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福宝种田,打个奶嗝就产一吨灵芝(152)

作者:梅长雪 阅读记录

另一边,甘同进也在跟己方阵营聚头议事。

巧得很,议事的地方就在福月酒楼三楼,跟汪付卓三人仅一墙之隔。

“你特地跑那边一趟,金家就没托你带个话?工坊的事情怎么样?我们投进去的本钱可不小,虽然说好了我们不插手工坊,但是总不能让我们一无所知吧?”

“百相茶只要上货就能盈利,别的我可以不管,我只要知道月底能不能分到钱!”

“游说我们的时候口灿莲花,现在全家人往那边一扎,这边全然不顾了。哪有这样做生意的?我家又是捐款又是投本钱,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拿出去了,连个声响都听不到,我可真要坐不住了,再不给个说法明儿我也上玉溪村去!”

郭、叶、杨三家后生你一句我一句发泄闷气,甘同进一时间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等仨总算稍停,他起手给仨各倒了杯茶,拧眉叹气,“我去是去了玉溪村,回来之后没有第一时间跟你们聚头,实在是……不太好开口,没法说。”

放下茶壶,他又接连叹了好几声才重新开口,对洗耳恭听的三人道,“我就这么跟你们说吧。这次想跟金家赚钱,是别想了。金钱来开那俩作坊,咱们四家除了投进去的本钱之外,哪家没被他另外薅羊毛的?这种日子以后常有!这还不算,你们知不知道他给工人开多少工钱?许了什么福利?光是这些每月都的支出好一大笔啊!”

等他一通扒拉完,口干舌燥,接过旁边递来的茶杯一饮而尽,继续道,“我把你们当兄弟才对你们推心置腹,总而言之,金家那茶坊酒坊想挣钱够呛。你们要是反悔了,兄弟给你们指条明路,我吃点亏,把你们手上那份分成接过来,你们是想继续亏钱还是及时止损,好好想想,过时不候啊。”

说罢他抬眸,对上三张笑得阴测测的脸。

甘同进往后缩了缩,“怎了?”

“怎了?你可真是我们的好兄弟呀,这么好心替我们吃亏,你说我们怎么感谢你才好?”杨家小子笑眯眯的,抬手挽袖。

另外两个同样,笑着撸袖。

“……”甘同进起身,悄悄往门口退,佯作自然,“这事不急,你们回去以后可以慢慢想,我还有事,我就先走了,下次再聚!”

退到门口,他转身拔脚就溜。

刚要跑出包间门口之际,被人在后头揪住了后衣领,“!!”

包间刚刚拉开的木门,又被砰的一声关上,随后拳打脚踢声伴着青年人谩骂传出。

“当我们是兄弟?给我们指明路?替我们吃亏?”

“一个圈子里长大的,说多不少混在一块也十几年,你屁股往上抬一抬我们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跟我们面前装什么千年狐狸!”

“胆大包天死不要脸了啊甘同进,想吞我们的工坊份额?”

“卑鄙!无耻!小人!”

一口茶的功夫,甘同进阵亡。

……

知府大人来了梧桐镇,镇守杨甫得到消息自然要迎接陪同。

同坐一辆马车前往玉溪村,两位父母官分坐马车两侧,各自表情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心情大不同。

崔应元浑身不得劲,看对面的人总觉得格外不顺眼。

杨甫不敢在上锋面前显情绪,但在心里偷偷得意。

梧桐镇好啊,梧桐镇省心!

原州城下四个县城三十二镇,只有他梧桐镇最省心。

其他各处疫情扩散,唯独梧桐镇连一例重症都没有。

以后往奏折上一写上达天听,那就是他杨甫的政绩。

不求升官发财,只求安稳致仕!

“杨大人,你可去过玉溪村?”行路至一半,离玉溪村越来越近,崔应元方才开口打破马车里诡异气氛。

杨甫忙道,“回大人,下官未曾去过。”

“哦?听闻玉溪村来了外地富户买地建房长住,杨大人不仅给人批地建宅,还给玉溪村批下大片旱地开荒,就一次都没想过进村看看?”

“这——不瞒大人,下官平日在衙门办公,处理的事情虽琐碎但也不敢懈怠。各村各户百姓又都是安分守己的,是以如非必要,下官甚少走访村庄。”

知道在杨甫这里套不出什么话来,崔应元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杨甫这才悄悄吐了一口浊气。

他杨甫爱国忠君,谁来都别想从他嘴里套话。

他已经猜出来了,村里住的可是太子殿下!

他是会出卖太子的人?

开什么玩笑!

第133章 老夫老妻了,说话咋不爱给面呢?

十月末,道路两边草枯黄,青山不复绿。

唯有茶香充斥清冷空气中,盘旋鼻尖。

玉水河流水潺潺,岸边药地里,农人扎在一地翠色间弯腰忙碌,时而传出高声吆喝。

突闻马蹄声,农人们抬头往大路看一眼,已是见怪不怪。

“又有马车来了,不是去金家就是去大山家的。”

“两辆呢,这次来的人不少啊,不知道干啥来。”

“嗐,管恁多干啥?赶紧干活,干完了回去吃饭去。镇上方大夫那儿又缺药材了,这次催得可急。”

“能不急吗,疫病的告示贴出来,老百姓慌得不行,知道百相草能防病气,当天险些没把四方药馆给挤崩喽。”

马车前后在晏家门前停下,好一会车里都没见动静。

林婆子正好在家院子里码柴火,侧耳听了会觉得奇怪,便走到门口往那边瞅一眼。

恰看见从马车上陆续走下的人,当中一人极是眼熟,哪怕只见过一次也久久难忘。

可不就是当初张家诬告时,坐在审案台后面堂审的镇守大人么?

同类小说推荐: