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姑娘她坐享财成(108)
但俗话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之玉很乐得替好友出了这口气。
她把从王诤那里得到的伯爵府各样丑闻密辛故意透露给了竺如雪的对头,没几日就传得到处都是。
竺如雪就是个银样镴枪头,根本遭不住这般丢脸,三两日都没挨过去,从学堂里哭着回家,就再没来上学了。
可那是伯爵府的丑闻,虽然跟她一个姑娘家没关系,但传了出来就再也收不住了,大街小巷都有人议论。
而王之玉抱着一个沉重的布袋子回家,将她节俭得几乎有些抠搜的父母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要不是得知这是长房长子给的钱,他们绝不敢收下。
一家子也倒会打算,这钱白放着只会逐渐花光,倒不如置了田产,三两年回了本,从此也是一笔不小的产业了。
霍三娘得知了此事,不由得苦笑。
她知晓王诤是有些被王将军带歪了的品性,诸如鲁莽粗俗不解风情等等。
却不知道还会暗地里使这等阴私下作手段。
不过,念在他是为五姑娘出气,也是个知道心疼妹妹的,霍三娘竟是有些欣慰。
想到她精心养育长大的小姑娘无端遭了这个罪,霍三娘又是心疼。
好在五姑娘天生就是个好脾性的,病好没几日,又巴巴儿地来看望她了。
霍三娘心中愈发慰藉,她就知道月儿心里还是想着她。
霍三娘整顿族学,从制度到管事,通通换了个遍。
虽然触动到一些王家老牌人的利益,但有了王诤这个深得圣心的粗蛮冷面人在,谁也不敢真正反抗霍三娘。
一个个除了阴阳怪气地哭哭祠堂,便也就只天天期盼家主王将军能早日回京,好给他们王姓人主持主持公道。
五姑娘不上学,家里高兴的还有萧淮奕。
听见她想学学生意上的事情,家里意外地都挺支持。
这几年女子经商的事情也不甚稀奇了。
况且家中女性,算上丽姨娘,全都有了傍身的产业。
可以说即便有朝一日脱离了萧家,她们在财力上也可自由过活。
这份底气和安全感孩子们不会懂,但大人们却是切身体会的。
与其说她们热衷的不是挣钱,是热衷于维护心里的宁静。
丽姨娘对此尤为支持。
她甚至还到上房找萧三娘说情,想要六姑娘一同跟着学。
得益于全家早期的努力,如今家里人若有心从商,不必再事事亲力亲为。
就像宁氏开店不用再从锅碗瓢盆的预算做起,萧淮奕要行商不必再自己个儿赶着驴子找买家。
眼下五品郎官萧淮奕刚领了一份不小的差事,那便是帮着户部采买铜斤。
虽说萧淮奕是个低调性子,但他十分敏锐地从朝廷的举动嗅出了商机。
此番采买铜斤阵仗非常之大,想是新帝对当世通行的铜钱有什么革新之举。
眼下若能顺着朝廷的风向,开个小钱庄也必是稳赚不赔的。
如今家里的两个姑娘既然有心历练,他索性让她二人慢慢将小钱庄筹办起来。
这小钱庄业务并不如南方那些大银号那般齐全,一般都是供客人兑换银钱,实力再大一些,便可有银钱的存取业务。
再厉害一层的,有的钱庄将金银首饰铺子联合起来开,做一些实业,两者关联,利润更胜。
萧淮奕若是为着挣这项银子,断不会叫两个闺中丫头来开钱庄。
无非是想在她们出嫁之前磨炼一二,也多些人生经验。
今后的路也能少吃些亏,尽量避免五姑娘上学堂那样的糟心事发生。
先练练手,明白了生意到底是怎么做的,后头再接手大生意,心中也有章程了。
头一回自己经营,姊妹两个都十分上心。
她们的生意模式很是简单,就是给客人进行银钱铜钱甚至是银票之间的兑换,从中抽取少量的费用作为报酬。
还有一项业务,便是低价回收那等劣质铜件,再批量售卖到官方采买铜斤的人手中,赚取中间的差价。
即便是如此透明简单,几个月来,她们的小店铺还是踩了不少坑,也吃了不少暗亏。
便是到了如今,萧家给他们投资的银子还是亏损的情形。
姐妹两个终究失了兴趣。
但也不是一分收获也无。
至少下次再开钱庄,她们便清楚怎样管理铺子。
只是眼下暂时没有这样的兴趣罢了。
一来是因为天寒地冻,六姑娘须得好好在家养身子。
二来则是丽姨娘自请帮着六姑娘顶一阵子。
她一上来,十分看不下去两人的一些怠政,便在小店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小钱庄的收益眼看着是上来了,但五姑娘却成了个摆设。
她每日一到店里,事情都由丽姨娘提前安排处置完了。
自己个儿更是被请到小楼上喝茶看话本子,连吃食点心等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渐渐地,五姑娘倒也用不着往店里去了。
萧三娘虽对丽姨娘的做法不太满意,但终究碍着六姑娘的颜面,不好对她的生母多加斥责,也就随她去了。
她只将五姑娘揽在怀里不住地摩挲:“原不过是给你们姐妹俩解闷玩的,如今哪里还需要弄这些?将来家里给你们陪嫁产业,自然也要陪会经管的人,哪里就让你们操心了?”
宁氏私下里恨铁不成钢地点着她的小脑袋:“真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似你这般心大,今后还有多少亏吃不得?”
对此霍三娘和萧三娘意见统一,但王铮竟然同宁氏一般看法,只是他说出来却是为着嘲笑五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