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姑娘她坐享财成(83)
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甜水庄的耕种方式怎么就获得了高产。
回家讲不出个道理,自然没人愿意跟着学。
甚至有人还质疑萧淮奕这纯属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扬言三五年之内必定露馅,毕竟谁有那好运气年年涨收成呢?
萧正山带着同伴来找萧淮奕诉了一通苦,萧淮奕倒是有心给他解惑,但也知道萧家村的事情急不来。
他袖子一挥:“眼下我要出去走一趟生意,等回来空了再细说。”
萧正山眼神一亮:“那叔叔带我们一道吧,我俩给您打杂。”
“你行么?你家里人手也不多,种地还是要紧的。”
像他这样的大小伙子,真是干活得力的,顶多农闲时候父母会同意他们出来找点零活。
萧正山连连保证:“只要叔叔肯收我,家里我能说通。”
于是,萧正山和同伴萧柱也加入进了走货的队伍,跟着家伙计们当个力工。
商队启程之时,五姑娘还在呼呼大睡。
等她反应过来要找爹爹,已经过了两三日了。
平日里萧淮奕在家也是到处忙,回家来都是很晚了。
五姑娘先还没有察觉,等心里觉得有些想爹爹,却被母亲告知出了远门了。
五姑娘伤心地哭了两场,终究又和六姑娘玩在一处,又经常去到绣楼里找干娘玩。
这日子过得还有几分忙碌,便又逐渐将爹爹抛在脑后了。
萧淮奕等人坐了几日船,同南来北往的旅人不断地打听着路线和各地风土人情。
还要安排人日夜轮番看守货物,也是辛苦异常。
商队的日常吃住耗费,原本应该由四个主事人按着各自带的人头把份子凑在一块,再统一采买供应。
可萧四郎不仅没带一个伙计,连他自己的盘缠都没带。
到了吃饭时候,却是他蹦跶的最欢实。
一会儿嫌弃伙计饭太过难吃,一会又抱怨守夜的不好好看着他那两箱货物。
其他人瞧在他是东家亲戚的份上不与他争辩,却也是能躲则躲。
他们所有人都吃的一样的,出门在外没有讲究的条件,便是萧淮奕也啃过几顿干馍就咸菜。
萧四郎再次抱怨到他面前,萧淮奕气定神闲地就让他闭了嘴:“老四你这回没带盘缠不要紧,卖了货从你利钱里头扣下就是了。”
他指了指几个力工:“还有他们帮着你看守,搬运,工钱也是要照扣的。”
萧四郎一听这个就老实了,本来他这次投的就不多,还不知道能挣回多少呢。
再这么扣来扣去的,他总不能两手空空地回家吧。
打那以后,他吃饭变得节省了,饭钱先喝上两大碗免费的汤水,能节省半个馒头都绝不多吃。
干活也变得积极了不少,要不是担心他走路不稳当,怕摔碎货物,他都想上手帮着搬运货物了。
于是只好主动申请帮忙看管东西,以此来换工,让别人替他搬运货物,就用不着出工钱了。
真正主事的人也只有萧淮奕,吴新成和徐胜三个,少萧四郎一个竟是没什么影响。
为了将货物尽可能地卖个好价钱,商队一直往北走,一路上都留神各地的情形,直到了萧淮奕最初卖掉东西补充盘缠的地方。
这里北到南极山已经不远了,西边再走几个半个来月的路也就到了边境。
第 51 章
商队在此处停下,低调地寻摸了半个月,这才找当地官府报了备,小心谨慎地将货物一点点出了出去。
只因这利润翻得实在太高,他们都怕惹来眼红的家伙找麻烦。
手中货物出尽后,三人一商量,又多逗留了些时日。
他们改了装扮在城中闲逛,打听着这些货物的行情。
这才知道先前的谨慎属实没有必要,因为收货的商家再转手售卖,竟又翻了许多利润。
他们不会成为抢占别人市场的眼中钉,只会成为各家商贩争抢的香饽饽。
但他们还是保持低调,平日里对伙计们的管理也十分严格,不许他们向外说出自己是干什么行当的。
卖货所得的银两都暂且收在三个人手中,萧四郎也不知道自己的份儿具体赚了多少钱。
但通过平日与商贩们成交的价格来看,五十两翻上几翻是没有问题的。
光知道这一点,就叫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恨不得马上将钱拿到手,拍到老爹和自家媳妇儿面前,让他们知道知道他萧四郎的本事。
不过这几个月的经历叫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隐忍。
因为这些利钱,还能再滚!
北地集市上烂大街而南方匮乏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就拿皮毛来说,一两银子能买上一张不错的皮毛粗料,这样的成色在南方的州府这类大地方能卖到几两银子不等。
再有就是各样颜色的石头,和具有北方特色的陶瓷等物,转运到南方也都是紧俏货。
更别提这边的干果水果等吃食,这些头回到过北方的人从不晓得还有一种瓜果可以生着吃,虽然味道有些淡,但听着当地人的描述,也算是稀奇玩意了。
只可惜这时节还在开花,他们都无缘等着一尝了。
萧淮奕打听了许久,才在一些农户家中收到些种子。
顺便又将这些地方的寻常种子例如蜀黍稻谷一类各凑了半口袋,准备拉回家中。
别人见他这做法,还没说什么,萧四郎第一个开始笑话他了:
“哎我说三哥,你这是想种地想魔怔了?这些东西家里头要多少没有?你千里迢迢带回去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