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庶女生存手册(180)
鉴于徐馨劣迹在前,诚意伯半信半疑,别又是假怀孕罢?
王氏道:“文思远又不在,她装给谁看?”
何况是她自己观察所得,别人又不知情,老太太还觉得馨姐儿矫情做作,故意摆出这副柔弱姿态,吃力不讨好。
诚意伯忖道:“那就得空找个大夫来瞧瞧,若真有了,让她好好养着。”
寻常人家或许会担心再嫁的问题,他们伯府不至于连个孩子都养不起,且到底是文家一点骨血,留下来,老太太脸上亦好看些。
王氏愁容满面,“也不能让这孩子一出世就没爹,当务之急得先将人找到。”
诚意伯答应请五城兵马司的人帮忙。
王氏道:“还有静王那边也知会一声。”
馨姐儿到底是王妃亲姐姐,难道忍心瞧见受苦受难?
诚意伯看着妻子的厚脸皮,十分无言,用不上人家的时候就千般妒恨万种埋怨,如今需要人家帮忙了,又仿佛从前种种龃龉都不存在一般,太善变了吧?
然他还是赔着小心给王府递了口信,指望女儿女婿快点团圆,一个王氏就够使了,若徐馨也来烦他,他很怀疑自个儿会折寿——谢天谢地,他还想多活六十年呢。
齐恒自然义不容辞,真闹得人家妻离子散,长宁也难免为人诟病,流言可畏,世上的事都是说不清的。
当然他也仅能交给几名暗卫查去,自个儿暂且抽不出身来,为着北戎使节进京,阖宫都忙得脚不沾地,其他事只好先放一放。
北戎乃大齐边境的游牧民族,虽土地不够富庶,物产亦不丰饶,然那里兵强马壮,擅长游击作战,时不时屡有滋扰,若认真派大兵压境,又似乎得不偿失,出征一趟军费粮饷所费不呰,即便胜了,也无非夺回几座空城,可若败了,却会严重影响士气,泱泱大国,连几个蝼蚁都应付不来?
芥藓之疾,虽无足轻重,却着实使人头疼。
好在,北戎这回非为进犯,而是来求和的,去岁老汗王驾崩,新王登基,意欲为长子求娶一位王妃,顺便开设互市,互通贸易,以作两国友好之桥梁。
徐宁觉着这人想得还怪美的,有求于人不说,还想顺便拐个公主回去,太贪心了吧?
齐恒道:“互市对我朝亦有好处。”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活动,可徐宁觉着不那么公平,北戎需要大齐的粮食、菜种、布匹、陶瓷,可大齐却没那么需要北戎的牲畜、皮货、山珍,说到底,这些自己也能产,到底谁有求于谁还用说吗?
齐恒叹道:“但最近北戎发现了铁矿。”
这才给了他们底气。武器,乃是军队赖以维持的资本,然则北戎缺乏足够的工匠,冶铁术也不够先进,所以才来跟大齐谈这笔交易。
徐宁目光微微凝聚,看来,和亲势在必行了。
若大齐不应,北戎便会去找周边其他国家结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景德帝势必不会放任威胁坐大的。
第109章 讥讽
北戎人历来只存在于街头巷尾的话本子里, 京城甚少有人见过,靠着口耳相传才有个大概印象。有说青面獠牙披发似鬼的,也有说兽头人身体壮如牛的, 总归与俊美不沾边,说到底和亲已是几十年前的事, 这些年井水不犯河水, 理他作甚?
先帝膝下只一位女儿,自然舍不得让她远嫁, 景德帝虽然有三五位,然要么已经出阁, 要么就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如何忍心长途跋涉?
故此和亲虽是必然之举,可人选却成了问题。
礼部遂有人提议,不如就请孀居的长公主代劳?左右她已嫁过一次, 再嫁一回也无妨嘛,她是正儿八经的金枝玉叶, 受了皇家这些年供奉,该是回报的时候了。
长公主当天就一路哭到慈宁宫, 她父皇母妃都驾鹤了, 宫里的人都不把她当人, 愣将她往刀山火海里推, 好歹先帝膝下只她一个女儿,如今个个都来磋磨,让他老人家九泉之下如何心安?
邓太后被她哭得头疼, 加上长公主亲娘去得早, 差不多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如何忍心让她远嫁?皇帝若真如此不近人情, 恐怕会遭臣民口诛笔伐。
景德帝无奈,只得将礼部尚书叫来骂了一顿,谁叫他怂恿底下生事?礼部尚书满面委屈,还不是您授意的吗,否则他哪有这种胆子,嫌命长呢。
现在看来,派长公主和亲的确不是个好主意,别的也就罢了,长公主年已三十七,塔骨木王子却方二十,就算人家不嫌弃,景德帝也拉不下脸来,如此,只好另寻良策。
于是一面将使节稳在京城,一面安排阖宫家宴,好歹把这事办得体体面面的,宾主尽欢。
三皇子对这种场合向来敬谢不敏,杨九儿却喜欢热闹,天天闷在家中大眼瞪小眼多没意思,既然齐忻不拦着她出门,干脆她也就自己做主了。
而且她也对传闻中貌若夜叉壮如罗刹的戎狄人颇感兴趣。
然见面之后却是大失所望,倒不是说戎狄人长相俊美,根本这些人就跟丑或俊不沾边,一模一样的容长脸,下颚骨异常发达,跟发腮似的,放在西方或许是具有男人味的标志,可是配上细长的眼睛跟微微塌陷的鼻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杨九儿完全分不出大王子跟他身边的侍从有何区别,“哪个是塔骨木?”
徐宁道:“脖子上戴狼牙项链的那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