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她只想致富(242)
到晚上的时候,向瑾就向她妈了解了一下二十四号那天湾头的大概到人情况。
然后第二天一早她就拉着她妈和廖婶子一起去赶乡上的那个场准备食材了。
她妈就问,打算明天做啥子菜?
向瑾就道,「现在天气还比较热,食材放不得,而且明天也不当镇上的场,所以咱们还是尽量买些活物回去,明天一早杀都可以。」
「那我们买啥子喃?」杨菊云就问。
向瑾就道,「买几只鸡,几只鸭,再跟几条活鱼吧。」
「那肉就不买了?」杨菊云又问。
向瑾就道,「买啊,怎么不买?就是不要买的太多,买个二三十斤够那天用就行了。」
「那就这些?还要再买其他的不?」杨菊云就又问。
「再买十斤左右的排骨吧。
要是有猪头跟猪肘子卖的话,到时候就再提两个猪头跟几个猪肘子回去。
然后再买些豆腐跟豆乾,还有西红柿回去,应该差不多了吧?」
廖婶子就道,「可以,可以了,你们这个席面到时候做出来已经很好看了。」
向瑾点了点头,然后几人就一起去准备食材,之后又去信用社换了一些零钱,主要是那种分钱和角票的镍币,到时候要用于抛梁用。
第二天一大早,向瑾她外婆就带着她两个舅舅跟舅妈,还有几个表哥表弟就来了。
她外公跟外婆们两个给她们准备了一大背篓的白面蒸馍,她两个舅舅们一家给她们买了一大饼炮,一家给她们买了两条烟,还一家背了一大背篓的麦子跟谷子。
据说这是他们这里风俗,是娘家应该准备的,那白面蒸馍是要用于抛梁用,还有就是做为回礼给客人。
他们在将东西放下之后,就挽着袖子过来问她们有啥子需要帮忙的?
向瑾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安排他们干活,杀鸡鸭鱼的杀鸡鸭鱼,洗菜切菜的洗菜切菜,转灶台的转灶台。
不多时的功夫,厨房里的那一摊子事就被理顺了。
吉时将至,向澜就领着几个表兄弟跑去她们家的新房子那里蹲着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去抢钱和抢蒸馍。
向瑾也懒得管他们,毕竟留在家里他们也没有事干,只是叫他们到时候小心些,别嗑着碰着了,几人也答应了。
正午一点钟上梁准时开始,向瑾先是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然后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她就见向澜他们几个一人提着几个白面蒸馍回来了。
向澜一脸得意将手里的两个白面蒸馍举到向瑾的面前,「姐,你看,这是我刚才抢到的馍馍!」
另外几个老表也都向她扬了扬手里的蒸馍,同时他们还向她炫耀他们刚才还抢到了多少钱。
向瑾就有些哭笑不得,「你们都抢完了,那别人还抢什么?」
向澜就道,「才没有抢完呢,抛了好多呢,湾头的人也抢了很多的,还有两个大馍馍呢,可惜我们没有抢到,被艾朝云和宋开兵一人抢了一个去。」
看着他们几个都还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向瑾就觉得有些好笑,跟着就道,「好了,到一边去,别耽误我炒菜。」
「哦哦哦,」向澜赶忙避开。
两点钟的时候,向瑾他们家准时开席,他们一共开了五席,向瑾做了十道菜,几乎道道都是硬菜。
富贵鸡,咸水鸭,红烧鱼,水晶肘子,东坡肉,糖醋里脊,拆骨小炒肉,凉拌耳丝,粉蒸排骨,和唯一的一道素菜红烧豆腐。
湾头的人看到之后,都夸赞他们家今天的这个席面办的体面,向瑾他们也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叫大家吃好喝好。 (5,0);
然而就在大家饭吃到一半的时候,老向家的向艳居然携着贺礼来了。
大家都是怔了一下,不明白老向家的这是唱的哪一出,大家都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向瑾母女俩几个。
廖婶子就悄声问杨菊云道,「你招呼了老向家的?」
杨菊云就摇了摇头,「我哪有招呼他们?」
向瑾听到了,就道,「不管怎么说,她今天既然带着礼物上门了,我们就作当做于来者是客,先就这么着吧,请她入席吧!」
向瑾她外婆在听到向瑾这么说之后,也点了点头,见杨菊云没动,随即就推了她一把,「听瑾丫头的,不管怎么说,今天都是个喜日子。」
杨菊云犹豫着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去请向艳入座。
167.我们家不缺粮!
(4, 0);
饭刚吃下台,张老婆子突然气势汹汹地跑了过来,拉着向艳的胳膊就将她往回拖。
「你个不知羞耻的,我跟你爹一会儿不在家,你就跑出来丢人现眼,你跑来这里干啥子,啊?人家立房子管你的屁事,人家请你了吗?啊?
你个不害臊的东西,老娘昨天才打的十几二十斤的米,你就这样给我抛舍了,你还真是大方呢,啊?你一天天的不当家,不晓得那个柴米油盐酱醋茶贵呀,啊?
你把那粮都给别人拿来了,是想我跟你爹接下来喝西北风啊,啊?」
他们那有个风俗习惯就是像别人家立房子,还有就是家里生了小孩的,那都是要给别人送粮的,一般都是十斤,二十斤,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一百斤不论的,根据关系的亲疏而定。
只不过就是像九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的家里已经不缺了,所以像送十斤的一般都是给人送米的,像送十斤麦子都是已经拿不出手丢自个儿面子的事情了。
还有就是就是那种办满月酒的,一般在送粮的基础上还要再添加上十个以上的鸡蛋和鸭蛋,那是送给产妇的,带着一种美好的期望与祝愿,意思是让产妇补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