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绣春修罗(33)

作者:雾京 阅读记录

孟离转过头去不看杨萝。

孟离把最后一个山匪踹飞,一转头,杭府的城门已遥遥在望。

此时距离她们遇到戴春和那日已经过了三日了。

这一路上她们碰到的山匪多如牛毛,正如戴春和所说,这些山匪杀伤性并不强,大部分都是落草为寇的农民。

孟离平静地坐回车辕上,拉起缰绳,赶着马车朝城门奔去。

城门萧索,只有一队卫兵把守关隘,连一个进出的人都没有。

卫兵身披重甲,个个神情肃穆,步履稳当,装备精良,往那儿一战就是威武之师。

杨萝的马车被卫兵拦了下来。

“站住,你们是谁,来杭府做什么?”

杨萝撩起车帘,道:“官爷,我和妹妹是从京城来杭府寻亲的。”

卫兵皱眉,语气严肃道:“杭府近日发生了命案,城门不许进出,你们回去吧。”

“官爷,劳烦您行个方便吧,我们是来投亲的,无依无靠,实在是无处可去。”杨萝瞬间换了张脸,泪盈于睫,楚楚可怜地看向卫兵。

卫兵不为所动,“说了不行就是不行,赶紧走,别逼我动刀剑。”

孟离摸住腰间的长剑,握住剑柄欲拔利剑出鞘,却被杨萝按住手腕推了回去。

“既然如此,我们也不打搅官爷,等过几日命案查清了,我们再来。”杨萝笑盈盈道。

孟离瞧着杨萝这堪称绝佳的变脸技术,抿了抿唇,松开了手,将马车调了个头,离城门远去。

杨萝坐回马车里,戴春和不解道:“你不是要进杭府,怎么被人家一拦就回来了?”

杨萝吩咐孟离在附近找个地方落脚,这才道:“你没瞧见吗?方才那一队人马少说有上百人,而且是难得的精锐,我们硬碰硬,没有胜算。”

“更何况,杭府内情况未明,贸然闯进去只怕会打草惊蛇,寻亲未成,还把自己搭了进去。”

“不划算的买卖,我向来不做。”

戴春和没想到这一层,赧然地沉默下来。

杭府是整个江南的中心命脉所在,封城事关重大,可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实在是可疑。

杭府外依然是人烟寂寥,孟离驾车走过两个空荡荡的村子,才勉强看到一缕炊烟。

敲开这户庄户人家的柴门,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从里面拉开了门,半个身子躲在门后,怯生生地望向她们。

杨萝从马车上跳下来,蹲下来和小女孩平视,“小妹妹,我们是过路的行人,如今天色渐晚,可否容我们借宿一晚?”

小女孩一转头跑进屋子里,连门都没有关上。

杨萝抬起头看戴春和,问道:“我很吓人吗?”

虽然上辈子朝堂上那群老东西很怕她,但那也是上辈子的事情了,如今她可是个大家闺秀。

戴春和在杨萝的注视下慢慢偏过头。

虽然孟离动不动就举刀砍人,而且时常冷着一张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是平易近人的杨萝叫她有些发怵,不敢多说几句。

杨萝叹了口气,却见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妪牵着小女孩从屋子里走出来。

杨萝站起来,朝老妪微微颔首,“老人家,打扰了。”

老妪步履蹒跚,头发全白,脸庞枯如树皮,“姑娘,听柳芽儿说,你们想借宿?”

杨萝道:“是,还请老人家行个方便,容我们借宿一晚。”

老妪欲言又止,看了杨萝他们好几眼,道:“好吧,你们随我来。”

“老人家,我们这一路走来,觉得人烟稀少,莫非你们这村里只剩你们祖孙二人吗?”杨萝问道。

老妪沉默片刻,粗哑的嗓音带着历尽沧桑的悲苦,道:“差不多了,都走了,去外头了。”

“为何此地的青壮年都不见了?”

老妪道:“姑娘能到此处,想必已经见过外头那些人了,他们就是。”

杨萝的心沉了沉,果然如此。

杨萝道:“老人家可否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妪推开房门,摇了摇头,道:“姑娘,歇息一晚之后,你们就赶紧走吧,别留在此地了。”

老妪牵着柳芽儿走了,只是柳芽儿却不时地回头来看杨萝,似乎是有什么话想说。

天色将暗,杨萝三人动手铺了床,点上了蜡烛,等着天色慢慢暗下来。

柳芽儿敲了敲门,将一盆野菜羹端给她们。

“给你。”

杨萝蹲下来,瞧着野菜羹心里不住地叹气,脸上却笑着说道:“谢谢你。”

柳芽儿手指搅着打补丁的衣服,湿漉漉的眼睛看着杨萝,让她忍不住心软。

“柳芽儿有什么话要和姐姐说吗?”

柳芽儿回头看了一眼灶房,低声道:“姐姐,你能把我爹娘找回来吗?”

杨萝问道:“你爹娘去了哪里?”

柳芽儿道:“我爹娘进了府城,好久没回来了。”

杨萝道:“那村子里的其他人呢,也去了府城吗?”

柳芽儿摇摇头,“不是的,他们晚上就会回来的。”

杨萝眼底掠过一抹深思,“你爹娘去了多久了?”

柳芽儿道:“很久了。”

柳芽儿眼底漫上泪花,“柳芽儿想爹娘了。”

杨萝拿袖子轻轻擦掉柳芽儿的眼泪,“好,姐姐答应你,帮你找爹娘,别哭了好吗?”

柳芽儿点了点头。

杨萝道:“柳芽儿给了我们野菜羹,姐姐也有东西要给柳芽儿。”

杨萝从行李中翻出两块硬邦邦的炊饼,“拿着吃吧。”

虽然没有荤腥,但对柳芽儿来说,干瘪的炊饼也比吃了近半个月的野菜羹要好得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