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雨(54)
谢治尘应了一声,“多谢公主。”
临行前,眼风有意无意地扫过裴勖之。
裴勖之气得将一双牙箸拍在食案上,起身便要去追,青罗恐他一时不知分寸,动手伤了谢治尘,叫住他道:“勖之,你且等一等。”
裴勖之只道她要命人依样给他备些糕点,却见她望着他,细眉微蹙。
“勖之,我知你不喜他,可你至少尊重他些,”青罗停顿片刻,继续道,“谢氏虽比不得国公府门楣,但亦是书香门第,家世清白,人品贵重,他身处困顿却不坠心志,寒窗数栽终有所成,点为状元,殊为不易。”
“不易?如何不易?他十几岁便中了状元,有人熬到白头还不第,”裴勖之气得脸都红了,“我不尊重他,他难道尊重过我?”
见青罗面露失落,没好气道,“阿罗,你性子单纯,莫被他骗了。”
“他骗本宫做什么?”青罗问了一句,又道,“本宫昨晚所言句句属实,他另有所爱,是我强行拆散了他们。”
裴勖之忍着气,冷笑,“既如此,何不立即和离?”
青罗只道:“你不懂。”
他不懂?他是不懂!裴勖之掉头便走。
青罗也没留他,她不知二人有意等她用朝食,因而并未起早,这一耽搁,上值恐怕都有些晚了。
裴勖之还更急一些,上马便直奔南城外,谢治尘望北,险些误了应卯的时辰。
青罗用过朝食,吩咐薛虎、秋叶拿公主府的腰牌去了趟大理寺,打听杜仲近况、几时能放出来,顺道给她捎些吃食物用。
无奈接待的胥吏口风甚紧,只字不肯透露。
青罗原想再去见一见杨寺丞,又怕落了行迹,反倒误事,只得耐着性子等消息。
幸而杨寺丞动作极快,大理卿得知杜案由其主审,当即命他带病办案,两日后,他便将工部司那名员外郎收了监。
那员外郎先是借职务之便,贪墨了造塔的银钱,继而纵着家奴趁乱刺死杜万玄。
他在城外的庄子里,搜出了兵刃血衣,刃口与杜村焦尸上的伤口吻合,行凶的便是他庄子里豢养的恶奴。
修塔营中在绳索上做手脚的监工亦招供,系受他指使。
罪证确凿,刑部、御史台,乃至朝中多少双眼盯着,这员外郎似是罪无可逃。
杜仲重入大理寺狱当日便遭了罪,浑身被抽得皮开肉绽,却始终不肯在状纸上画押,杨寺丞复职后才得以喘息。
会审当日,刑部侍郎、御史台王中丞会同杨寺丞,审理此案。
青罗得知那员外郎被判了斩刑,起初还有些不敢信,薛虎去大理寺接了杜仲回府,才放下心来。
不知怎么,隐隐又觉得此事过于顺利。
大公主登门,方知其中另有曲折。
原来会审前夕,皇帝曾召见三司主审官,定罪一事不再提,只问量刑,言下之意,竟是想保那员外郎一命,处以徒刑。
王中丞当即反对,此人手上数十条人命,若查明属实,按大周律例,当处死刑。
因言辞激烈,冲撞了皇帝,再度被仗责。
皇帝虽怒,尚算得冷静,此番只仗责二十。
饶是如此,王中丞也颇受了些罪,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卧床歇了好几日,会审这日仍是未能落座,可他到底心志坚定,硬是撑住,站着问完了案。
与他一同问案的刑部侍郎、杨寺丞几度坐不住。
“小妹,我想劳烦你将这药送给王中丞。”
青罗抿了口茶,笑道:“长姐为何不送?”
大公主坐在圈椅上,漫不经心地垂眸,欣赏玉葱上的鲜红蔻丹,“送过了,他不收。”
青罗又问:“既是不收,长姐为何还坚持送?”
大公主哼了一声,“还不是瞧他可怜?”
青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天下可怜之人何止他一个。”
“小妹莫不是也以为我对那臭石有意?”大公主失笑道,“他大抵以为本宫想招他做面首,本宫派人去,竟连门也不许进。”
青罗忍着笑,没再多问,应下了。
许是访客少,王家小仆竟还记得她,开门便露个笑脸:“郎君来了!”
王中丞先是拉着脸问:“公主怎又来了?”
青罗命春杏将那伤药取出,一面道:“王大人此番为本宫府上的杜仲翻案,本宫感激不尽,闻知大人抱恙,特来送药。”
王中丞硬邦邦地回了一句,“本官行事只为公道义理,与公主无关!”
瞥了眼那玉瓶,却是没说出拒绝的话,大抵是想起上回青罗赠的药,药效极好。
那小仆进屋奉茶,听外头有人叩门,与王中丞对视一眼,主仆二人俱都有些疑惑。
跑去将门一开,来人自称大理寺丞杨某人。
王中丞当即便说不见,又道青罗也该走了。
小仆留客道:“郎君何不饮过茶再走?”
王中丞瞟他一眼,道:“送客!”
春杏正待发作,被青罗按住了。
青罗带着春杏、薛虎告辞出门,窄巷里来客还未离开,赫然是杨寺丞与其仆从。
杨寺丞见了她,很是吃了一惊,“公主?”
青罗笑道:“寺丞也来探望王大人?”
她今日着男子袍服,杨寺丞只拱手应了声是。
天一日冷似一日,连日的阴沉,枝上枯叶几已落尽。
马车停在巷弄外,青罗与杨寺丞一同往巷口走,见他一脸踌躇,似是有话要说,索性道:“寺丞不妨直言。”
杨寺丞驻足,偏头看她一眼,道:“公主,本寺寺卿预备辞官。”
青罗一怔,“可是为了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