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绣春修罗(111)

作者: 雾京 阅读记录

卢新风出来唤司道玄进去。

皇帝已经坐在龙案后,精神勃发,瞧着比从前更加神采奕奕。

司道玄把大相国寺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报了。

皇帝眯起眼睛,“你的意思是,雍王可能贪墨了?”

司道玄道:“此事事关重大,暂未查明真相之前,微臣不敢断言。”

皇帝沉默了片刻,问道:“那依你之见,此事与雍王是否相关?”

司道玄依然说不知。

皇帝被他这幅古板的模样气笑了,摆摆手道:“罢了,你新官上任知道什么?此事交给你去查,务必将真相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司道玄道:“微臣遵旨。”

皇帝落实了此事后,又道:“北燕来朝,希望能与咱们在骑射上较量一番,虽说北燕之人个个马背上长大,但咱们大梁也不能示弱,三日后,朕要在京郊猎场举办围猎,届时你与定安县主同去。”

“定安骑□□良,未必会败给北燕,但事成之后,我希望她,能消失得干干净净,陈卿,你可明白?”

司道玄跪下磕头,掩住眼中的神情,道:“微臣明白。”

皇帝满意的赶走了他。

司道玄回到陈家米铺,却见杨萝给一个小孩子递了一袋米。

小孩道了谢,匆匆忙忙跑出去了。

陈掌柜叹气道:“县主啊,虽说您如今是我们公子未过门的媳妇,但是咱家的米铺也经不住这么造啊,如今米价这么贵,这个孩子都来买过多少次了!”

上次,杨萝给这个小孩十斤米,这才多久没见,这个孩子手里的十个铜板,已经连一两米都买不到了。

杨萝觉得蹊跷,问道:“掌柜,按道理说,卞尚书年初的时候已经开仓放粮,而且如今是五月,江南的第一批粮应当已经收成入市,为何如今的米价,不降反增?”

陈掌柜叹了口气,道:“县主有所不知,卞尚书说的发粮,十斤有一斤能发到我们这边来,就算是烧高香了!”

杨萝道:“这么说,其实你们并没有收到粮?”

陈掌柜道:“可不是嘛,如今的粮价已经是年前的两倍了。”

杨萝思索着,突然柜台边传来一阵喧闹。

“怎么可能?这一吊钱是足额的,绝不可能少,我看你们就是店大欺客!”

小二连忙道:“您可不能这么说,您瞧这秤,秤了就是差十文!”

杨萝快步走过去,拿起秤仔细看着刻度。

一吊钱的一百文,可是秤上显示的刻度却不足一百文。

杨萝眼皮一跳,对小二道:“抓一把铜板出来。”

□□

小二依言抓了把铜板出来,放在秤上。

一百枚铜板,在秤上的重量却不足一百文,和方才的一吊钱一样,少了十文的重量。

杨萝偏头看向司道玄。

司道玄对小二道:“给这位大姐吧。”

小二得了吩咐,只能收下这一吊钱,不再磨叽。

杨萝和司道玄依旧在茶楼叙话。

杨萝捏着一枚铜板仔细观察。

杨萝瞥了司道玄一眼,“你怎么想的?”

司道玄道:“你心中有数,不妨说来。”

杨萝道:“去年年末,我因为京城粮价过高心生疑窦,南下江南彻查江南粮案,回京之后,卞笛用京城粮仓抚平了粮价,我那时并没有多疑心,以为此事已经全然揭过,可是如今瞧着,并没有。”

“大梁的铸币权一直掌握在朝廷手里,开国以来,用的都是大梁通宝四个字的印信,所用的铜也是京郊九方山的矿藏,可是,这钱币的重量却少了十分之一,一文钱拿在手里是察觉不出来,可是一吊就不一样了。”

“方才那小二抓的一把铜钱,竟然没有一枚是真钱。”

司道玄沉眸,“你的意思的,这些都是□□?”

杨萝道:“怕是如此了。”

如今市面上,只怕是□□的分量要比真钱要高了。

粮产减少,□□横行,难怪物价飞涨。

杨萝沉吟道:“或许我们都忽略了什么......”

司道玄道:“卞笛手握户部,此事他必然不会不知。”

杨萝下意识地点头,呢喃道:“卞笛是王家的人,王家与雍王府脱不开干系,此事若没有王家的掺和,只怕是行不通的。”

“雍王的封地雍州,就在江南道。”

杨萝去江南,仅仅是去了杭府,并没有踏足雍王的封地,此时想想,当时应该去瞧瞧的,如今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倒是显得被动。

杨萝总觉得这其中有一根看不见的弦牵动着,可是这根弦到底在哪里,她也不知道。

“私铸铜钱是死罪,此人胆子如此大,想必来头不小。”

杨萝沉吟着,“你觉得,此事,要不要交给官府去查呢?”

司道玄道:“朝中有何人可信?”

杨萝摩挲着指尖,道:“我倒是觉得,可以借此机会,扶持些自己的人了。”

司道玄眉梢微挑。

“我记得当时授官之时,你和表兄都进了翰林院,但是那位榜眼杜玉书,并没有入翰林院,反而进了大理寺,是吗?”

司道玄颔首道:“不错。”

“你觉得,杜玉书如何?”杨萝问道。

私心里,杨萝并不希望把纪昶音卷入这种纷争之中,思考人选的时候,也没有把他考虑在内。

司道玄道:“可以一试。”

杨萝道:“既如此,那不如将此事透露给他。”

司道玄眉头一皱,攥紧的指尖又松开了,慢慢地点了头。

此事暂且搁下不谈,司道玄将今日皇帝的意思告诉了杨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