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庶女生存手册(268)
齐恒沉吟,“先回府罢。”
已经过了明路,就无须躲躲藏藏的,按照规矩,他得先上封请安折子,再等待传召。
如此甚好,徐宁带着许多行李,也嫌累赘得慌。既是回来“探亲”,有什么可着急。
静王府的布局一如往昔,只铜门上多了几道蛛网,庭院中那几株老槐树长得过分枝繁叶茂,都快伸进胡同里来了。
开了门,一股尘灰扑面而来,可见有多少日子未经洒扫。温贵妃但凡有点话语权,也不会放任到现在,可见实在力不从心。
当然也得谢天谢地,吴王没想到过来看看,谁家还没点瞒人的事,据她所知府里就有好几条密道是见不得光的。
徐宁这等勤俭持家的好女人,自是见不得屋内如此脏相,甫一进门便从杂物房里搬出工具,指挥仆役们里里外外都清理得干干净净,再用水清洗一遍,顺便将窗户都打开通风。
看她热火朝天模样,简直不像在生死关头徘徊的人,齐恒不知该说她心大还是该佩服她心大。
既来之则安之,在见到皇帝之前,他们根本无法可想。
齐恒镇定心神,提笔挥毫,在纸上一句句写下问候之语。
吴王仍在榻前侍奉汤药。
并非他沉迷扮演孝子,实在内阁那些老臣固若金汤,众口一词皇帝抱恙该由太子监国,断没有让藩王议政的规矩,横竖不让他插手。
可太子已经被禁足,难道再将人放出来?不成,到这个关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容不下心慈手软。
吴王眉间掠过一丝狠戾,倘若太子服毒自裁……不成,除非此事做得了无痕迹,稍稍露点马脚,便会令人起疑,到时候他花的功夫就白费了。何况太子一死,这储君之位同样也不是他的,除非皇祖母……可惜邓太后愣是油盐不进,任凭他说破嘴皮子,也不肯下诏改立他为储,不得已,他只能让皇祖母也病倒了。
拖得越久越不利,倘若五弟有何知觉,恐怕得添不少麻烦。
正心烦时,一个内侍匆匆跑来,说是胡嫔有请。
吴王知道他娘要说什么,左不过为了复位贵妃一事,他就想不明白了,等自己登基,他娘顺理成章便是太后,何必计较区区一个称谓?可胡嫔不这么想,她觉得母子俩已然胜券在握,让她恢复以前尊荣 有何不可,无非圣旨上盖个章而已,当了贵妃还更好帮儿子忙呢。
却半点不考虑此事何等麻烦,贵妃得有册封礼,得由礼部商量选定吉日,何时册封,哪处举行典礼,这其中多少环节,稍微出点疏漏,保不齐就被有心人看出破绽,何苦来哉。
胡嫔丝毫不考虑儿子苦衷,三天两头过来烦他,吴王简直后悔放他娘出来。
又一个内侍前来传话,吴王还当是他娘的马前卒,正没好气,可当听完来人言语,脸上血色褪得干干净净。
他才刚把赈灾银赏下来,五弟后脚便来了,脚程可真快!看来那封圣旨不过投石问路。
“你们怎么办事的,居然让他闯过城门?”吴王简直有些气急败坏。
内侍怯怯道:“蜀王殿下手中握有太后娘娘手谕,千真万确,他们不敢拦阻。”
吴王微微凝神,不自觉冷笑一声,看来他低估了皇祖母,就这样还能见缝插针将消息传递出去。
来了也好,正可瓮中捉鳖。
筹谋该如何布局,另一个侍人飞奔而来,手里捧着齐恒的请安信,墨迹都还是新的。
吴王匆匆看毕,眉头舒展开来。
五弟不愧为君子,这种时候还谨守繁文缛节,难怪人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如此甚好,他本来还愁没地方打发,五弟自己送上门倒容易多了。
吴王叫来侍人,附耳吩咐了几句,侍人领命而去。
他回身望向榻中,景德帝面容一如往昔,安详,沉静,在他眼里已经是个死人。
父皇天纵英明,平生只做过一件错事,可这件事却会误他终身。
吴王唇边逸出一抹讥讽的冷笑,拂袖而去。他并未注意,锦被下的五指不自觉弯了弯,似要握紧成拳。
第162章 软禁
直到傍晚, 宫里方有人至。带的也非诏书,而是一道口谕。
是皇帝病得太重,还是觉得父子之间无须那些客套?
来人倒是面善, 齐恒认得是在景德帝身边伺候的近侍,“有劳公公转达。”
内侍笑道:“殿下快随咱家进宫去罢, 别误了宫门下钥时辰。”
徐宁这会儿正招呼晚饭, 闻言甚是不悦,再怎么思亲, 也没有不叫人吃饭的道理。
待要怼上两句,齐恒按着她手, “无妨,我去去就回。”
内侍愈发欣喜,笑容直漫到脸上来,皇帝如此病重, 很不该喜形于色才是。
徐宁微微生疑,再定睛看去时, 那人已垂下头恭谨如常,令她疑心是否自己错觉。
徐宁扯了扯齐恒衣袖, “殿下先去更衣罢, 这一路回来风尘仆仆, 也没梳洗, 当心失了礼数。”
内侍想说什么,又知趣地缄默不言。面圣须仪容雅洁,莫说沐浴更衣, 焚香祷告都是应该的, 总归不能失了庄重。
避开耳目之后,徐宁悄悄将个香包挂在齐恒腰带上, 是葛太医研发的药效加强版,莫怪她多疑,防人之心不可无,多做点准备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