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嫁给渣过的佛子(278)+番外

作者:余何适 阅读记录

李氏踱着步子,已行至朝露身前。她摩挲着被风沙吹得有几分干燥的手指,上前,轻轻扣起朝露的下颚,低声道:

“你说,若是挟此吴王遗孤,前往长安,今上可会为她的父兄昭雪?”

朝露毛骨悚然。

母亲一开口,她就知道这个少女是谁了。

缺失的残片终于完满。她终于知道母亲前世不惜以死抗衡李曜的执念到底为何。

“你不是想要昭雪,你是想行兵谏,清君侧。”

一道冰冷沉寂的声音响起。

洛襄不知何时睁开双眼,已起身挡在朝露面前。

李氏仰头低笑一声,挑眉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吴王当年深得民心,一呼百应。时至今日仍有大批拥趸在朝。吴王遗孤一出,必将在长安掀起血雨腥风。”

夜色中李氏漆黑的眸子散着凛冽的幽光,冷笑道:

“当年吴王和今上两人相争,害得我一族含冤惨死,我今日为何不能利用两虎互斗,为我父兄报仇雪恨?”

“正要如此,才算公平!”

朝露趁她自鸣得意,瞅准时机猛地推开房门,却见门外早已是一片火海。

连绵的火光中,邹云等人势单力薄,正在与精锐的梁军相抗。已有人倒在血泊之中,半空中蒸腾着一股浓烈的铜臭一般的血腥气。

早有预谋!

“陇西四郡之中的敦煌郡乃是我母族所在。我筹谋数年,城内精兵皆为我所用。无人可逃出生天。”

李氏已缓慢地从房中走出,身姿端庄,气势凛然,一直都是大梁公主的风范。她的唇角勾起只是溢开些许细纹,显得整个人阴沉又沧桑。

“朝露,你为何要逃?难道不想知道吴王遗孤是谁吗?”

洛朝露怔忪之后,渐渐醒悟过来。她忽然心头发闷,难以维持身形,泛白的手指死死捂着胸口。她望着母亲盯着自己的狠戾目光,一个令她无比惊惧的念头倏然闪过:

难道是……

“是我。”

一道清越的声音响起。

“吴王遗孤,正是我。”

洛襄立在她身后,逆着光,不见神容。

夜风吹起他的袍袖,飞扬不止。像是要飘向她再也寻不见的无尽远处。

朝露呆在原地,回过神来,忙扯住他的袍袖,道:

“你在胡说些什么?”

洛襄面色从容,不见慌乱,不见难堪,似是早有预料。他平静地道:

“乌兹王当年从叛逃西域的吴王亲军中救下我,送我入佛门避祸,一晃二十年,此局终要收关。”

他不动声色,从怀袖中取出一枚玉玦来,淡淡道:

“此乃大梁天子御赐信物,形同天子敕,可验明我身份。”

李氏也是重重一怔,先是看一眼熟悉的玉玦,又死死盯着眼前高大的男子。她忽而心头一动,指着洛襄狂笑不止:

“就是你。你一族害得我父兄惨死。”

大风扬起,漫天沙尘。李氏眯了眯狭长的凤目,面朝洛朝露,笑声不寒而栗:

“我儿,你心爱的夫君就是害死你母族上百人的大仇人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阿难,我曾告汝,一切所爱钟意,凡有合和,必将分离。”引自《楞严经》

第92章

玉门关外,一处黄沙夯筑的高坡上,数道黑黢黢的人影在马上遥望夜色下无边阒静的敦煌郡。

为首之人勒马坡上,一身云纹藏青锦袍,臂上暗绣的四爪龙纹在幽光中隐隐浮动。

一小簇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来人下马屈膝半跪,禀道:

“殿下,敦煌郡城门关闭,全城戒严已三日,无人能出入。承义公主带着数千人马,三日前已往长安去了。”

风沙滚滚,李曜眯起了眼。

他来晚了一步。

她定是在三日前出城的那队人马里。李氏将她带走挟持,以她之名发动兵谏,往长安逼宫。

他前世守了一辈子的秘密,今生的百般谋算,都落了空。

李曜绞动马缰,缓缓在腕上勒紧,青筋自手背蜿蜒暴起,如臂走游龙。

昔年流落在西域的吴王遗孤,始终是皇位上悬着的一柄利剑。因事关皇位正统,他的父皇为了江山稳固,未免夜长梦多,不惜一切要将那遗孤找出来,杀死。

父皇收复西域的初心,便是找到吴王遗孤,永绝后患。

前世,他最先找到了她,他认定这是上天的缘分。

他费劲心机将她从西域带回长安,安置在宫中,掩盖这个秘密。以天子之权,想要予她一世安稳荣华,却岂料一次一次事与愿违。

他一直记得他忍痛下令封禁明霞宫时,那道血红的宫门在他和她之间合拢。

他在外头,她在里面。

越来越小的罅隙间,她想要奔出来却被一旁的内侍制住,跪在地上声嘶力竭朝他哭喊,连连唤他陛下,说她知错了,说她不想被关在宫里。

而他只是背过身,銮驾起,消失在闭阖的宫门外。

只因在李氏重提旧案,声称吴王遗孤尚在人世之后,朝野震荡,逆党蠢蠢欲动。心腹都劝他,吴王遗孤一日不除,朝中一日难安,纷纷以死相谏,要他将她杀之后快,斩草除根。

可他要保她,除幽禁看守之外,再别无他法。

她自此与他一步步离心,恨他入骨,连一面都不愿让他见,最后逃出宫外,在雷音寺为了救一个人而一箭穿心死去。

今日,哪怕重活一世,她也不肯原谅他,一次次逃离他的身边。

直到她重病在身,才肯为了交易瞒着他,答应和他成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