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氪金在夺嫡文里茍到最后(38)

作者: 若徐尘 阅读记录

崔铎一时之间没有应话,怔在原地。

景文帝见状有些不满,道:“崔卿,朕说的你可都听明白?”

崔铎脑海里想起了同为兵部尚书的李珣郁郁寡欢地拉着他喝酒的那天,天子威严,岂是允许他们置喙的。

他应道:“臣,遵旨。”

景文帝见他识趣,又道:“大年初一,你们大理寺还在办案,着实辛苦,待事情了结,朕自有封赏。”

“臣,谢陛下隆恩。”

景文帝:“既是如此,你便退下吧。”

高坐在上方的景文帝用着大拇指和食指揉搓了自己的鼻梁,又搓了搓疲惫的眼睛,徒然间苍老了许多。

崔铎恭敬地行礼告退,出了宫门,嘴巴抿地紧紧的,浑身都散发着不满的情绪。

宫外的冷风吹过,寒意刺骨,可他的心更冷,更刺。

他心中满腔愤懑无处发泄,可现下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去办,最后还是憋着一肚子的气回了大理寺。

新铺

岑绍元在大年初一被罢官并且下了诏狱的消息不胫而走。

不出两日光景,整个京城的街头巷尾便都在议论此事,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早已拿着第一手资讯开始娓娓道来。

“这前任户部尚书岑大人,据说平日里便是贪得无厌,府中堆满了金银珠宝。”

“这次可是踩到了咱们这位陛下的底线了,贪墨什么不好,居然连给西北百姓的赈灾银两都要贪。听说他的仓库里,粮食都满的堆不下了!”

众人纷纷附和:“可不是嘛!别人等着救命的钱粮都敢贪,活该被抓!”

“出城那天,清远侯只是跟他起了几句争执,他竟然还派人扮作山贼去抢劫,人家一个战功赫赫的侯爷,差点连命都没了。”

......

茶馆下面坐着听的百姓,各个都在嗑着瓜子,跟着叫骂。更有些不怕死的,还跑到岑绍元府邸的门口,围观大理寺和锦衣卫抄家。

据众多围观者所言,见到一箱一箱的宝箱从他府中抬出,有些箱子里露出一角金光闪闪,东西满的合都合不上。

曾经威风凛凛的尚书大人,一时之间都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得以唾弃。不少人还放言,等到他行刑那天,要去菜市场扔几个臭鸡蛋和烂菜叶。

而此时——

傅玉昭正悠闲地喝着茶,吃着精致的糕点,听着宝珠绘声绘色地描述她上午在茶馆听来的桥段。

她的心情相当好,一个户部尚书倒台,崔家的生意也被她全盘接收,三皇子的钱袋子可都没了。

他这次损失惨重,想必现在正在家里气得跳脚。

可那又怎样?

谁让他先来惹了她的不快,常言道“礼尚往来”,这只是她的回敬罢了。

傅玉昭现下满心盘算着该把锦绣坊如何改造。

同样的街上已有一家云锦楼,两家店铺相临,若是锦绣坊再开出来,也只是分流客人。

胭脂水粉的生意现下也已饱和,除非她能发明出更好看的色号......

首饰珠花,一时半会儿投入太大难以回本......

宝珠还在一旁气急败坏地骂着那户部尚书枉为朝廷命官,祸害百姓之时,傅玉昭眼睛一亮。

有了!

之前她新建的绣坊里收留了不少西北过来的流民,这会儿可以托他们去问问,在那场大火中尚还幸存的人里,有没有会做西北特色糕点或者会当地特色菜的!

毕竟在她那个时代,切糕还有烤全羊可是闻名全国的!

她要在达官贵人常来往的地方,开一家有民族特色的酒楼。

这些人虽然都没去过西北,但是一各个都心生向往。因为身份贵重又都娇生惯养,不可能真的跋山涉水去那边感受西北的风土人情。

没去过西北,但是可以去她的酒楼吃正宗的西北菜呀!

傅玉昭忙唤宝珠上前,让她挨个去问问那些新招来的绣娘。

傅玉昭突然来了干劲,她走到桌子前开始细细描绘新店的规划。

比如届时店小二应该穿什么特色的服装,酒楼中应准备什么招牌的菜肴,还有一应的装潢修饰。

一桩桩一件件,她都得记录下来。

宝珠似懂非懂地听着她的吩咐出去办事了。

翠玉在一旁帮着研磨,摇着头笑了。

小姐从小到大便是这样,只要一谈起做生意眼睛就发亮。

若是小姐的感情之路也像她做生意这般顺畅,便好了。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

谢昀近日真的很忙,每天都是披星戴月的。

当初的那些暗线,大部分是只认人不认物的,所以有些事情的后续只能由他亲自出马去解决。

正如今日一般,他之前布在刑部的暗线辗转将口信送到他手上,让他务必要出门见一面。

待他办完事情归来时,已然快过了晚膳的时间。

谢家府邸如今灯火通明,在南平街中甚是瞩目。

他从街角后墙低调地翻入院中,又匆匆将人/皮面具摘下,换好往日的常服。

正当他往前厅走去时,碰到了同样外出方归的宝珠。

宝珠也没想到在这个点会刚好碰到谢昀,她对着他福了福身子便转身告退,却被他一声叫住。

“宝珠,等等!”

宝珠有点诧异,往日里这位殿下对着小姐也是冷淡至极,几乎是不茍言笑。虽说是姑爷,却不像普通人家那般与夫人亲热黏糊,这会儿叫她有什么事?

她站定问道:“殿下有何事吩咐?”

谢昀:“夫人用膳了吗?”

“回殿下,奴婢刚回来,但若是按照往常的习惯,这个时辰小姐应是还未曾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