还在东京警局任职工作着,倒不如先去外地警局工作五到十年,周围人对他没印象了,再回来东京会比较稳妥」,这已经是不需要他在关东地区的表现了。”

女警惊讶道:“你跟看见了一样。”

江户川乱步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讯息,也不需要再继续在警视厅调查下去了。

万一查到更多犯罪行为,响从书里面一出来,恐怕就要接受法庭的传唤了。

离开前,江户川乱步对女警说道:“关于你弟弟的事情,节哀顺变。”

萩原千速被江户川乱步的话再次惊到了,“你怎么知道我弟弟出事了?”

因为明明说的是弟弟警校的同学,当问到要确定身份的时候,萩原千速第一个反应不是打给弟弟,而是打电话给另一名警察松田阵平。

联系电话标注上也没有特别的称呼,聊天口吻上也没有亲昵活暧昧,表明女警跟亲近这位刑警,说明这个刑警应该是和萩原千速的弟弟关系很好的朋友,所以女警很自然地和他联系。

当然这也可能女警提前知道弟弟这个时间段在忙。

可从女警的性格作风来看,她并不是一个会和成年弟弟煲电话粥,事无巨细地聊彼此的生活,连第二天工作行程安排都很清楚的人。

除此之外,如果提前知道弟弟很忙的话,那作为同样在东京工作的弟弟好友松田阵平也应该知道些许,两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谈过萩原研二的事情,仿佛毫不挂心。

假设对弟弟毫不挂心,为什么要和弟弟的好友保持往来?两人既不是恋人关系,也不是亲人,连友情方面也很难谈得上。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那个男警官萩原研二过世了,两方互相保持往来,是为了怀念萩原研二。

这些想法就是一瞬之间。江户川乱步开了口,却懒得说那么多,只是简单说道:“因为我是江户川乱步。”

江户川乱步什么都知道。

包括对响的所有事情,他也明白过来了。

*

现在回到和爱伦坡对话上。

爱伦坡听到江户川乱步调查过响之后,应该对破解响设在书中的谜题也有了想法和答案,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触发无限循环结束的机制。

“可是,这次小说里面,非侦探的参与者不能参与破案环节,最多只能给提示,你忍得住不说真凶吗?”

江户川乱步对这种小问题,丝毫没有压力,“当然!”

爱伦坡就让江户川乱步进小说世界里面,但很显然,江户川乱步是对自己的性格完全没有自知之明。这是后话。

爱伦坡的书籍运行的无限循环机制其实是用了非常笼统的方式。因此要运行起来,随机性极强,且非常容易钻漏洞。这就是响设置这个世界的玩法,同样也是太宰治他们要注意的地方。

每次解决完“书里偶像被杀之谜”,就会回到“现实”。跟着参与者回到“现实”的还有响本身。基于响会影响改变书中人的记忆,自身会融入他们的“现实”,因此每次回归“现实”会有相应的变化,带起的“变化”同样作用于“偶像被杀之谜”的背景,因此每次伴随核心案件的背景都会有新的推理题。

在江户川乱步进入这个世界前,他和爱伦坡两人同时迎来了不速之客。

“我想知道他说了多少个谎。”

从东京来的松田阵平警官如是说道。

第43章 Case 01

Case 01 脸皮到底有多厚

两年前, 警校毕业。

读警校的时候,看着所有人活蹦乱跳的,谁都没有想到噩耗就近在咫尺。

收到萩原研二死讯,松田阵平能感觉到空气的沉动, 就像是夜间有人打开了破坏宁静的大门, 危险不安未知的黑暗生物钻进自己的屋子, 打算就这样直接盘踞到老一般。松田阵平到两年后都无法适应。

警校好友在一块, 总少不了萩原研二当气氛担当。

他不在的时候,仿佛连未来都不能讨论了,所有人都死在了警校毕业那一天。

“响也联系不上吗?”松田阵平问道。

从警校毕业典礼缺席当天开始,这个人彻底人间蒸发。

没有人应, 但所有人都给回答。

松田阵平一句话也没有说,连愤怒的情绪都没有, 只是口吻平淡,好像一瞬间从那个毛躁冒失的警校生蜕变成了成熟稳重的警官, 却叫人望而生畏。从那天开始, 谁都没有主动再提到小鸟游响的去向。松田阵平也以为自己都完全忘记这个人了。直到有一天,两年后的一天, 他收到了在横滨萩原千速的电话,那个电话询问他还记不记得小鸟游。

那人化成灰, 松田阵平都还记得他的脸。

在警校里面, 萩原研二对他那么好。萩原研二也不可能对响要求要什么回报。可是警校毕业后, 发了无数条短信和电话,甚至跟鬼冢教官要了联系地址,发了信件, 响也是没有一点回应。如果真的发生什么事情不能回应,松田阵平也认了。然而, 在葬礼结束第二天,松田阵平专门去他家门拜访,才从邻居那里听说他从东京匆匆忙忙地搬去北海道,而警校同学发给他的新的信件一封未拆,扔进了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