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庶女生存手册(115)
李凤娘不得不放下身段,不光为了惠妃,也是为了自己——她才不信自己会被那徐家庶女比下去。
为了展示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特意换过妆扮,穿着素淡,不戴金饰,以此最大限度接近太后她老人家喜欢的模样。
当然,做那件凤袍便已耗去她过半家私,这会儿李凤娘不得不节衣缩食起来。
邓太后还是挺随和的,愿意给晚辈们表现机会,哪个上年纪的老太太不喜欢一群漂亮小姑娘围在身边呢?连红楼梦里的贾母都不能免俗呢。
因此徐宁识趣退到一旁,她并不怕同台竞技,本身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
无非看能否投太后的缘罢了。
李凤娘放弃歌舞,转而面向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讲笑话。她昨晚背了大半本笑林广记,又得惠妃指点,特意挑了几个老少咸宜的荤段子,原本成竹在胸,记得也颇熟,可这会儿将从嘴边冒出时,却是磕磕绊绊,词不成词,句不成句。
像叼着个千斤重的橄榄。
李凤娘涨红了脸,她家历代书香,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高贵,如今却要违背良心,效仿佞幸内宦所为……那日献舞也就罢了,好歹是雅乐,不过博君一笑,可这荤笑话算得了什么!
李凤娘深吸口气,“皇祖母,妾身有点不舒服,想先行告退。”
邓太后摆摆手命她自便,没见过这样无趣的,怎么跟风流放诞的老四凑到一起?难怪水火不容。
又示意徐宁上前,还是老五媳妇最舒服自在。
徐宁便凑趣给邓太后讲了个段子。
说的是一家丈夫死了,妻子一边哭一边使劲对着尸身摇扇子,邻居就纳闷呀,天气这么冷,为何还要打扇?那老婆泪眼婆娑道:“我相公临死前有交代,‘你若要改嫁,须待我肉冷’。”
心里着急啊。
这故事其实并不算好笑,放在笑林广记也是偏无趣的那拨,嫔妃们神色都有些勉强。
邓太后却乐不可支,拍了拍徐宁手背,“看来田氏糊涂,早知道该对着棺材多扇几下扇子呢。”
显然联想起大劈棺里庄子之妻那个典故。
徐宁莞尔,“光是打扇抵什么用,照我的意思,干脆搬一盆冰块倒进去,保准一下子便冻透了。”
邓太后捧腹,指着她几欲喷饭,“真真是个促狭的!”
众人当日虽也在场,却没几个认真听戏的,尤其还是那等荒诞不经戏文,简直污人清听。
唯有徐宁方才对得上太后脑电波,一老一少密密对谈,好不热闹。
陈贵妃胡贵妃相视一眼,看来,她们两家的儿媳妇也不必白费功夫了。静王妃这本事,旁人还真模仿不来,这才叫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
第070章 胡子
景德帝进门时正听见一片欢声笑语——虽然徐宁讲的笑话并不好笑, 可大伙儿为讨太后欢心,都很捧场,尤其丽妃等大字不识几个的, 笑得格外热烈,唯恐落于人后。
景德帝也被气氛感染, “在聊什么呢?这般热闹。”
奈何嫔妃们伴君如伴虎, 见他进来立刻屏气敛声,不敢再有丝毫动作。
景德帝摸摸鼻子, 他就这般扫兴?
还属徐宁胆大,脆生生道:“都是些俚俗村语, 皇上恐怕不爱听。”
景德帝其实很感兴趣,但以他的身份,笑得前仰后合就太不庄重了,只好打消念头, 又责备地瞥了这女孩子一眼——成日引着太后与她胡闹,再这般下去, 慈宁宫怕是要变成戏台了。
身为人子,景德帝甚少见母亲脸上如此舒展, 哪怕在他登基尘埃落定的时候, 母亲眸中始终笼罩着一层忧悒之色……这些年, 母亲过得很不快活罢。
景德帝到底心软了, 罢了,偌大把岁数,何必理会外头臣民如何评判, 人生得意须尽欢, 谁知道太后还有几年好活,总得让她老人家在最后的日子快活些。
景德帝决定睁只眼闭只眼, 又说起将邓老太爷外放一事,为着当年侵占宅第打死人命,景德帝十分震怒,将邓家全部男丁的官职都降了一截,舅舅身为当家人亦无法免俗。可过后回想起来,又有点愧悔,遂决定明降暗升,将舅舅放出去当个从四品的地方知府——此前老爷子只在朝内领虚职吃空饷,几乎干预不到什么。
徐宁觉得这位皇帝陛下真是个妙人,若是年轻之辈,自然巴不得到外头历练,有所长进后再回中央便可如鱼得水,可邓国舅已年过六十了,难道还指望东山再起?怕是死在外头都说不定。
还有窦氏这位老封君,自然也得跟着前去,可怜她伤未好全又得颠肺流离,怕是得用担架抬出去呢。
皇帝简直绝了,徐宁很怀疑其实是变相帮太后娘娘出气,省得在跟前碍眼。
这对她亦是好事,尽管她不惧怕邓家报复,可大象被蚊子叮一口也是怪难受的,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能够井水不犯河水当然更好。
邓太后脸上不见喜色,只有很平静的厌恶,“皇帝看着办罢,哀家只想颐养天年,别的什么都不愿管。”
嫔妃们面面相觑,太后这性子的确果决冷情了些,到底血缘之亲,便这样冷眼旁观?如此看来,静王妃怕是打错主意,想啃下慈宁宫这块肥肉,也得看人家念不念你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