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姑娘她坐享财成(43)
她索性指着那东西,打断了爹爹的讲话,自己含糊不清地说要。
卜庄头直接掰了一根蜀黍,将包壳去掉,一整个递给她抱着玩。
父女两个逛了半晌回去,只见院中炊烟袅袅,宁氏已经做好了晚饭。
一家人趁着晚霞的颜色吃了饭,篱墙外头赶牛放羊的孩子们才慢慢回来。
五姑娘可喜欢瞧这些热闹了,她兴奋地盯着路过的牛羊,又不敢靠近,只伸出指头指着它们惊呼。
孩子们瞧见这样的小萌娃也十分稀罕,赶着回家吃了饭,又约着过来找五姑娘玩。
王丫头的娘挑了一筐鸡蛋,叫她送过来给东家奶奶,王丫头想了想,又到鸡笼子里挑了一对毛茸茸的小鸡仔,一起送了过来。
到了院墙外,她又不好意思进门,只央了顺子给带进去。
顺子好笑地道:“平日也没见你胆小啊,送东西得自己进去才显诚意,叫我们代传算怎么回事?”
王丫头只好进了院子。
她原本担心东家奶奶会嫌弃他们这些泥腿子,不想却是个和蔼不过的主子,见到她还笑着招呼。
“这是鸡蛋和鸭蛋吧?”宁氏瞧见框子里的蛋,颗颗都是大的,可见是特意挑选过。
王丫头立刻接话:“奶奶真是好眼力。这是我娘攒下来准备着孝敬的,您别嫌弃才是。”
她又将另一个篮子放到面前来:“这是两只小鹅仔,想孝敬给小姐,小姐要是喜欢可以养着玩玩儿。”
宁氏被她伶俐的模样逗笑了,指着自家闺女:“你叫她月儿就行了,我们也是普通人家,不必太讲究。”
王丫头连连推辞说不敢,丫环也被她逗笑了:“是真的,你只管这么叫,这样才好养活。”
说着要将那篮子里的蛋给腾出来:“我数了数,待会给你铜板吧,眼下没有称,碎银子也不好称。”
王丫头一听说要给她钱,连篮子也不要便跑走了。
弄得主仆两个人一头雾水。
还是顺子给她们解了惑:“奶奶只管收着吧,一筐子蛋值个什么?要不是三爷前头给出银子,他们哪有这项出息。”
顺子将萧淮奕出资二十两鼓励庄户搞养殖的事情一说,宁氏这才明白过来王丫头的举动。
“我瞧这小姑娘倒是个伶俐的。”
伶俐之外,又比旁人多了一份周到,只看她还想着赠送一对小鹅给五姑娘玩儿。
顺子冷笑一声:“这丫头鬼主意可多了,她去集上抱来一只母鸡,一窝一窝地抱,到了如今,自己个儿一分钱没出,鸡啊鸭啊的养了一大帮。”
王丫头的这番操作早在庄子里被人翻来覆去地说了,庄户们每每说起来,都有些羡慕嫉妒恨。
原因如下:
别人家一年到头盘出一对猪仔,养羊的人家至少也得两年才能长大下崽。
唯有她养鸡,将个爱抱窝的老母鸡应用得淋漓尽致,也不管鸡蛋鸭蛋,两三个月下一窝,如今头一茬的鸡鸭已经长大开始下蛋了。
过些日子这些新长大的自己也能抱窝了。
一生十,十生百....
如此速度,简直恐怖如斯。
而且她养这些东西,全靠她那半瘫的娘在家看着就行,完全不耽误她自己干活。
不像别人家,还得专门出人手到山上放一整天。
庄户们越想越觉得自己亏大发了。
第 27 章
萧淮奕一家刚到苦头庄住下,第二天一早,便开始了庄子里的秋收。
他们先时播种的时候就比别的庄子早,如今秋收也是提早了半月有余。
先是收黑菽,那东西不能在地里晾的太干,否则豆荚崩开,豆子就四处乱崩到地里收不起来。
所以要要趁着豆荚还有一丝软乎气儿,收到打谷场上暴晒,经过反复捶打,再将细碎的豆壳筛去,便剩下成熟的黑色的豆子。
王春同往常一样,连枝带叶满满背了一大篮子,明显感觉到比去年重了不少,这显见得是豆子长得好的缘故。
按照萧淮奕的吩咐,先收单独种的,再收混种的。
两拨都是种的十来亩,结果粮食打下来,混种的黑菽足足比单独种的多装了三十几个粮食袋子。
庄户们晒黑的脸上满是笑容,再疲惫的身躯也阻挡不了他们奋斗的热情。
接下来收的是番芋,这东西埋在地里久了要么烂掉,要么遇水就发芽,收回来还得赶紧藏到地窖里头,遇着阳光也会发芽。
孩子们不上山放牧了,牛啊羊啊猪啊,就赶到已经收割过的地里啃野草,他们参与到全员大秋收里来。
刨番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锄头下去,翻出来的番芋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和猜拳差不多让人期待和兴奋。
他们跟在大人的锄头后面,一个一个捡到箩筐里。
无独有偶,混种的番芋还是比单独种的高产。
全庄子人一起劳动,就连那不沾农事的东家奶奶也参与进来,给大伙儿送晌午送热水。
秋天的苦头庄田野上洋溢着欢笑,就连偶尔的凉风习来也满是丰收的喜庆。
最后是收蜀黍,不必萧淮奕嘱咐,他们已经熟悉了流程。
大伙儿也想知道,这混着种的蜀黍又能比单独种的多收几担?
等地里忙活儿得差不多,日子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
尽管宁氏已经很仔细在给五姑娘防晒,但她的小脸蛋还是黑了一个度。
萧三娘知道她们在帮着萧淮奕忙,虽没有催回家,到底打发人来瞧了好几趟。
如今活也完了,宁氏再怎么不舍得,也必须要回去给婆婆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