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嫁给渣过的佛子(87)+番外

作者:余何适 阅读记录

“若无爱欲,世人怎会沉迷其中,要烧香拜佛,脱离苦海呢?若无世人供奉,这庙里的神佛又如何修得金身,养得起你们这帮僧人?”

“我是人,有贪嗔痴,有爱人之心,我恋慕佛子,如佛爱众生,爱花爱草,爱世间万物,我何罪之有呢?”

众僧被她说得口中一滞,只得再骂道:

“大胆妖女,口出狂言!你一己私欲,怎能与佛陀相提并论?”

朝露巧舌如簧,立刻反问道:

“你们佛家不是讲没有分别心吗?我又为何不能与佛陀作比。”

“歪理!诡辩!这妖女搅弄是非……”众僧疾言驳斥道。

“阿弥陀佛。”正中静立的师尊忽而重声一念,打断了众僧呵斥声。他缓缓诵道: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诸行无常,诸法自然。女施主心意执着,已生因缘,自要得果。”年迈的师尊转身,仰头望向默然的释迦像,昭告众人:

“佛子既然命中注定有此一劫,王女可从其愿,留或不留在王寺,皆应顺应佛陀降下的因果。”

语罢,师尊垂下目光,望向洛襄道:

“请佛子随我入内一叙,商议王女去留。”

听到此言,众僧大惊失色。师尊的这番话,是不是也已默认了这一有关劫难的说法?

此妖娆狡诈的妖女,难道真是佛祖派来试探佛子修行之心的?

人群交头接耳,几个耐不住的武僧将手中的降魔杖和金刚杵相互碰撞,又用力抵在地上,咚咚作响,如雷声大震。

洛襄起身,跟着师尊进入内室。他走了几步,在门外倏然回头。

他漠然的目光扫了一圈堂前神色各异的众僧,面容看不出情绪,眉眼幽深如刻,只轻描淡写道:

“王女既是佛陀赐予我的考验。谁若是再敢妄议王女,便是对佛祖不敬。”

此语一出,震慑之意不言而喻。僧人们顿生惧意,耳语的声音低了下去,连望向堂中女子的目光都淡了些许。

……

佛塔内室,是一间藏书阁。

阁内,一丛丛经卷齐整放置于数排壁高的檀木经架当中,颇有压人之势。其间萦绕着清淡的旃檀佛香,沁人心脾。

案上铜炉熏香燃起,青烟袅袅。

师尊法号净空,在莎车王寺修行数十年,乃是莎车国国师,德高望重,亦是自幼教导佛子的恩师。

此刻,净空法师立在案前,神容凝重,望着眼前自小养在身边的沙弥,今日已是芝兰玉树,如松如柏。

他低声道:

“你已决意,要将她留下。”

“是。”洛襄回道,“师尊在此,弟子并非妄言。弟子认为,她或许就是佛陀设下的考验。”

师尊捋了捋下颚白须,道:

“难道果如传闻所言,因为她多番纠缠于你,让你动了心念?”

洛襄眼眸低垂,摇了摇头。

“师尊知晓,弟子自幼总是梦见一些……奇怪的画面。”他顿了顿,缓声道,“自弟子在乌兹王庭见到王女以后,虽不能确认,却恍惚觉得,经年之梦,似是与她有关。”

师尊皱了皱眉,长叹一声道:

“为师知道,那个梦,一直以来都是你的心魔。每逢望月,此心魔更是难以抑制。此行乌兹,你是如何渡过月圆之夜的?”

洛襄道:

“弟子以佛法克制,幸未受邪魔所控。”

师尊眉头紧皱,拂袖道:

“是了,你身有恶疾,本只需在寺内按律苦修,必有一日可破执破魔,修得大道,渡得己身。如今你既知她或是你的劫难,又何必非要立于危墙之下,冒险将她留在身边?”

洛襄抬头,一字一句道:

“若是此心魔无法根除,弟子也不配再做佛子。”

“小乘渡己,大乘渡天地。天地浩大,因缘万千,若非亲身遍历,又何以渡己渡人,何以破执破魔?”

净空法师面色一沉,一时不知如何规劝。

“佛子既执意如此,为师无甚可言。一切因缘际会,皆有其法。许是前世之因,今生得果。此劫既避无可避,不如直面,倒也不失为一应对法门。”净空法师长叹一声,微微一笑道,“为师修行数十年,反倒患得患失,不如你看得通透。少年人有此气魄心志,为师甚是欣慰。”

净空法师顿了顿,望向面容沉定的洛襄,面露犹疑。

“那她既对你生了情根,你为何不顺势而为,让她了却俗念,皈依佛门三宝,和你一道修行,断情绝欲,”净空法师喃喃道,“如此,你毕生的劫难也就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

“她是否出家修行,不该由我而定。王女自有她的姻缘,于我不过一时同舟共乘。”洛襄摇摇头,面容清冷,目色坚定,“若非她自愿,弟子不会逼迫于她。”

净空法师看了一眼面色平静而冷峻的洛襄,不由想起塞外风吹不移的磐石。

自少年时,他便一贯如此,认定之事,不可转也。

“也罢。”法师微微颔首,轻声道,“昔年,为师将你的法号定为空劫。便是希望你今生此大劫为空相,不受果报。但愿,但愿……”

……

待洛襄离去后,净空法师仍在佛前独立良久。

他此生修佛已过半百,如今已是须眉皆白的年纪,加之研习佛法,早已将死生之事看淡。

唯独对眼前的少年佛子始终放心不下。

人间百年如白驹过隙,只因他仍有这一丝尘缘未了,始终难以参透大道。

乌兹先王当年将洛襄交予他之时,不过是半身高的孩童,是他手把手教之习字读经,教养成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