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雨天也没关系(22)
具体怎么在一起的,其实就是大一军训的时候,社团来招新,苏荔低血糖正好晕在了当时是新闻社社长的穆骁面前。
十八九岁的年纪,谁不喜欢油腔滑调,还很会讨女孩子欢心的学长。
以及,英雄救美这种情节,本身就是缔造一段孽缘的开始。
这种在中外历史着作中就曾上演过无数次的戏码,再编下去可称作是烂俗,结果呢,落到如今也未过时。
初恋嘛,那时的苏荔着实没有一点经验。
她以为的确认关系就只是确认男女朋友关系,方便介绍给身边朋友认识,却没将充当情感垃圾桶和形影不离当作女朋友的义务和必需要素。
一开始还有新鲜感,没过几个月,苏荔就开始厌烦这种相处模式,她需要私人空间,不喜欢事事报备,这点让她感到困扰。
从另方面来说,她又极为矛盾地贪恋男朋友的拥抱和亲吻,亲密的肢体接触让她食髓知味。
曾经的她也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取安全感,然而在那以后,她真正意识到,似乎不能将指望寄托在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身上,包括父母。
两人谈了一年多,虽然依旧没有为彼此磨合太多,却也习惯了对方塞满自己的学习生活。
苏荔以为他们会一直好下去。
但很快她发现室友跟穆骁的猫腻。
两人什么时候熟到可以一起约着去逛商场,怎么都不知会她一声?
相片是苏荔一个学妹拍给她的,好意提醒她小心被撬墙角。
非常专业的偷拍角度,能看见两人宠溺的笑脸,还有互喝对方奶茶的亲密举动。
苏荔仔仔细细看过,居然跟个局外人似的点评了一通:他好鸡贼,跟女孩子看电影连爆米花都不买。
学妹好奇地问,“学姐,你们早就分手了吗?”
“不是的,他出轨了。”
苏荔到现在还记得小学妹因震惊而晃动的瞳孔,她问自己:“你不生气吗?”
苏荔脸上划过一丝忧伤,她想生气啊,但没生起来。
苏荔见过很多人愤怒到极点,一瞬间目眦欲裂,格外可怖。
每逢遇上对方面红耳赤跟她吵架,或者出言不逊冒犯她,她第一反应是找摆脱现状的办法,思考对方某句话是否触及她的底线。
可是她底线实在太低,心理活动也太丰富,常常错过生气的机会,事后又认为反正事情已经过去,毕竟没对她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那她也不必困于其中。
生气其实是她的知识盲区。
又或者说,她的脾气跟捏久了的橡皮泥没什么两样,不知不觉中失去弹性和张力,哪儿还有什么爆发点。
苏荔给了自己一星期时间消化,顺便一点一点收拾好穆骁送她的物件,找不到的也不强求了。
带着物品去找穆骁的时候,她只说了句“想分手的话,你可以早点告诉我的”。
话音刚落,他的悲伤竟然比她更甚。
不得不感叹,男人的演技真的连自己都能骗过。
他发来很长篇的解释,苏荔没有看完。她那时候真的很忙,重拾画笔,大部分时候都在机房或者学姐的工作室。
没时间伤心,没时间祭奠腐烂的初恋,她要保证漫画周更,阅读小作文的两分钟于她而言都很珍贵。
经常需要去校外采风,她就干脆搬离宿舍。
她尽可能地退让忍受,事情走向却变得不可控。
没错,分手后不久,室友就与穆骁官宣。
不怎么熟的同学和社团同僚都来打探苏荔对渣男渣女的态度。
苏荔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最该解释这件事情前因后果的人并不是她。
所以她统一回复:不清楚,很久没联系了。
不知为何,这话传在室友耳朵里就变了味。
她找去图书馆无理取闹,当众甩了苏荔一巴掌。
室友的一巴掌让苏荔想起了高中时秋亚闵怒不可遏的羞辱打骂。
某个瞬间,苏荔只觉得地面深陷,她整个人逐渐变成气态,被深不可见的黑洞吸进去。
越想呼吸越喘不过气,她多希望有人能来救救她,可她太清楚,世界上所有突然降临的救星只存在漫画中,于是她当即落荒而逃。
众目睽睽之下,很丢脸,苏荔知道。
但这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潜意识反应,否则在那种情况下她一定会出大丑,她也许会歇斯底里地发抖,也许会在恐慌下与室友撕扯。
她也许会变得被愤怒掌控的怪物一样面目狰狞而可憎……
这件事在当时传播率很广。
众所周知,校园表白墙除了表白,什么都发。
视频被热心群众投稿,知情人在评论区讲清缘由,引发吃瓜校友对渣男渣女的一场讨伐。
苏荔被打之后没有还手,人们更是同理心泛滥,替她叫屈和审判。
律师告诉苏荔可以要求对方承担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比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另外,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经济损失均属于合理索赔。
苏荔心软了,最后没追责。
因为室友那年的奖学金、副会长竞选资格被流言摧毁,大概是风评也变差了,之后也没有在学生会活跃。
苏荔有想过,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否从一开始就被人左右,因为情节太像青春剧里的狗血桥段。
而这种桥段里总有一个或者很多个酷爱扭曲事实的反派。
最该出现的前男友,却在整个事件发生期间彻头彻尾地隐身,甚至连名字都淹没在了表白墙的评论区。
苏荔嗤之以鼻,所以现在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