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庶女生存手册(270)
半夏困意一些儿不剩,惶惶如惊弓之鸟,“小姐,现在该怎么办?”
徐宁也了无头绪。但齐恒已经面圣,还能心平气和走出来,可见景德帝病得十分稳定,至少短时间是无虞的。
而吴王只敢背地里耍阴谋诡计,不敢当面锣对面鼓撕破脸,可见仍有顾忌——既然他已经达到目的,接下来不会再轻举妄动。
当务之急是先把齐恒治好,徐宁疲倦道:“明天再说吧,等明天拿我的帖子去请常太医。”
其他人她都信不过,但常山是葛玉章的徒弟,总归有几分交情在。
齐恒身边无须那么多人守着,徐宁让半夏等下去休息,养足精神才能继续战斗,只向荣大抵负罪感作祟,非得在外间守着,徐宁也只能由他。
烛火太亮,徐宁灭掉两盏灯,朦胧的光晕下,齐恒神色愈发安详宁谧,仿佛只是沉沉睡去。
徐宁不免扪心自问,来京城会否是个坏主意?倘若安分留在巴郡,吴王的手伸不到那么远,纵使他有忌惮,也得把京城这些烂摊子先收拾了再说。
人说孝感动天,可偏偏一片孝心害了他。徐宁唯有苦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今时今日她对这句话终有体会。
做个蝇营狗苟的小人,当真比做君子更好吗?他是心怀磊落,可人家不是啊。
徐宁缓缓抚摸齐恒光洁如玉的面庞,无论如何,她不怪他,也唯有这样的人才值得她喜欢。
困意渐渐袭来。徐宁靠在他胸膛沉入梦乡。
次日天尚未明,徐宁便叫上半夏,带好拜帖要到常家宅院去,无论常山今日是否当值,她务必得将人截来。
怎料才推开门,就看见几个身披甲胄的侍卫立在外头,腰间还配着兵刃,一看便知宫里出来。
徐宁冷笑,“怎么,吴王殿下还想对命妇动武?”
她再怎么也是上过宗室玉牒的王妃,难道当她是贱命一条?
来人大概对宫中事略有所闻,知道静王妃不好惹,神色恭敬道:“不敢,上头有话,请殿下安心养病,其余琐事就无须操劳了。”
第163章 上门
说的真好听, 其实跟软禁无异,想将他们困在这儿一网打尽?
徐宁心中怒极,面上仍不动声色, “依你的意思,得了病不许出去看诊, 难道我家王爷是神仙, 能不药而愈?”
侍卫赔笑道:“王妃尽管放心,吴王殿下跟静王殿下乃是至亲, 自不会坐视不理,每隔三日都会请太医前来问诊, 药食悉备,咱们也盼着殿下早日痊愈不是?”
这位显然是在宫里打过滚的老油子,说话滴水不漏,可徐宁怎会听不出潜台词:所谓太医上门, 还不是由吴王指派,他们当真会帮着治好齐恒么?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徐宁却也奇怪, 这种养病法一听就不靠谱,吴王倒不怕遭人非议?
待要质问, 侍卫已闻弦歌而知雅意, 含笑道:“并非吴王不近人情, 实在静王殿下患的乃是麻风, 此病最怕过人,小的们不敢不当心。”
做出一副惶恐模样,“王妃也须善自珍重才是。”
不知他是真信还是假信, 徐宁也懒得管了, 吴王这招釜底抽薪可真厉害,要知在古代, 麻风乃是同天花齐名的顽疾,偏巧他俩又是从巴蜀回来,那里瘴疠最是盛行,如此宣扬开去,保不齐倒真让民众信了十成十。
齐恒贸然回京尽孝也成了轻率之举,反倒吴王殿下当机立断封了王府,可见明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徐宁懒得再废话,正欲转身向里间去,忽然想起,“吴王想来不至于看咱们饿死?”
那人微笑,“自然不会,殿下说过衣食无忧。”
徐宁点头,“这还像话。”
府里乱糟糟如惊弓之鸟,直至徐宁将方才的话转达,众人肉眼可见松了口气,虽说为主子尽忠乃是本分,可若饭都吃不上了,哪还管得了其他?
吴王去晋州这几年当真进益不少,行事张弛有度、刚柔相济,他明明白白告诉这帮人,良禽择木而栖,跟着他好处多多,可若矢志追随静王,便只有在这栋森严的府邸里慢慢老死。
徐宁也不能责怪底下贰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有何义务赴汤蹈火?
半夏咬着嘴唇,她再迟钝,也已明白眼前处境如何艰难,难道只能等死?
徐宁叹道:“事已至此,且看看再说吧。”
幸好吴王没胆子下毒,她跟着葛太医耳濡目染,多少学了几分医理,中毒之人嘴唇发紫,指甲肌肤都会有淤青,齐恒并没有,可见那香包里多半放了性味对冲的药,加重了哮喘症状。
可不知具体成分,她也无计可施,早知如此应该将葛玉章带来,身边没个趁手的人,做起事来总是束手束脚。
吴王假惺惺请太医来问诊,徐宁肯定是不信的,太医院那帮人里头,她只觉得常山可靠,念在他师傅的交情,也理应帮这个忙,可是,该怎么把消息传递出去?
侍卫们包围得跟铁桶似的,仅凭几个弱质女流如何冲得出去,虽还有个向荣,武艺却非他所擅长。
徐宁凝神想了想,“府里那些信鸽可还在?”
白芷心思细密,已经去后院厢房处看过,檐下挂的几排鸽笼早就空空如也,当初离家时,徐宁担心这些小生灵无人照顾会饿死,特意将锁匙打开,能重获自由就不错了,哪还顾得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