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嫁给渣过的佛子(347)+番外

作者:余何适 阅读记录

可这团东西自小一到佛寺就大哭,哭声高亢嘹亮,惹得诵经的高僧师父们频频回头,面露异色。

她再也不敢带他去佛寺了。只会在平日里吓吓他,让这个混世魔王乖巧一些。

朝露叹口气,仰头看向一旁专注看书的男人,脸颊蹭了蹭他的肩头,小声道:

“你说他,到底像谁?”

“像你。”他翻动书页,目光落在字里行间,回答得自然而然。

“我才不是……”朝露抬起头,睁了睁眼,嘴唇抿起。

“像你。”他将经卷放在膝上,手掌宽大温润,抚过她纤巧的下颔,将她的脸微微抬起。

“看到他,就像看到你。我很喜欢。”他凝视着她,唇角漾开一丝浅笑,“朝露,你的幼时少时,我无缘得见。有了他,就好像同你一起经历一遍我未曾参与的过去。”

朝露浓睫扑闪,抬眸睨他一眼。

那么久了,他一本正经说情话的样子,还是能让她的心止不住地悸动。

洛观明才几个月的时候,她的夫君还处于初为人父的懵怔之中,需要反应一下才意识到自己已有了儿子。

待小团子渐渐长大,五官成形,生得粉雕玉琢,眉眼像她,轮廓像他。

她看着他纠正儿子的站姿坐相,小至庭院里的花名,大至读书识字,他都一一教予他。将满地乱爬睡在大殿的他抱回床榻;有时候,只在旁静静看着他扯坏侍官的袍子,等他自己来面前规规矩矩道歉认错。

他为父,严肃却不呆板,温和却不宠溺。平日里张牙舞爪的小团子被他训得服服帖帖的。

小团子初时是黏她,后来开始十分依赖他的父王。

父子俩站在一起的时候,小团子的背都会笔挺如松,人也变得安安静静,不吵不闹。一大一小,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她有时候不禁失笑,好像看到幼年的自己被他手把手教养的感觉。

马车里,闹累了的小团子倚在他膝上睡着了。

朝露覆上他的手,侧脸躺在他的掌心,不甘地道:

“他为什么不像你?像你多好,端端正正修佛论道。我们可以还佛门一个小佛子。有你教,他一定能学得很快的。”

“不必强求。”洛襄的手轻轻摩挲她柔嫩的面颊,淡淡道,“佛寺清修,并不适合他。”

掌心的她睫毛颤动,挠痒痒一般,侧过脸,抬首看他,问道:

“那你幼时在佛寺,又是什么样子的?”

“日出前早课,课后由师父单独授业,讲授佛经,共三藏十六部,诵念佛偈。午后入定半个时辰,习梵文、汉文,自译经文,与寺内高僧辩经。晚课后,修习戒律,练武强身…”

“太苦了。”朝露听得直皱眉,摇摇头。

记得从前在莎车王寺随他修行了几日,光早课晚课就累得她够呛。

她虽对洛观明素来严厉,但也舍不得小团子受这样的苦。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她知晓,他为佛子时,万众瞩目,寄予厚望,所下的苦功只会比之更甚。

这样的清苦,才养成了他沉毅高洁的品性。

即便自幼时便被生母放弃,又被乌兹先王送走,孤苦无依入了佛门,他仍然心存清明善念,从无怨怼之心。

朝露仿佛能看到一个孩童瘦小的背影,孤独地跨入寺庙大门。她心底泛疼,忍不住贴近他的怀抱,搂紧了他。

苦吗?洛襄自问,其实昔日修行旧事已记不大清了。他虽还保持着每日早课晚课的习惯,时常与寺里的僧人一道翻译有疑难的经文,可这颗心早已随着她入了红尘。

如今,着眼之处,在她,在家国,在天下,已不在个人的苦修。

小乘佛法渡己,大乘渡人渡天下。

他有了两全之法,与她在一道,哪一处不是甜?

洛襄俯首,吻了吻她的发顶,一大一小搂在在怀,清冷的眉眼舒展含笑。

金銮马车晃晃悠悠,驶入乌兹王庭。

……

乌兹王娶妻,各处宫殿红绸绵延,宫灯高悬,一片喜气洋洋。

喜宴上,洛观明看得眼花缭乱。阿娘就去帮漂亮的新娘子舅母打理见客。舅舅在接见使臣遇到一些麻烦,阿爹被请去商议。最后只剩下三两侍官照看他。

洛观明在王庭里背着手,闲庭信步地游荡。他随意七弯八绕就躲开了侍官,步入湖畔深处。

湖里有几尾肥美的红鲤时不时露出水面。

都是他在高昌没见过的。高昌王宫里种满了阿娘喜欢的玉兰花,池子里也只种莲花,从不养鱼。只因阿娘一次偶尔说,将他们困在一池湖水里,怪可怜的,阿爹便全放生了。

洛观明玩心大起,小心翼翼地撩起裤脚,沿着湖岸的鹅卵石下水,想要捞一尾鱼上来玩。 他的小脚丫一步一步往水里走,岂料鹅卵石长满苔藓,湿滑无比,他一下子滚落进了湖水里。

他不会水,虽然湖边前滩水不深,可他立不住,只在水里扑腾,灌了几口水,连呼救都喊不出来。

白藕似的手臂向上伸直,人越来越往湖心深潭去的时候,他的腰被一双劲臂猛地扣住。

有人将他卡着臂弯里,踩着水将他提上了岸。

那人走上岸,将他放下来,向其中一人俯身行礼。

洛观明伏在地上呛水,眼角有一缕金纹藏青锦缎的袍边微微拂动。那锦袍底下绣满山川江河,浸了少许湖水,被泅染成更深的墨色。

是这个人让手下救了他。

洛观明吓得不轻,在陌生人面前强忍着不哭,正想要朝人道谢,那人却微微俯身,抬手将他扶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